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湘美石

2020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0年4月8日

1982年发行的四枚特种矿物邮票

文/本报记者 周月桂 图/本报记者 刘尚文

石头遍布湖南的山山水水,

其中最珍稀或美貌的那些,

成为了人们观赏的风景,

并因其坚硬无言﹑永恒永在﹑宁碎不曲,

成为一种高贵的物质,

昭示着湖湘大地的丰富与神奇。

石头会开花吗?

是的,会的。

在黑暗温暖的地穴,矿石的花朵永恒绽放于晶莹晶洞,这就是矿物晶体。矿物晶体在地下50米至2000米的地层中,由地壳内部岩浆热液经冷凝、结晶而成,是矿物的精华,大地的舍利子。湖南是“世界矿晶之都”,盛产辰砂、雄黄、辉锑、萤石、黑钨、方解石、金刚石、水晶……

在风高的山头,水急的河床,岩石被风蚀水溶成花朵的形状,四季怒放,成为姿态万千的造型石、纹理如画的图纹石,风、雨、流水、海浪、地下水都是它们鬼斧神工的创造者。菊花石如怒放秋菊,钟乳石千姿百态,如花朵,如动物,气象万千……

且让我们循着三湘四水,听听这些石头的故事,找寻这些石头之所在。

辰砂,凤凰城里那一抹朱唇

辰砂:硫化汞的天然矿晶,大红色,湘西凤凰产此物。

辰砂因产于湖南辰州而得名,现今以凤凰县茶田镇为中心的汞矿盛产此物。

辰砂又名朱砂,有着神秘的身世。辰砂乃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朱砂为金,服之升仙……(晋 葛洪 《抱朴子 黄白》)”以辰砂为主要原料的炼丹术,无疑为湘西的巫傩文化增添了更多神秘。

辰砂也用来制作颜料。辰砂的粉末呈红色,经久不褪。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织品中,有不少花纹就是用朱砂绘制,埋葬时间虽长达两千多年,色泽依然鲜艳无比。

辰砂可以修饰容颜。将辰砂研磨后拌入动物油脂,使之凝结成脂类物,既滋润口唇,又增添红色,且不易脱落,即“朱砂点绛唇”。不少古代女子都直接以“朱砂”为名,那一抹朱红,凝结了悠悠闺秀情怀。

辰砂亦是一味药剂。可安神定惊。不过辰砂为汞的化合物,内服过量会引起中毒。

如今的凤凰古城内,辰砂成为颇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钻石,沅水流域“爱”的久远流传

钻石:矿物名为金刚石,化学成分是碳,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多出自常德丁家港、桃源车溪冲等地。

人类以火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也无法改变钻石,因此有了钻石金刚不坏的传说,钻石被赋予了胜利、力量、权力、财富、永生等内涵。因其坚硬象征爱情“坚贞不变”,“爱”与钻石便紧密相连。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纯碳,而自然界另外还有一种纯碳叫石墨。很难相信又黑又软的石墨,竟然和坚硬晶莹的钻石由相同的元素所构成。事实上,钻石的碳原子排列比石墨要密致得多,这种密致的原子排列,地面上的普通条件是无法形成的,是岩体中产生爆炸时的高压所致。

湖南沅水流域,金刚石在此富集而成矿床,明朝时就有零星的金刚石发现,大规模的寻矿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刚石砂矿是常德丁家港矿,每立方米砂矿含有4.5~7.9毫克金刚石,其中4成达到宝石级别,即钻石。至今,丁家港常年仍有不少农民在河床里寻找钻石。

地质专家猜测,在湘西南地区,也许还有蕴藏丰富的金刚石原生矿,等待被发现。

雄雌黄,澧水流域“爱侣”相伴相生

雌黄:主要成分三硫化二砷,雄黄:主要成分四硫化四砷,石门的矿中盛产此二物。

在自然界中这两种矿物常常是相伴而生,红色的是雄黄,黄色的是雌黄。

白娘子与许仙过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传说,为大家所熟知。在岳阳和长沙的乡下,人们至今还有端午喝雄黄酒的习惯,并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上画一个王字,希望使其不受蛇虫伤害。事实上,雄黄体内体外用均有杀虫作用,端午时节,天气炎热,蝇虫飞动,疫病萌发,饮雄黄酒能驱邪解毒,自有其医理。但雄黄、雌黄都有毒,不可多饮。

雌黄在古代相当于今天的“修改液”,古人写字用的纸张是黄纸,修改时便用雌黄和着水涂掉,是谓“雌黄改字”。后来人们也称不顾事实的随意批评或乱说为“信口雌黄”。

我省雄雌黄开采历史悠久,东汉《水经》云:“澧水之流,有磺水,因产雄黄得名”,石门矿中出产的雄黄和雌黄储量、品位、产量均为全国之冠。现在虽然矿山已经关闭,但人们仍然在矿山坑道里继续寻找。

