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善任 尹超 肖晓东
翻开《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三年的成绩单,硕果累累:
2010年10月,入选国家首批文化旅游演出类重点项目名录;
2010年11月,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唯一“文化旅游发展贡献金奖”;
2012年9月,荣获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
截至目前,公演830多场,接待海内外游客100多万。来张家界的游人中,有30%是冲着《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这台演艺节目而来的回头客。
……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已成为湖湘文化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屈原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鸿篇巨著。可以说,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瑰宝。一台取材于湖南民间故事《刘海砍樵》,融入张家界天门仙山神奇自然风光的旅游文化演艺节目,世界首台大型高山峡谷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公演三年来,在湖湘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湖湘文化中闪亮的名片和“金字”招牌,演绎着湖湘文化新的传奇。
中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音乐大师谭盾,地道的湖南汉子,怀着对湖南深深的情感和对张家界奇美风光的厚爱,他们在寻找着湖湘文化与张家界绝美山水的交集。一个在湖湘大地流传了上千年的民间故事《刘海砍樵》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他们被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打动了。深谙湖湘文化精髓的他们在思考:把这个美丽动人的人狐之恋,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融入“湘西第一神山”天门山的峡谷中,赋予她新的生命,那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一个大胆的创意萌生了,他们要在张家界天门山纵深10公里、高差1300米的山涧峡谷中,打造世界首台高山峡谷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
2009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台以高山奇峰为舞台背景,以山涧峡谷为表演舞台的山水实景演出,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首演,她将一个跨越人间仙界的民间传奇,一段感天动地的人狐之恋,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忠贞爱情,融合在张家界天门山那神奇俊美的山水里,完整地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一场通过灯光、音响、舞美、数码影像等设施的优化配置,运用高科技的视觉特效手段,将音乐、舞蹈、歌曲、魔幻、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融于一体,“巧夺天工、独一无二、古今成趣”的湖湘艺术盛宴诞生了。
“我的爱,乘着洁白的雪花向你飞翔……”每晚《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现场,三千余人的剧场座无虚席。这场被赞誉为“21世纪新‘梁祝’”的艺术盛宴,气势恢宏磅礴、场面奇幻绚丽、情节生动感人、歌舞美轮美奂。“真是太震撼了,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宏大壮丽、真挚感人的表演。”游客李想动情地说。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天生的宠儿,从首演开始,就深受领导和海内外游客喜爱,好评如潮。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盛赞《天门狐仙》:“‘巧夺天工、自然天成、中西合璧、古今成趣’。印象非常深刻,非常震撼,是一次美的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为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树立了标杆。”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路建平表示:“天地动容,人神震撼。”
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要求:对《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要重点宣传和推荐,要呵护“天门狐仙”这一品牌,做好服务工作。多部门、多渠道、多方式,让《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这张名片更加亮丽。
“我这次来张家界旅游,就是冲着‘天门狐仙’来的。”来自上海的庄女士说。
……
一台仅公演三年的旅游演艺节目,入选国家首批文化旅游演出类重点项目名录、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唯一金奖”;荣获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它何以赢得如此多的荣誉和掌声?何以在湖湘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张家界得天独厚的神奇山水,成就了《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当时正逢2008年冰灾结束,我们来到张家界后一下子震惊了——这里的山不是壮美,而是奇幻!有这样好的旅游资源,一定要有一个艺术精品在这里诞生!”张家界天门狐仙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国权说。“在天门山的高山峡谷中,欣赏世界上最美丽的实景演出,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刚看完演出的游客陈亚凌说。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生逢其时,占住了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中央、省委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2009年,对于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乃至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意义非凡。这年7月,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同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年12月,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文化强省”战略,制定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张家界市2011-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第二个时机是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张家界旅游正处在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段,旅游人数持续走高,高端旅游刚刚起步,这一提升过程一方面需要在旅游产品里导入新的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将湖南老少皆知的花鼓戏《刘海砍樵》那动人的人狐之恋,融入天门仙山,一个相守万年才能聚首,等到山流泪、石头开花的爱情故事上演了。
