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利厅
2011年,是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都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标志着湖南水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水利大省湖南迎来了重大的机遇。
“水情仍然是我省重要省情,水患仍然是我省心腹大患,季节性缺水和局部水质差仍然是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省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省委、省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全力争取湖南成为全国唯一的水利综合改革试点省,水利部、省政府批准实施《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全面启动水利5大改革,全省水利发展正在实现新的跨越。
2011 大投入、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
在一年的治水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到,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类政策出台对水利支撑力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形成的治水合力前所未有。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全省各级水利部门抓住机遇,超前部署,趁势而上,扎实工作,全省水利事业呈现大投入、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强劲态势。
争取投入创新高。通过努力,去年我省争取中央水利投资105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大投入带动大建设,洞庭湖近期治理项目全面实施,期盼已久的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奠基动工,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1070座重点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和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如期完成,53个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整体推进,330条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年度计划,第一批38个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和52个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建设拉动了经济增长,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政策支撑有新举措。省委以1号文件出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后,14个市州都已出台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市州委水利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72个县(市、区)陆续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确保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省水利厅拿出了出台配套的25个相关文件政策总体方案,目前已出台《湖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若干意见》等8个文件和政策,其他的正在抓紧制定上报。同时,加强与各市州党委、政府协商沟通,共谋水利发展大计,先后与怀化、娄底、湘潭、株洲、衡阳、永州、益阳建立了水利发展市厅合作机制,与发改委、财政、环保、监察等多个省直部门建立了厅际联系会议制度,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重点,相继与省水利厅建立金融支持水利建设项目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仅去年就投入水利资金23亿多元。紧紧抓住政策落实这个重点,全面掀起新一轮治水兴水的高潮。
推进改革取得新进展。作为全国唯一的水利综合改革试点省,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和水价改革等5大改革的目标任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要求全省上下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当作一号工程来推进,成立了以徐守盛省长任组长、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直10多个厅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强力推进改革,力争3年出成果,5年见成效。目前,水利5大改革已全面启动。怀化市打造水利投融资平台,长沙市推进水价改革,自治州、娄底加强乡镇水管站建设都已取得一定成效。
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水利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着重在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省政府首次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区达标率纳入绩效考核目标,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8%。省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水利建设的投入资金要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同步,开辟了保证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5条渠道,2011年省财政用于奖补政策的资金比上年增长70%。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河道管理正在建立“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从2011年11月到今年4月全力开展全省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去年开始在水利建设项目招投标上实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通过“双摇号”确定中标队伍,力求公开、公平、公正。洞庭湖治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受到水利部肯定,这在全国水利系统也是创新之举。积极研究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建立“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村民自建、民主管理、政府验收”的新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大力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防汛抗旱夺取新胜利。2011年,全省全年降雨仅970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偏少33%,为有实测资料以来降雨最少年份。湘江的株洲、湘潭、长沙等站实测水位先后跌破历史最低水位。而在6月份,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却连续发生4场强降雨,降雨总量超过全年汛期降雨量的40%、点降雨时段强度最大超过300年一遇。面对旱涝急转形势,省委、省政府超前部署,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共转移人口38.56万人次,解救洪水围困群众1.29万人。在去年底应对湘江中下游枯水过程中,应急补水6.8亿立方米,保障了长株潭城市群的供水安全。
2012 围绕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水利规划关键之年,也是全省水利改革攻坚年。今年,全省水利工作主要目标是:争取国家投资再上百亿元大关,全面实现省委、省政府“四个确保”的防汛抗旱总目标,完成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和1272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水利改革要有实质性进展,水利管理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圆满完成。
全省水利部门要围绕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和水资源保障。
以防汛抗旱为重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早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加强人员队伍培训,科学制定预案,落实防汛物资储备,抓紧完成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抓好各级抗旱服务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学抗旱水平,坚决实现省委、省政府“四个确保”的工作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安澜、保稳定、促发展。
以民生水利为重点满足人民群众水利需求。根据中央新的投资政策和投资重点,进一步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力度,切实加快洞庭湖近期治理,完成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和1272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123个中小河流治理实施项目全面扫尾,加快第二批、第三批35个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加快韶山、黄材等20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继续实施山塘清淤和沟渠疏浚工程,完成23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建设任务,继续推进水土保持能力建设试点县工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的整体能力,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以水资源节约保护为重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坚决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考核指标体系,加快4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规划14个地级城市供水第二水源建设,提高全省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安全饮水水质保障。进一步完善水价定价机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快推进清洁小流域治理,加大农村面源水污染治理力度,建设人民群众宜居的水生态环境。
以规划为重点强化各项基础工作。“十二五”全省水利总投入将达1471亿,必须保证每年水利投入达到300亿元。围绕服务“四化两型”建设的需要,抓紧编制全省现代水利建设规划、全省武陵山区扶贫攻坚水利规划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水利专项规划等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水利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和深度,储备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力争加快启动衡邵干旱走廊、洞庭湖河湖连通、松滋口建闸、四水流域重点枢纽工程等项目,促进水利区域平衡发展,为建设现代水利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以科技兴水为重点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科技研究,在关键领域取得更多研究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发明,解决一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抓好省两型社会水利科技示范园各项工作,加快一批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市、县级水利科技推广中心,完善水利科技服务网络。加强水文监测站网、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新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水文监测、水情预报、洪水预报、水环境监测能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和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