水晶,无处不在的砂子“兄弟”

水晶:化学成分是氧化硅,与砂子成分差不多,在省内广泛分布,主要产地有蓝山、平江、汝城、宜章等地。

西方神话中,水晶是一种神奇的道具,巫师可以通过它看到过去、预知未来;在佛教中,水晶被视为“镇邪之宝”;风水学用其镇宅,并认为它能转变人的命运……

天然水晶凝聚亿万年天地灵气,纯净珍贵。当我们在湖南矿物宝石市场看见许多水晶矿物标本后,顿时忘记了所有附加的意义,惊诧于它的晶莹剔透与精美绝伦:紫水晶典雅、黄水晶温暖、粉水晶甜蜜、绿水晶清新、蓝水晶深邃……

古老医书《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将水晶列为“上品药石”,确诊其能“安心明目,治惊厥,抗疣痈”。

辉锑矿,“世界锑都”的柱状晶花

辉锑矿:锑的硫化物。“世界锑都”冷水江锡矿山盛产此物。

湖南是世界上较早发现、利用锑的地区之一。《史记》记载:“长沙出连锡”,可知我省对锑的利用很早,当时不叫锑,而称“连锡”。明朝末年,世界最大的锑矿产地——冷水江锡矿山被发现,但当时把锑误认为锡,故命名锡矿山,至清光绪16年经化验始知是锑。

呈柱状结晶并有强金属光泽的天然辉锑矿,是我省的优势矿晶。冷水江锡矿山被誉为“世界锑都”,锑产品生产量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占全国的1/3。

菊花石,浏阳河床绽放天然花朵

菊花石:生成于2.7-2.75亿年前,形似怒放秋菊,以浏阳菊花石最为有名。

清乾隆年间,某日,浏阳永和镇人欧锡藩,在大溪河的水边随意行走时,发现了一块酷似菊花的石头。欧取石雕砚,一时传为奇物。于是乡中石匠,纷纷前往水中寻找奇石,琢磨雕刻,遂使此石成为贡品。

这是《浏阳县志》中的一段记载,证明我国最早发现的菊花石产地是浏阳河支流大溪河。天然菊花石在此孕育于2亿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变迁,浏阳进入了海退期,在地表低洼的地方积存的海水不断蒸发,当海水中的硫酸锶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晶体,并逐渐依附在燧石核心周围,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至今浏阳河河床下仍富集大量菊花石,只是常年被水淹没,开采不易。地质专家认为,在泸溪至沅陵一带,应还可找到更多菊花石。

钟乳石,喀斯特溶洞里万千姿态

钟乳石:指喀斯特洞穴内形成的碳酸钙沉淀物,在湘西和湘南地区的溶洞中普遍存在。

水滴亿万年,钟乳石每年只长高1毫米。在古老溶洞里熬过万古寂寞,浇铸出世间稀有形象。

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水滴溶蚀、淋积而形成,其成形往往需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钟乳石大多出现在喀斯特溶洞中,张家界的黄龙洞、新化县的梅山龙宫、攸县的白龙洞等,都是地下喀斯特的代表,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枝、石管、石珍珠、石珊瑚等遍布其中,无所不奇,无奇不有。

古生物化石,“湘西虫”的前世今生

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芙蓉龙、恐龙蛋、鱼化石、角石和三叶虫在湖南都有产出。

设想一下,一只古代生物要想成为一枚穿越时空的化石,需要怎样的天时地利?

首先,这只生物的机体要有一定的硬体,如内、外骨骼或贝壳等,才能保证不被氧化或腐蚀;然后,这只生物死后要迅速被埋葬、密封、冷冻或干燥,方能避免遭受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破坏;最后还需熬过漫长的岁月,使生物体不断石化,最终得以保存为一枚完整的栩栩如生的化石。

在长沙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我们看到一块酷似竹笋的石头,长约1米,长圆锥形,有细密的“竹节”状横纹。这其实是一种古老动物的化石,称角石,产自花垣县,为4亿年前奥陶纪的海洋动物化石。

三叶虫是湖南另一种蕴藏量极为丰富的化石资源,又称“湘西虫”,主产于湘西奥陶纪地层中。用永顺三叶虫石制成的砚台是精品,砚台不必精工细雕,即拥有自然的造型美:三叶虫跃然其上,似在畅泳,又似在酣饮。4亿年前的古生物,就这样永远复活在砚池之中。

(本文感谢省珠宝玉石协会副秘书长田宝珍高级工程师等给予专业指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