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湖街道:拥抱浏阳河文化旅游大时代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欧阳倩 刘晓凤

绵延十余里的滨河街道,拥揽繁密的古街、古井、古遗迹,先哲贤人、文人骚客在此留下痕迹。

千年前,这里曾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马楚王国,枭雄策马,挥剑中原,“是时王关市无证,四方商旅闻风辐”。

千年后,英雄辈出的家国故事,早已湮没于历史风云,但千年来沉淀的历史,在这“复活”,千年来的文化,在这延续——

穿越千年时光,文化依然熠熠闪光;见证千年历史,依旧风华正茂。

如今,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融合着悠久的历史印记与蓬勃的青春气息,充满着无尽的历史遐想和无限的文化张力,这颗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精粹的“湖湘之心”,喷薄而出。

古代文化与现代产业交相辉映,昂首阔步、意气风发,乘着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之东风,东湖街道,风劲帆满,驶向世界!

一河写古今  滨水休闲长廊再现马楚文化

上善若水,水孕育了城市的生命。

纵观世界文化名城的发展史,无不得益于水域的富集。巴黎的美誉度离不开塞纳河的历史积淀,天津的发展离不开海河的开发,杭州的繁荣更是与大运河息息相关。

面积10.06平方公里的芙蓉区东湖街道,位于浏阳河第六道湾,古称“姚圫”,也是五代时期马楚政权常丰县城所在地。

2014年,东湖街道东湖村内,发现马楚国古城墙遗址,这段尘封的历史神秘面纱,从此被揭开。

依托马楚文化资源,一处以辖内3公里长浏阳河堤岸为载体,将古韵遗址、湖湘美食、创意文化、滨水娱乐串珠成链的“马楚文化旅游商务区”,悄然崛起。

在东湖街道规划的版图上,千年的马楚王国逐渐“复活”:1.5米高的仿古城墙蜿蜒延伸,城墙之内,茶馆、驿站,街头巷尾,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穿梭在马楚文化街,带你领略千年文明与现代都市交融之美:丰富的民俗生活、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在这里重现;洋溢楚风汉韵的主题购物街区,让你获得穿越般的消费体验;最具特色的长沙美食,龙王庙民俗小吃街内应有尽有,臭豆腐、糖油粑粑、白粒丸等湘味小吃与正宗的湘派大餐一同“火拼”,让不同口味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走累了,可去东沙古井旁掬一捧井水的清甜,或在湘茶文化园内品一杯绿茶的清香;逛够了,不妨到浏阳河水幕电影前,感受一回最新大片的荡气回肠。

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卫东介绍,“马楚文化旅游商务区将通过对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等多元要素的集聚,全力打造遗址复原区、美食文化区、商贸再现区、滨江休闲区四大主题区域,再现马楚当年的繁荣,构筑浏阳河沿岸新繁华。”

该项目共分三期推进,一期为浏阳河畔的文化旅游景观,有望今年年底建成开放,二期的商贸美食板块将于2016年开工建设,三期项目则重点开发建设东湖及其周边。

一路吐芳华  文旅产业开启转型“破冰之旅”

春潮拍岸,转型升级战鼓,声声催人急。

地处浏阳河第六道湾,东湖街道形似一条晶莹玉带贯穿南北,一处处名胜古迹丰富着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产业项目恰似玉珠镶嵌。

于是,亘古流淌的第六道湾,华丽变身为一条“生态之河、文化之河、产业之河”,奏响了转型升级的辉煌时代乐章。 

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卫东如此诠释,“我们正在寻找一条后发赶超、矢志突破的崛起之路,一条崇尚创新、推动转型的升级之路,一条涉滩越险、深化改革的超越之路。”

这条路,便是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打造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东湖街道面前的机遇前所未有、发展正当其时。我们将抓旅游强攻,以创业者的激情、运动员的状态,主动迎战这场空前盛大的‘赛事’!”

