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大斌的湘菜梦

2020年11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2年09月26日 星期三

第七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高潮将至,在系列精彩的“美食大戏”中,有两个“重头戏”格外引人关注:一是延续去年“大师宴”、强势升级的“经典湘菜粤菜大师宴”;二是挑战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红烧肉”。徐大斌在这两出戏中分别出任主演和导演。

曾为江泽民、胡锦涛等59位中央首长及塞拉利昂总统共和国总统等47位外国政要掌勺,并将“韶山毛家菜”推向世界——徐大斌是同行眼里的佼佼者,是媒体眼中的创新者,是湘菜推广的大功臣。但真正的徐大斌,却是个低调、踏实的人。他坦言:“做湘菜、做毛家菜是我的梦想,我一生都在认认真真实践这个梦。”

 宴席上筑梦:“让吃湘菜成为一种享受”

徐大斌是地道的韶山人。1977年高中毕业后先在韶山长田学校任代课老师,后被招工进了韶山宾馆工作。

拿惯了粉笔的手,要到厨房里拿铲子铲煤、洗菜,徐大斌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习惯。“那时候觉得做炊事员满身油烟味,每天起早贪黑不说,收入又不高,走到社会上,还被认为是一个烧火佬,没人瞧得起!”

由于去韶山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友人较多,当时的韶山宾馆汇集了许多从全国各地选拔来的优秀厨师。他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渐渐改变了徐大斌的想法:“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做厨师就要做出最好的菜,让宾客吃了之后是一种享受。”

有了这个动力,徐大斌一心放在学厨上,只要有师傅做菜,他就在旁边“剽学”;闲暇时也总是跟师傅聊起红案白案来。短短两年时间,他由勤杂工走上锅台掌起了瓢。1992年,徐大斌正式拜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许菊云为师,厨艺突飞猛进——

从全省烹饪大赛上获金、银、铜牌,到全国第四届烹饪大赛上获个人赛金奖、大众筵席金奖,从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到中国烹饪大师……十多年来,徐大斌斩获了一项又一项荣誉。他曾为59位中央首长及47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议会及政党领袖掌勺。不管任何时候,不管哪里来的客人,他始终记着兑现自己的承诺:“让宾客把吃当成一种享受。”

每次有接待任务,徐大斌都认真研究贵宾的籍贯、工作经历、年龄、生活习惯,总结兄弟单位的接待经验,分析客人心理,再结合韶山本地菜肴的特点和营养、保健等要素,精心制定菜单。为了挑选物美价廉的原材料,他亲赴湖南各地考察,湘西的腊味、东江的鱼等等都成为韶山宾馆最美味的食材……

2006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来湖南考察。返京前,省委专门召集徐大斌同志到长沙烹制了一席菜,这桌菜后来被曾主席称为是“把几天来最好吃的菜集中了”。

国务委员唐家璇是江苏镇江人,吃过徐大斌精心安排的糖醋排骨后,赞道:“把糖醋排骨做出了淮扬菜的味道,了不起!”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品尝了他做的红烧肉后,高兴地说:“你做的红烧肉‘盖帽了’(好极了)!”……

因为徐大斌的严谨、细致,他准备的宴席总让贵宾们赞不绝口。如今,这个为无数国内外政要掌过勺的“超级大师”,又将满腔热情放到美食节的湘菜粤菜大师宴上。面对更多挑剔的大众美食家,徐大斌会拿出怎样的看家本领?

面对记者的追问,徐大斌还是那句话:保证让大家吃出一种享受! 

菜式里寻梦:“把‘毛家菜’打造成品牌”

此次美食节,还有一个徐大斌全权导演的保留节目——烹制“世界最大的红烧肉”。据说这个“红烧肉”将由1226份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组成,极大的冲击人们的视觉和味觉,届时湖南的食客们将有机会体验“百里闻香”的烹饪奇迹。

选择“红烧肉”这个表演题材,徐大斌是有情结的。“红烧肉”不仅是湘菜中最著名的菜式之一,也是毛主席最喜爱的家乡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徐大斌就开始研究“红烧肉”的做法,这一研究就是好多年。

传统的韶山农家红烧肉色重油浓,选料随意,块大肉肥,常使人望而生畏。徐大斌反复研究、试验,参阅了很多书籍,做的心得笔记就有好几大本。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做出符合现代人饮食习惯和健康理念的“红烧肉”。两年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在家里做顿红烧肉吃,主要是研究它的选肉、刀工、火候、配料等技术,做完就请老婆和儿子品尝。连续吃了两年多猪肉的妻子,后来只要看到猪肉就反胃。

