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何大华邓集键董洁平本报记者柳德新
长沙:建设水生态文明
2013年11月,长沙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长沙市以湘江保护和治理为核心,努力建设水生态文明。
突出河道及采砂专项整治。2012年以来,长沙在全市范围开展河道及砂场综合整治行动,对湘江干流及湘江综合枢纽库区范围内140家砂场全部拆除,对40条采砂船只全部清退,并对河道进行清障和岸线生态披绿。今年,长沙又开展“一江三河”(湘江、浏阳河、捞刀河、圭塘河)主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整治面积7000余亩,清理河道滩地种菜和岸滩垃圾、渣土3万立方米。
从源头防控水污染,提升水政执法能力。今年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扩容提标改造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0万吨/日。流域范围内22个重点镇,已有17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建立涉水污染企业准入制度,从源头控制高污染高耗水项目进入,否决污染项目425个。2013年,长沙市成立长沙湘江库区管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将原长沙市水政执法支队升格为副处级,统一行使原水务、公安、海事、城管、交通等单位涉水执法管理职责,提高管理能力。
衡阳:地域居中游,工作争上游
衡阳地处湘江中游,为全省湘江干流最长、主要支流最密集、人口数量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2月24日,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分别向衡阳市政府递交《2014年度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3年行动计划”责任状》。
前3季度,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达90%以上;全市2014年应实施湘江保护项目158个,已开工项目158个,开工率100%;完工项目101个,完工率63.9%。在全市骨干山塘以上水域全面禁止化肥养鱼,并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上半年共抽查小二型以上水库135座,其中128座水库水质合格,合格率94.8%。全面拆除城区范围内的非法砂场,建立6个规范化砂场,确保城区堤防安全、饮水安全;对衡阳市中心城区108公里河段禁止采砂。针对耒阳市耒水河违章建筑的问题,市政府安排市监察局于7月31日赴耒阳就该问题进行交办督办,业主已于8月14日自行拆除该违章建筑。从11月1日起,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
株洲:加强项目动态管理
株洲市自我加压,把湘江保护和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城市提质改造结合起来,与治土、治气结合起来,编制《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等。今年,全市应完成项目439个,其中保护类项目30个,治理类项目409个。截至11月底,已完成项目134个,其中保护类项目28个、治理类项目106个,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为加强项目动态管理,株洲市开发了全省首个湘江保护治理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全部895个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链接,接受社会监督。
株洲市还加强宣传,在《株洲日报》开辟《城市周刊》专栏,每周四专题专版宣传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利用公交车载电视、工地围挡、户外广告、车身广告、社区宣传栏等阵地,宣传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最近,印制40万份湘江保护和治理《宣传手册》,全部发至市民手中。
湘潭: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湘潭市推进湘江流域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江滨机器的“WP10-高性能柴油机活塞”等13个产品列入省“百项重点新产品推进计划”,泰富重工的“长距离大运量圆管带式输送机产业化项目”等6项专利项目列入“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崇德科技的“磁/气悬浮轴承及超高速电机集成技术”等4项技术将列入省30项关键共性技术。
积极推动节能降耗。对重点能耗企业实施在线监测,全市锅(窑)炉技术改造达到80%以上,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改造率达100%。推动钢铁、有色、焦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今年上半年已有9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全市累计有4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今年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1%。
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共淘汰铁合金、水泥、造纸等3个行业落后生产线6条。
岳阳:保护铁山水库饮用水源地
铁山水库承担着为岳阳城区供水重任,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在湘江保护行动中,岳阳市加强对铁山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和保护,保障供水安全。
岳阳市成立高规格的岳阳市铁山水资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铁山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市政府出台《岳阳市铁山水资源生态保护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该办法,今年可筹集资金6000万元,用于水源保护的能力建设、生态修复、防污工程建设和生态补偿。同时建立了库区乡镇水源保护工作直接考核机制,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考核奖励。出台《岳阳市铁山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划定一级、二级保护区。
积极行动,防控污染。库区6个乡镇每个集镇和村庄都配置了垃圾收集设施,每个乡镇均建设了一个垃圾填埋场,有4个乡镇垃圾在水源保护区外填埋处理,库边的2个集镇暂时在区内集中焚烧、填埋。铁山水库共有5个河流入库口,有3条河流在入库口正在建设河流浪渣垃圾拦污打捞设施。建成一批小型环保生物污水净化工程,如月田镇稻田村200户散户污水处理池等。建立新上项目审批机制,近3年无一家有污染的企业落户库区。先后关闭3家造纸厂、3家小冶炼厂,现在库区没有一家重污染工业企业。
郴州:强化水资源保障
郴州市以2013年11月入选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契机,强化水资源保障,确保用水安全。
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增强蓄水能力。桂东县沤菜水库大坝工程已完工;桂阳县桃源水库项目已完成总投资8000万元,工程总进度达25%;苏仙区雷溪水库、观山洞水库已开展可研和初设工作;嘉禾县三百蹬水库、永兴县黄口堰水库扩建的初设已获批准。
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城乡饮水安全。郴州市农村饮水安全考核指标24.29万人,计划分两批下达,目前已全部完成。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和永兴县青山垅至龙潭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基本完成。
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保证水量水质达标。3月29日,郴州市政府批复《郴州市水功能区划》,划定饮用水源区22个。计划今年对水功能区划界立碑,保证各类开发建设工程必须合乎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
永州:保护湘江源头区域生态
永州市制定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全面保护湘江源头区域,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争取项目支撑。今年,江华、宁远和蓝山3县获批湘江源头区域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南潇湘源水利风景区(江华)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涔天河水库大坝以上水域为重点保护区域,实现森林覆盖率95%以上和水体水质达Ⅰ类水标准。全市5329个村启动秀美村庄建设,栽植珍贵树种600余万株,涌现出了39个示范村。
规范河道管理。按照“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原则,扎实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及规范化管理,清理采砂尾堆900多万立方米。
落实制度保障。率先出台《永州市江河水库水资源保护办法》、《永州市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工作方案》,对城市饮用水源地边界及穿越保护区的交通干道,设立规范的标志标识;全面取缔市区入河排污口,所有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娄底:突出重点部位保护与治理
娄底市以“三水三库”(湘江支流涟水、孙水、侧水和流域内白马水库、水府庙水库、双江水库)为重点,扎实开展湘江保护工作。
开展专项整治。取缔和关停58艘无证采砂船和38处无证采砂场;娄底市域内水府庙库区全面禁止库区采砂,拆除围垦20处,取缔网箱2542口,撤除拦网10处,水库大坝禁养区和主航道的网箱已基本清除;全面清理“三库”内养殖场和污染源,取缔白马水库的投肥养鱼。
加强基础建设。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6座,总污水处理规模为22.5万吨/日,全市第一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涟源杨市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为0.5万吨/日。全市所有中型和小一型水库、141座重点小二型水库及30%左右的一般小二型水库均已实施除险加固。
确保饮水安全。取缔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工业排污口,抓好涉重金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涉重金属企业达标排放、重金属减排及重金属项目的实施。累计解决农村15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60%。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