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厂房、旧设备:值得保护的工业遗产

2020年1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

本报记者 熊远帆

株洲湘江风光带,新建的火车主题公园令人眼睛一亮。所陈列的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机车,代表了世界火车机车的3个发展阶段;180米长廊上的火车发展史话,犹如一部正在播放的火车发展纪录片。株洲,“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在以主题公园方式彰显城市特色的同时,也在以另外一种方式保护着工业遗产。

老厂房、老矿区、旧设备……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足迹”,浓缩着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发展历史。近年,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课题,已引起人们关注。

 全省已登记工业遗产不可移动文物点100余处

2009年8月10日,文化部颁布了《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文物范畴。在文保界,工业遗产还可算作是一个新鲜概念。

然而,新鲜却不代表不紧迫。由于城市工业重心转移与产业升级,城内老工业区逐渐被废弃、拆除,厂房、机器以及建筑遗址等正在迅速消失。

株洲是我省工业遗产最为丰富的城市。提起这座城市的老印象,人们或许会脱口而出:厂房、设备、烟囱、铁路等。这些至今仍然遗存的工业遗迹,给人们留下了太深的记忆。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一批大型企业,在我国工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机械、兵工、航天等。

2006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工业遗产专项普查。2010年3月,省文物局委托株洲市文物局对全省工业遗产进行专项调查。 

“并不是所有的旧工厂都能算工业遗产,其中包含一个价值的认定。”负责此次全省工业遗产调查的株洲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邹翠梅说。

“工业遗产确实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处工业遗产列为国保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工业遗产也寥寥无几。”邹翠梅说,在全省开展工业遗产调查,编制保护规划,抢救和保护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极为紧迫。 “这次调查目的,一是提交《湖南省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现状》,二是根据调查的现状提交《湖南省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规划》。”

据了解,调查组目前已完成10个市(州)的工业遗产野外调查,行程3万余公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100余处,挖掘出一批具有重要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工业遗产,其中已有7处文物点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7处文物点是:宝山矿冶遗址、柿竹园矿冶遗址、世界锑都锡矿山矿冶遗址、岳阳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粤汉铁路总机厂筹备处旧址、民国株洲兵工厂防御工事及弹药库。

“预计所有的调查及登录工作将在年内完成,下一步就是根据调查情况,编制全省的工业遗产保护规划。”邹翠梅介绍。

   大量工业遗产毁于城建与房地产开发 

摸清工业遗产的“家底”还只是最基础的一步,关键还是要对这些工业遗产加以保护和利用。

普查组成员王金桥告诉记者,普查组在怀化洪江区调查时,找到了长沙裕湘纱厂的姊妹厂——湖南第一纱厂。长沙“文夕大火”后,裕湘纱厂的一部分机器运至怀化,建立湖南第一纱厂。如今,虽然工厂已处于半倒闭状态,但高耸的厂房依然保存完整。

而就在普查队员准备进入工厂时,却遭到了厂方的拒绝。厂方负责人说,一旦登记入册,这个地方就拆不了了。王金桥说:“那个工厂的建筑很有特点,也特别完整。我们只好在周围拍了一些照片。如果因为要卖地拆掉工厂,十分可惜。”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教授、湖南省文物建筑管理专家组组长蔡道馨说:“工业遗产保护的难点,首先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拆旧换新’观念。随着城市逐渐扩大,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一些老企业,逐渐变为了城市的中心。一些决策者认为,这些工业企业的面貌已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不如干脆一拆了之。一些老工业企业面临倒闭,许多企业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大量工业遗产用于房地产开发。这是许多工业遗产消失的主要原因。”

对工业文物的保护,处在一种无人负责的状态。不但多数企业没人负责对老旧厂房进行保护及维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同样如此。

按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文物保护本应由文物局负责,但实际上现在全省大多数市州既没有认定工业文物的部门,也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来负责工业文物;而对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的保护,涉及到住建、规划等部门和厂方。即使在文物系统内部,工业遗产管理的职能设置也不尽相同,如在省文物局,工业遗产保护由博物馆处负责;在株洲市文物局,则由文物科负责。

邹翠梅说:“工业遗产保护这个课题还处在调查阶段,就目前我省的情况而言,还谈不上系统的保护,社会普遍没有认识到工业遗产的特殊价值,大部分工业遗产还游离在各级文物保护范围之外。”

  旧厂房可变身为一流的主题公园

将橘子洲上的天伦造纸厂,改建为“长株潭两型展览馆”,无疑是一个上佳的创意!