最终,徐大斌摸索总结出了“红烧肉”的新做法,让这道菜具备了肥而不腻、色泽红亮、味醇肉香、形态美观等特点。他为这道菜取了个新名字——毛氏红烧肉,以寄托人们对毛泽东主席的一片深情。1999年,“毛氏红烧肉”获得全国第四届烹饪技能比赛金奖,2008年入选北京奥运会运动员菜谱,如今,这道菜已成为来毛主席家乡客人最喜欢的一道经典名菜。

“毛家菜有很多值得研究、值得推介的菜式,结合红色文化、伟人文化,它们完全可以做成品牌。”徐大斌如是说。

工作35年以来,他会同韶山宾馆一班人对韶山传统菜肴进行了精心挖掘和整理,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红烧肉、剁椒鱼头、韶山火焙鱼、豆豉辣椒、泥鳅煮豆腐……500多个“毛家菜”菜品,取常见食材,做精品美食,成为湘菜中独特的新式毛家菜。

“韶山毛家菜的特点就是土、特、素、巧、精、鲜。土菜精做,粗菜细做。” 徐大斌介绍起心得津津有味。

2007年,徐大斌主编的《韶山毛家菜》一书出版,全书收录了129道菜品。三年后,这本书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世界美食家图书展中展出,成为唯一荣获提名奖的湘籍书籍。韶山毛家菜也因此走向了世界舞台。徐大斌圆了他的第二个梦想,毛家菜的走红也为更多的湘菜推动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传递更大的梦:“让湘菜美名享誉世界”

“韶山宾馆是个好平台,来来往往的国内外政要、各地游客来到这里,品尝毛家菜,再把毛家菜的美名传播出去;但是,湘菜的推广还需要更大的平台,让湘菜文化享誉世界。”徐大斌感叹。

作为湘菜和毛家餐饮文化的传播者,徐大斌多次到香港、河北唐山饭店、深圳芙蓉宾馆、天津烤鸭店、山西太原江南大酒店、内蒙古国航大厦、湖北乐湘美食城等地进行技术交流,传播湘菜文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香港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山西太原报、江南报、澳门日报、香港报等媒体曾先后对其进行报道;中国旅游报、湖南日报、世界烹饪联合会会刊《东方美食》等报刊上都曾发表过他的专业文章;由他表演的作为烹饪技能实用教程的《精品毛家菜》VCD由中国轻工生活音像出版社公开发行,他撰写的近10万字的《毛家菜》菜谱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如今,他又加盟湘菜美食节,为湘菜的宣传推广加油出力。

“湘菜的发展不搞交流不行,湘菜的推广不出‘风头’不行。我出‘风头’,不为留名、不为谋利,就为把湘菜传播出去。”徐大斌这么说。

很多大厨视之为“秘方”的东西,徐大斌编成书、刻成碟,公布于众,让天下人都能享受这些技术成果。在中国驻前苏联大使馆任厨师主理期间,他把“红煨鸡腿”、“凉拌粉丝”等湘菜传播到异国他乡,让吃惯了土豆烧牛肉的莫斯科人争相效仿。

莫斯科人不吃猪脚,把猪脚用来喂狗。徐大斌将买回的猪脚通过加工、制作,烹饪成具有浓厚湘菜风味的“红烧猪蹄”,不但中国人爱吃,连莫斯科人也倍加赞赏!有一次,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吃了“红烧猪蹄”后,情不自禁地赞不绝口。现在,在莫斯科市场上,猪脚的价格要比过去高得多,徐大斌“功不可没”。

如今,正式拜“徐三爷”学徒做湘菜的不下100人,他们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大餐饮企业甚至世界一些国家的使馆,就连外交部驻意大利大使馆、驻荷兰大使馆的厨师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在厨房里钻研,只能影响宴席上的食客;走出厨房,才能影响更多的人,更大范围的传播湘菜。”徐大斌说。

他坦言,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是个好平台,推动湘菜发展就是要把湘菜与文化结合,把湘菜与旅游结合,把湘菜与更多的产业结合。只有跳出湘菜做湘菜,才能做大做强,让湘菜美名享誉天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