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服务四化两型

2020年11月30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主办: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承办: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今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为纪念第42个世界地球日,普及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全社会和对我省地质灾害防治省情的认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这一活动,请您参与。

大赛规则:

1、本次知识大赛为社会公益类活动,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参与答题。

2、本次竞赛通过《湖南日报》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门户网(http://www.gtzy.hunan.gov.cn)同步进行,参赛人选取其中一种方式参与即可,重复参与无效。

3、网络答题卡和规定纸质答题卡为本次活动评奖唯一依据,参赛人须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准确清楚填写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联系方式,因证件号码或联系方式有误而造成奖金无法兑现的,其责任自负。

4、各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除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有组织参与报纸活动答题外,可通过指定网络在线答题。网络答题时,参赛人应按提示要求,准确真实填写个人信息。

5、本次知识竞赛有效答题时间为2011年4月15日至2001年4月19日24:00,逾期答题无效。

6、本次活动设组织奖和个人奖。组织奖15名(市州级组织奖3名,奖金5000元;县市级组织奖12名,奖金3000元)。

厅机关各处室、厅各直属单位不参与组织奖评选,对组织出色的处室和单位,由厅办公室通报表彰。

个人奖项在评卷完成后经公证抽奖(摇号)产生特等奖2名,奖金1000元;一等奖20名,奖金500元;二等奖30名,奖金300元;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7、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2011年4月15日

    湖南省纪念第42个世界地球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有奖知识大赛试题

(以下各题均为判断题,请按答题卡要求答题,每题1分,共计100分。)

1、2011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

2、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后被作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 )

3、2007年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4、围绕“绿色湖南”发展理念,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 )

5、建设有湖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是要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 )

6、低碳城市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 )

7、湖南省的地貌类型中有51.2%为山地,13.9%为盆地,13.1%为平原,15.4%为丘陵,6.4%为水面。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100米至800米之间。( )

8、湖南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

9、湖南省主要有湘、资、沅、澧四大河流,省境内最长的河流是沅江。( )

10、湖南省的地质灾害主要由降雨诱发。

( )

11、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从低到高共分为五级,一、二级表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三级为注意级,四级为预警级,五级为警报级。

( )

12、湖南省气象局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从低到高分为白、蓝、黄、橙、红五级,达到黄色台风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

13、湖南省气象局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标准是6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过去6小时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强降雨(1小时10毫米以上的降雨)可能持续。( )

14、湖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发布部门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湖南省气象局。( )

15、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短信和广播电视媒体等手段。( )

16、山区百姓在多雨季节,要多留心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和广播、电视等媒体提供的暴雨洪水预警信息,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 )

1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实施。( )

18、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

19、地震是地壳活动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不属于地质灾害。( )

20、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

21、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易诱发滑坡、崩塌。( )

22、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等人类活动,都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

23、山坡上有明显的裂缝,且裂缝在近期不断加长、加宽、增多,这些现象可能是滑坡即将滑动的前期征兆。( )

24、山坡上的电杆、烟囱、树木、高塔明显出现歪斜等现象,说明所在边坡正在缓慢滑动。

( )

25、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多雨季节。

( )

26、泥石流的形成一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较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 )

27、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的动力来源。

( )

28、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

29、发生灾害后,不要立即进入灾区搜寻财物,防备再次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 )

30、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讯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立即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

3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

32、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等级。( )

33、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

3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 )

3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

36、只有国土资源部门才能进行地质灾害调查。( )

37、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由省(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 )

38、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 )

39、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可以从事爆破、削坡等各项工程建设活动。( )

40、县国土资源局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唯一责任单位。( )

41、地质灾害监测人员要求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较快掌握简易测量方法;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长期生活在当地,对当地环境较为熟悉等条件。( )

4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公布实施。

( )

43、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监测和巡查、隐患区定期巡查、监测和巡查台账建立、群测群防总结等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内容之一。( )

44、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撤销地质灾害危险区。( )

45、临时避灾场所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口。( )

46、因灾害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属特大型地质灾害。

( )

47、埋桩法是滑坡裂缝的常用简易监测方法之一。( )

48、滑坡有时具有滞后性,因此在连续降雨后,也有可能发生滑坡地质灾害。( )

49、出现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险情时,应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 )

50、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

51、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遗迹属于地质遗迹。( )

52、壮观的瀑布、迷人的流泉,都属于地质遗迹。( )

53、任何地质灾害遗迹都不属于地质遗迹。

( )

54、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但也不排除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

55、地质公园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56、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可以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而是对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极其有效的方式。( )

57、截至2010年,湖南省只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即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

58、湖南凤凰、古丈红石林、攸县酒埠江、郴州飞天山等4个地质公园均属于国家地质公园。( )

59、“张家界地貌”是对以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代表的砂岩地貌的统称。( )

60、岩溶地貌又叫喀斯特地貌,其发育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碳酸盐岩,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 )

61、湖南崀山、万佛山、飞天山、石牛寨等4个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均以丹霞地貌为主体。( )

62、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是白垩纪红层(红色的砾岩、砂砾岩等),其基本的形态特征是“顶平、身陡、麓缓”。( )

63、张家界和崀山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

64、“金钉子”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湖南花垣的排碧剖面和古丈的罗依溪剖面均属于“金钉子”剖面。( )

65、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 )

66、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有的博物馆、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收藏单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给国家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其所有权。( )

67、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

68、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

69、2009年5月1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开始颁布实施。( )

