搜索
 

碧水蓝天映莲城

2020年11月30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实习记者 彭彭

湘潭,位于湘江下游,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中心地带,下游是省会长沙,占据关键地理位置。

保护湘江母亲河,保护这养育三湘大地的一泓清水,湘潭肩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

十年来,湘潭环保人用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克服万难的决心,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两型”环保创新之路,在湖南环保事业史上擦亮了湘潭这块招牌。

2011年12月,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湘潭市环保局成为湖南省唯一获得“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市州。局长陈铁平作为代表,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接见。

2009年4月,湘潭的污染减排工作得到现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的充分肯定,并指出“湘潭的经验值得推广”。

2009年10月,湘潭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地级市,周强再次批示“推广湘潭经验”。

2011年9月,苏丹国家土地与水资源保护主管Mujahid来湘潭考察学习,“湘潭将高科技运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希望这些技术和理念能引进到苏丹。”

壮士断腕的决心来自庄严的

历史责任感和炽热的民生情怀

从老百姓初识阴霾到民间自测PM2.5值,在层层升级的环保问题面前,湘潭环保人对自己的要求是八个字: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环境友好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之一,环保作为民生问题、大局问题,势必成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湘潭,环保历史欠账多,基础薄弱,这瓷器活是揽也得揽,不揽也得揽。湘潭市践行环保为民,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并将其作为环保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根据湘潭实际,环保局制定了《2008-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行动方案》,明确了“十大减排工程”和“十大监管环保设施”,63个重点项目责任主体递交责任书,并在媒体上公开承诺。

面对不少做出过重大贡献,如今被贴上高污染高能耗标签的老企业,环保局硬起心肠“挥泪斩马谡”也是常有的事,“那时候真是得罪了不少人,但没办法,环保工作要搞起来,环保部门首先自己就要硬起来。”回忆起履新之时环保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顿,陈铁平感慨良多。

顶住重重压力,湘潭环保局铁腕关停重污染企业25家,关停小造纸企业32家。同时加强对关停企业的后续督查,防止其死灰复燃。

围绕群众关注的湘江水质问题,环保局开展“保水安全”专项行动;为保证枯水期饮水安全多次组织突击检查,对排污企业责令停产、媒体曝光。

这些纷繁数字和果决行为的背后是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湘潭环保人用践行对人民承诺的决心和勇气,换来了湘江湘潭段水质状况的较大改善,实现了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断面水质;2011年2月,湘潭市区空气中的API污染指数降至历史最低值。

艰苦卓绝的环保创新路

新机制新技术开全省先河

近年来,湘潭市把握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部署,把环保能力建设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强化各项环保措施。

在国家加大对环保投入的大好时机,湘潭市环保局提出“走出湘潭抓环保,跳出环保抓环保”的创新思维,大胆改革环境监管模式,集中力量构建“立体环保”模式。

倒逼机制是湘潭市环保局的杀手锏,确保环保各项指标任务的全面落实都要依靠它。环保目标任务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生产指标和环保指标对企业一并下达、媒体公示。

严格的多方倒逼机制使得全社会形成环保“大于一切、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良好氛围,“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也由此成型。

在创新环保金融机制方面,湘潭环保局大力推行绿色信贷制度,促成总金额为6.4亿元的信贷合约;对重点环境监管企业强制推行环境责任险,累计已完成投保企业23家。

为了实现环境污染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监控的转变,湘潭市环保局首推“环境监理试点”,对企业项目整体运行过程实行全程环境监管;实行环保“三同时”保证金缴纳制度。

对于环保事业而言,机制是骨骼,技术是血肉,创新精神是灵魂。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环保事业就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僵局。

湘潭环保人开技术创新先河,投资5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境应急监控网络、环境监测中心、环境宣教网络三大网络体系,完成全市所有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安装与联网。

环保数字化作业的真正实现彻底改变了以往对企业只罚难改、屡罚屡犯的胶着局面。曾是湘潭市耗能“大户”的湘钢目前吨钢综合能耗已降至600公斤标煤,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环保产业异军突起

经济发展撒播绿色

发展是硬道理,污染减排是硬任务。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真正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两型社会”。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湘潭环保人认清了环保产业的本质是具备无限潜力的朝阳产业,坚定了环保与发展互惠并举的信心。

立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的平台,湘潭环保局开始了国际取经之旅。与美国环保协会签订《环保合作协议备忘录》,开展排污权交易、九华经济区绿色供应链等深层次合作;与日本环境省开展“中日污染减排与协同效应”湘潭示范项目的合作。

这是湘潭环保人一手打造出来的一支异军突起的工业生力军,也是湘潭环保人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引入新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贯通绿色产业链集群的上游和下游,为企业提供的环保服务不但没有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反而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12月24日,湖南桑德静脉产业园在湘潭成立。站在园区放眼望去,不远处是正在拔地而起的崭新厂房,星星点点的绿色亟待燎原,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正在写下的是一段只属于湘潭人的绿色环保产业史。

为了促进产业转型,湘潭市环保局对于未通过环评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高耗能项目一律拒批;坚守湘江沿岸不再新建重化工项目这条底线;对于环保友好型项目利用“绿色通道”加快引入。

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要发挥环境优化经济的杠杆作用,进一步推进大开放,建设新湘潭。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2年是“十二五”湘潭环保事业在希望中继续前行的关键时期。

湘潭环保人也给自己“十二五”制定了更高的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湘潭,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