在尹卫东的办公室,他指着地图介绍,长沙如同飞机布局,西翼的引擎是湘江新区,东翼的引擎是浏阳河九道湾文化旅游带。

浏阳河要发展,两个节点发展最关键,一是潭阳洲一是鸭子铺。而这两个点要发挥作用,浏阳河芙蓉区段是“连接线”,至关重要。而东湖街道正好如同这根“扁担”上的重要支点,一头挑着鸭子铺湖南广电,一头挑着高铁和潭阳洲。

作为长沙对外辐射和沟通的“东大门”,东湖街道交通优势显著,京珠高速、武广高铁、星沙大道南北贯穿,人民路、远大路、营盘路东西穿越,此外,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8号线也将带来巨大人流、物流、商业流。

东湖街道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东沙古井,历经千年,井水未涸;龙王古庙,历时百年,香火鼎盛,庙貌长存;湘军将领王衍庆神道古碑,饱经流离,重见天日,再述历史;常丰古城,天下粮仓,马楚遗风,依稀可辨;韩国友人柳子明,执教农大,建树卓越,故居风貌依然。恰逢时节,龙舟会、庙会、农村集市,人声鼎沸,游玩者众多,成为体验长沙民俗民风的上乘之地。

同时,东湖街道有高等学府湖南农业大学、科研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有袁隆平院士的水稻试验田,水稻博物馆、千亩东湖、园区式苏式建筑等,这些都是湖南省顶尖的文化创意孵化基地。

东湖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是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底蕴,也是撬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战略支点。

紫气东来,崛起中的东湖,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势如破竹!

一城书传奇  多举措抢占发展新高地

文化及其沿岸的盛景,给东湖罩上了一道神秘光环,使她拥有了一种独特的美。

一条河,常能养活一方水土,带活一座城市。

“城市不应该只有高楼大厦,还应该有历史文化内涵,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更是地方发展不可剥离的魂,是从哪里来都能共鸣碰撞的‘电石火花’,更是走到哪里都能回味无穷的‘家乡味道’。”尹卫东如是说。

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是城市良好生态的打造。“保护好生态,文化旅游才能得到长远、可持续发展。”

2012年,《浏阳河综合治理中长期规划(2012-2020)》出台,形成了“上游修建水库,以利调洪和生态补水;中下游疏浚河道,以利行洪和通航;两岸绿化美化,以利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

近几年,东湖街道在芙蓉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截污、绿化、保护、造景、管理的要求,对辖区内水域实施水体治理、路网建设、景观整治、文化旅游、民居建设“五大工程”,全面提升浏阳河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

有个数据,可从侧面反映东湖街道让市民津津乐道的环境治理:东湖街道共有在册的80岁以上的老人788人,其中,90岁以上59人,百岁以上3人,是长沙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区。

对生活在这个“长寿之城”的村民来说,这里有他们永远看不厌的风景。青山绿水,树木葱茏,一阵风拂过,田里已有尺把高的禾苗如绿浪翻滚。“你要是 3-4月来,到处都是油菜花,更好看!”105岁的伏笑雨老人边说边吸了下鼻子,仿佛花香迎面扑来。儿女在城里工作,伏老却乐意留守老家,伺候着家里的几亩地,“因为舍不得这一湾山水”。

与此同时,笔者了解到,芙蓉区正紧锣密鼓地加快浏阳河风光带的建设,浏阳河风光带今年完工后,后续数十亿的项目将陆续推进,这将给东湖乃至整个浏阳河延沿岸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拥抱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东湖街道的基本思路在于:突出文化引领、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产业支撑,将浏阳河第六道湾打造成文化创意经济集聚带、宜居宜游品质风光带和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带。

尹卫东表示,在浏阳河流域东湖街道段,市民能饱览湖湘历史、体验科研实验、欣赏文化创意、参与村民生活、游憩自然之间、挥汗创建事业、共品宁静的和睦生活。

“这里有看不完的美景,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里有道不完的快乐,这就是长沙的浏阳河,这就是浏阳河文旅新征程。长沙不可错过浏阳河时代,浏阳河不可错过文旅产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