展览馆在运用传统展示手法进行精心设计与布展的同时,还融入了触摸屏、LED、发光地图、电子书、虚拟驾驶、多通道投影、多媒体、3D弧幕影院等现代技术。破烂不堪的小造纸厂,华丽变身为一座集成果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文献查询、工作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但工业遗产保护,尴尬的场景也不鲜见。

依托长沙老火车南站建设的文化休闲广场,保留了老火车站的部分原貌。蒸汽机火车头、绿皮车厢、生锈的铁轨,老站房、青青绿草地……散发着特殊的人文情怀。然而,广场修好没有多久,静卧在铁轨上的火车,就已经“伤痕累累”:黑色的火车头,铁皮因风吹雨淋已锈迹斑斑。驾驶室内丢满了烟蒂、瓜子壳和槟榔渣。近日,记者再次探访,看到火车已经被围挡挡了起来,赫然写着“内有狼犬,不得入内,后果自负”的告示。

在长沙市河西潇湘大道,修葺一新的裕湘纱厂门楼,完工已2年多,如今仍然闲置着。记者致电主管该项目的长沙城建投江阁经营管理公司一位龙姓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长沙市已为纱厂的保护利用开了20多次会,招商也进行了多轮,原计划引进世界一流的会所和餐饮公司,由于对进驻企业的要求较高,所以进展不快。

老厂房、旧设备,留下来能做什么?怎样在利用中保护?这是关乎工业遗产能否长久有效保护的关键。

在蔡道馨看来,在确保建筑安全前提下,怎样适合就怎样用。保护性再利用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生命的必要途径。可以重点应用于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如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博物馆、企业纪念馆、美术馆、展览馆、社区文化馆甚至学校,让老厂房成为既能了解工业文明,也能具有独特观光、休闲功能的文化旅游集聚区。“总的来说,就是‘因地制宜’,上海黄浦江边上的老电厂、老船厂就改造成了世博馆;雅典奥运会期间,希腊许多奥运场馆也是旧厂房改造的。”蔡道馨说。

目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有多种不同模式。最普遍的是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遗产,建设成工业历史博物馆。“这对保护工业遗产的内涵很有意义。无论是厂房的构造,还是生产机器的类型,都体现着工业史上一个时代的细节。” 蔡道馨举了一个例子,浦沅公司(已并入“中联”)是1968年从上海内迁湖南的企业,该企业遗留的一些厂房,与其他时期的厂房有明显的不同,采用的是轻质钢筋混凝土结构,覆盖着斜槽大瓦。在此之前和之后,这种厂房构造是很少采用的,因这两种材料轻便,搭建速度快,且造价便宜,符合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的建设要求。这些建筑凝固着这些历史的细节。

改造成文化艺术中心,也是工业建筑较好的选择,比如北京的798。可充分利用厂房等建筑的巨大场地,分割出独特的个性空间,开展艺术展览、创作,小剧场演出等文艺活动。

改造成公共休憩空间,则能让这些建筑更加亲近公众。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另外,也有用着商业综合开发的。将原来的工业中心区改造成购物场所,并配有咖啡馆、酒吧、健身及儿童娱乐场所等,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

目前全球工业遗产保护最成功的模式,就是对成片的工业遗产群进行全方位的工业旅游开发。将区域内的工业遗产按功能区开发成工业博物馆、展览馆、购物中心、公共休憩中心、商业购物中心、娱乐中心等。蔡道馨介绍德国鲁尔工业区就是这个模式。“工业建筑,还是要保存它的工业内涵。每个时代都有特有的工业发展模式,这些厂房和生产线就保存着一段时期的工业发展脉络。因地制宜、地尽其用、物尽其用的保护,才能让旧的建筑有新的生命。” 蔡道馨说。

 链接

    何为工业遗产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界定,工业文化遗产是指具有重要历史、经济、社会、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领域的遗迹和遗物,包括工业建筑物和机械、生产作坊、工厂、车间、矿场、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物流场所、能源产生转化利用地、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居住、商业、医疗、教育、娱乐等社会活动场所。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曾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召开会议,通过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下塔吉尔宪章》。宪章指出,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建筑物所处的城镇背景以及其他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现象,都是工业遗产的组成部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