70、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应由采矿权人负责恢复治理。( )

7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

7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 )

73、矿山应该在关闭后,采矿权人逐步完成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恢复义务。( )

74、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 )

75、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

76、县级以上(含)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是采矿权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主体。( )

77、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采矿权人应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恢复或治理措施。( )

78、矿山土地复垦是指矿山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或污染等造成土地破坏等,采取整治措施后,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

79、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

80、对列入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规划的矿山,可以适当减缴备用金的缴存额度。

( )

8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及验收的范围,仅限于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划定的矿区范围。( )

82、新建矿山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及土地复垦方案”。( )

83、矿山企业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责任主体。( )

84、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的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公众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 )

85、地下热水是一种具有利用价值的宝贵地质资源,人类必须合理开发利用,不可随意开采。( )

86、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人工揭露的泉水,且内含一定矿物盐、微量元素。( )

87、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矿产资源。( )

88、采矿权人除了在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外,可以适度超深越界开采。( )

89、矿山“三废”是指废水、废渣、废气。

( )

90、矿山地质环境是指采矿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 )

9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区地面沉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

9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要素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监视性测定。( )

93、矿业活动对含水层的破坏是指矿业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 )

94、截排水工程是滑坡治理常见的治理措施之一。( )

95、对于滑坡的勘查可分为初步勘查、详细勘查和补充勘查三个阶段。( )

96、滑坡勘查中使用的井探、硐探、槽探工程均属于山地工程。( )

97、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有治理工程、应急治理工程、应急处理工程三种。( )

98、滑坡、崩塌发生后,且仍在加速变形时,最简易的处理措施有“排、填、压、削”。( )

99、地表防水、地下堵水是岩溶塌陷的主要治理措施。( )

100、修建拦挡坝是防治泥石流最常见的措施。( )

湖南省纪念第42个世界地球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有奖知识大赛答题卡

姓 名: 地 址:

通讯方式(手机): 身份证号: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注:① 每题答题时题号后有两个“○”,如您认为本题是正确的,请用2B铅笔将第一个“○”涂成“●”,错误的则将第二个“○”涂成“●”。② 不涂或多涂均无效。(答题卡复印有效)

回寄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府西路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 万波(收),邮编: 411004。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点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70年4月22日,美国数十万群众参与了的“地球日”这个重要的活动,呼吁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作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2011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中国2011年确定的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在2008年8月,时任湖南省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的周强提出要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把“绿色湖南”作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第一张“名片”。2011年3月8日,周强书记在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透露,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综合规划,借助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东风,把贯穿三湘南北的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湖南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是中部区域改革的前沿阵地,是科学发展模式的探索基地,湖南应把握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创新发展理念,深化低碳变革,用低碳理念夯实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基础,推动湖南低碳城市的大创建,实现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发展。

●湖南省是全国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地区之一,多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与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相结合,是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之一。我省的地质灾害主要由降雨诱发,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与天气预报相结合是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基础。我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发布部门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湖南省气象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从低到高共分为五级,一、二级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应适当巡视,目视监测。三级为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预警值班,通知各村组采取预防措施,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防天气突然恶化。四级为预警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转移危险地带居民,密切注意雨情变化。五级为警报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应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的居民、学生、厂矿、企事业单位人员,组织人员随时准备开展应急处置。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短信和广播电视媒体等手段。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2004年3月1日起由国务院颁布实施,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第七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地质灾害调查制度,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全国的地质灾害调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第十九条规定: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在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泉水位突变或混浊等类似的异常现象;在斜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隆起(上凸)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坡体周围的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如果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在滑坡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斜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出现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险情时,应采取如下措施:(1)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2)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3)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4)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其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自然属性、较高美学观赏价值,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地质公园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截止2010年,湖南省已建立了世界级地质公园1个(张家界)、国家级地质公园8个,省级地质公园11个。事实证明,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可以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而是对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极其有效的方式。张家界砂岩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决定把以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代表的砂岩地貌统称为“张家界地貌”,自此,“张家界地貌”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定。岩溶地貌景观是湖南省分布最广的地貌景观,在全省已建立的20个地质公园中,除万佛山、大围山、石牛寨、城头山等4个地质公园外,其余16个地质公园均分布有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国际上通常叫喀斯特地貌,其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丹霞地貌景观也是湖南省分布较广的地貌景观,在全省已建立的20个地质公园中,崀山、万佛山、飞天山、石牛寨等4个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云阳山和乌龙山等2个地质公园内也分布有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是白垩纪红层(红色的砾岩、砂砾岩等),“顶平、身陡、麓缓”是其基本的形态特征。崀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的丹霞地貌区之一,是世界壮年期密集峰丛峰林型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2010年8月,崀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湖南省共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和崀山。湖南地质公园内有2个“金钉子”剖面,分别是花垣古苗河地质公园内的排碧剖面和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罗依溪剖面。“金钉子”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已于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通过,并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国有的博物馆、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收藏单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给国家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其所有权;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于2009年5月1日颁布实施,第三条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第十一条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弟十六条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第二十四条规定: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第二十五条规定: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第二十六题规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自2002年3月1日起实施,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采矿权人应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恢复或治理措施。《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暂行办法》自2004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七条规定:对列入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规划的矿山,可以适当减缴备用金的缴存额度。

●《湖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矿产资源,不得买卖、出租或者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第二十五条规定:采矿权人必须在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不得超深越界开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