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爱平
通 讯 员 王荣泉
6月21日,来自德国的社民党代表团,与湖南社会各界就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场热烈对话。在为期一天的交流对话中,双方代表迸发出许多前瞻性、实用性的真知灼见,在环保、科技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共识。
还水清澈纯净
保护人类的生命之源
考内尔: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教授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而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如果我们现在不做任何改变,其真正的代价是什么?由于过度使用,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比如北京;地表水污染,通过水传播的疾病,有扩散的危险;化肥的成本上升,气候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在这方面,德国有惨痛的教训。1975年,莱茵河水体严重污染。“莱茵”一词在古德语中是“清澈纯净”的意思。但在上世纪50年代末,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大批化工、冶炼企业在莱茵河两岸建立,导致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最后成为“欧洲下水道”。莱茵河沿岸国家联合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签署的合作公约规定,对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的企业可被罚款50万欧元以上,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将被关闭。同时,从1980年到2005年,有关国家为莱茵河流域治理投入了200亿到300亿欧元。
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在莱茵河中的有毒物质减少了90%。
刘佩亚:省水利厅副厅长
以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湖南“绿色崛起”的强劲动力,也是保障湖南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力支撑。
我省正在加强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等载体建设。在节水型城市建设中,以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为试点,编制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组织开展“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家庭”、“节水型高校”等创建活动。
目前,我省建立县级农村供水管理机构121个,其中有23个县市区成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立起饮用水安全体系,解决了1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到2011年末,我省的36座大、中型水库全部达到了Ⅲ类以上水质,其中6座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大多数重点小型水库也达到了Ⅲ类以上水质。
加快推进我省水资源综合治理,以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为核心,我省在水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德国等先进国家学习,以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争取早日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
生态 清洁
能源转型重构新体系
森特:德国南黑森能源股份公司经济与社会部主任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德国宣布全面放弃核电计划。为弥补核电减少导致的电力短缺,德国政府提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战略。德国公民对能源转型的认同感正在逐渐上升。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光要节能减排,更要有体系做保障。
当然,德国弃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了弥补核电退出后的用电缺口,德国目前正在加快天然气发电站的建设。
当前,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的16.7%,占全球电力消费的20.3%。而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目标是,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35%,并在2050年达到80%。
王亮方:省能源局局长
发展清洁能源是湖南省实现两型发展的必然选择。2011年湖南省生产一次能源折合标煤6754万吨,消费总量15700万吨,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57%,煤炭消费量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使安全生产压力大,运输通道紧张,同时造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高,环境保护压力大。
湖南省发展清洁能源也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清洁能源资源较优。铀矿资源占全国的30%;水电资源丰富,经济可开发量在1500万千瓦左右;页岩资源较丰富,初估资源储量在9.7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7%;森林覆盖率达到57%,可利用发电农林生物质资源量3450万吨/年,可装机120万千瓦左右;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目前,产业基础较好。湖南省有数百家清洁能源相关企业,形成了湘电风能、南车时代、三一集团、长沙水泵、中电四十八所、衡变等一批核心骨干企业。
下一步湖南省清洁能源发展重点。积极安全建设核电,因地制宜发展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兴能源。“十二五”期间,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有序建设100万千瓦左右的生物质发电厂;在具备条件的湘南、湘西南、湘东、洞庭湖区布局建设400万千瓦的风电场;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建设垃圾填埋场、大型沼气抽气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积极争取国家金太阳工程支持建设15万千瓦左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积极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
加快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加快省内长输管网、城市配套管网和调峰储备设施建设,优化省内天然气管网布局,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每个县城都使用上天然气的总体目标。尽快实现页岩气的商业化市场,提高湖南省能源自给能力。
电动汽车
与未来一起上路
瓦尔特:德国“物流与交通之家”协会干事长
从长远来看,交通领域的能源供应安全要求使用替代能源汽车。发展电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能够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CO2)以及区域性有害气体排放,是从解决交通环境污染问题的唯一正确可行的途径。
3年前,德国设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20年前让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
德国政府已承诺,对电动汽车投入联邦科研支出,正在寻求为2015年年底前购买汽车的客户免税十年的途径。另外,德国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还出台了其他一些优惠政策,其中包括:优先保证电动汽车的停车权、允许使用公共汽车道、租车时奖励使用电动汽车、个人购买电动汽车给予优惠贷款、企业购买给予特殊折扣、根据蓄电量的大小免除部分车船税。
郭淑英: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2009年2月,长株潭被确定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首批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我省示范运营混合动力公交车1585辆,累计投放车辆运营总里程已超过2亿公里,总节油量达到480万升,尾气排放减少60%以上,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358吨。
通过努力,我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在全国创造了三个第一:长株潭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城市群进行示范的区域;长株潭混合动力公交车示范推广数量、营运里程、节能减排总量在全国25个示范城市中连续三年排列第一;株洲市公交车2011年实现全部电动化,成为首座电动公交城。
进入“十二五”,省科技厅将“湖南省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列为首批启动的重大科技专项,该项目突破了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镍氢动力电池、车用冷暖空调系统等多项技术瓶颈,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平台,获得201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南车时代拥有年产新能源公交车整车1000辆、电传动系统及关键零部件10000台(套)的市场能力,累计完成节能新能源客车销售1500余辆,预计今年年产值超过7亿元;南方宇航开发研制了近20款新能源环卫车,产值超2亿元。在零部件产业化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化快速发展。我省目前形成了从动力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电机到电控、电动汽车车用空调等关键零部件,最终形成整车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产值近100亿元。
我省已出台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早在2008年,我省就设立了电动汽车发展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拿出2500万元设立省管电动汽车发展资金,用于对我省长株潭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运营补助。省财政还设立了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动汽车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