节目本身的艺术性、全球唯一的峡谷剧场、纵横高差数公里的超级舞台、华美奇幻的灯光效果、触动灵魂的原生态音乐与剧中为情痴迷的人狐之恋和“爱”的主题,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上演以来,一度在长株潭等城市引发一股“不为山水为狐仙”的潮流:专程驱车到张家界看演出。梅帅元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不仅仅说的是狐仙的故事,而是用狐仙来说人的故事,说人的爱情故事。”张家界副市长梁碧表示,《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依托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用现代潮流的音乐剧方式,利用天然的壮观外景和绝美的灯光服装,用震撼人心的表现方式上演了一场文化盛宴。它为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提升和丰富,做了有益尝试的同时也呈现出巨大的影响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张家界演艺业作为新型创意产业融入旅游,成为张家界旅游的另一道“风景”,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以《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和《张家界·魅力湘西》领衔的张家界旅游文化演艺业,已成为中国“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演艺品牌。它们的出现,打破了张家界旅游的传统格局。从“白天爬山头,晚上抱枕头”,发展到后来 “白天观美景,晚上赏大戏”。据统计,张家界2011年旅游文化演艺业,接待了200万以上的观众,占同年来张旅游总人数的54%。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以不一样的演出形式和内容,让张家界旅游演艺更丰富,更多元。它把张家界萌芽于1990年、兴起于2006年的旅游文化演艺产业推上了新的台阶,也让张家界的旅游文化演艺业真正成为文化湘军建设“文化强省”的一支重要力量。
品牌的锻造、艺术品质的打磨没有尽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将乘着党的十八大东风,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让这张湖湘文化名片、旅游演艺传奇更加亮丽,更加光彩夺目。
良工不示人以璞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背后的故事
近日,我们应邀来到声名远播的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峡谷音乐大剧场,天门狐仙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国权以及副总经理李清文、舞台总监谢振菁热情接待了我们。
初冬时节,峡谷剧场显得格外冷,听他们谈及《天门狐仙》的人和事,却让我们感动、温暖。
谢国权:艺术追求,永无止境
“好品质才能赢得好口碑。”谢国权对于艺术品质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他说,为了观众,公司不惜投入,不断打磨,精品才是王道。自开创中国第一台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始,谢国权与梅帅元便是两位老搭档,一路走来,先后推出《大宋·东京梦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节目,屡创中国实景演出的奇迹。2009年9月,他们再度联手推出世界首台高山峡谷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一年后即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上,荣获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颁发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文化旅游发展贡献金奖”。对此,谢国权依然“不知满足”,他说,“艺术追求永无止境。”
谢国权一直从事艺术工作,早年是一名舞蹈演员,后到广西大学中文系深造,转战幕后编剧,曾担任广西壮剧团副团长,现在是文化公司的老总。他的艺术之路虽充满艰辛,亦不乏鲜花与掌声,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金奖”、“中国第七届戏剧节编剧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提名奖”等诸多殊荣。相比曾经的荣誉他更看重的是现场观众的评价。每天晚上,只要有空,他都会与观众一起看《天门狐仙》,一是为了给自己“挑刺”,思考怎么完善细节;二是调查观众对这台戏的反响和意见。他始终认为,观众的口碑才是最大的金杯。
良工不示人以璞,该公司上上下下都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作为工作信条和艺术追求的更高境界。
李清文:只认艺术,不讲代价
“3年来,每年都在更新设备,完善品质。”公司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李清文给我们揭起了家底,为了这台戏公司把注册资本、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共计8000万元都投进去了,近3年来股东几乎没有进行分红,又把红利全投了进去,现在总投资已达1.2亿元。“舍不得花钱是做不了精品的。”李清文透露,《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演员阵容强大,有500多名演员,其中专业演员近200人,每年仅演员工资开销就近1200万元。为了使其中一个“天外飞仙”的剧情达到最佳震撼效果,年初公司便斥资500多万元请来世界顶级魔术团队就该项目进行更新升级,看过的观众大呼神奇。为了保证音乐的艺术效果,公司重金邀请国际音乐艺术大师谭盾加盟,所有听过该剧音乐的人没有不赞叹的。
李清文历经国企、外企,从事财务工作近30年,后受公司股东委派从天津来到张家界,他感觉这家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认艺术,不讲金钱。他说很享受这份工作,每天7点起床,8点就上班,直到演出结束约10点半才只身一人回到宿舍。有人戏说他为了“狐仙”,“离了”老婆。为了这台戏,舍家离乡的其实又何止李清文一人。
谢振菁: 每天都要拿出100分
谢振菁是一位“80后”的小伙子,却已是《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整个演出队伍的“班长”。他和演员们一样,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观众却是来自国内外的不同游客。“我们每天都要拿出100分给观众。”谢振菁爽朗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他说,无论刮风下雨,我们的演员都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观众呈现各自最完美的一面,从不懈怠。因为是在高山峡谷进行实景演出,一些演员时常会被刮蹭或摔伤,化妆间除了化妆品、服饰外,多了一个装满创可贴、云南白药等药品的“急救箱”。伤痛没有难倒姑娘们,她们从来都是忍着疼痛坚持表演,丝毫不让观众察觉。“白狐”的主演宋欣,是一位美丽大方的山东姑娘,《天门狐仙》开演3年来,她几乎少有休假,800多场演出她永远是出勤最多的那位。有人问她腻不腻,她说,“为了观众的期待,不腻。”谢振菁动情地说,“演员们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她们总是那么可爱。”
“观众对我们的节目给予许多褒奖,而我们不能自满,还要努力。”谢振菁坦言节目中诸如部分舞蹈动作和实景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他说,公司每年都会推陈出新,希望带给观众一些惊喜。下一步将在“天门飞雪、石头开花”以及“山水系统”方面投巨资改善,力求更生动地呈现“天地动容,人神震撼”的实景效果,明年5月将精彩上演,值得期待。
谢振菁十分爱才,他谈得最多的就是人才储备与演员培养问题。他说,张家界提出要打造演艺之都,创建世界精品,培训更多专业人才,实现人才本土化是个关键,为此公司将与专业院校合作办学。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他平时对演员的训练一刻也未放松。配合谢振菁抓培训工作的是一位饰演“狐仙”的演员小向,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与谢振菁日久生情,在台下竟也上演了一出“人狐之恋”。采访结束时,谢振菁透露给我们一个秘密,他也要当“刘海哥”把“狐仙”娶回家,爱她一辈子。
爱“狐仙”一辈子,不仅仅是“刘海哥”的一句诺言,也是公司上下默默奉献,情倾“狐仙”的生动写照,大家所追求的其实就是要让观众爱上这台戏,并珍惜自己生活中的那位“刘海哥”或“胡大姐”,真情相爱一辈子。
本版图片由张家界天门狐仙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