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出版的《中国核工业》杂志(2009年7月)在显著位置刊登了题为《童怀伟:吉阳核电,引领池州发展新跨越》的记者专访文章。这是该杂志首次以专访的形式全面、翔实地介绍池州市委、市政府发展核电事业的决心和池州吉阳核电的前景规划。以下是专访全文。
“只要能把安徽吉阳核电项目搞上去,我情愿在池州市委书记这个位子上再干一任、两任……哪怕是‘退’在池州我都乐意。” 谈起吉阳核电,坐在记者面前的安徽省池州市市委书记童怀伟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没有客套、没有官腔,上来就是一腔赤诚。
今年是童怀伟在安徽省池州市当市委书记的第四个年头,这四年来,吉阳核电项目一直在他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跑北京、跑合肥、跑吉阳……他一心一意想促成这个项目。究竟是什么让他对发展核电的决心如此笃定?趁他赶赴北京与中核集团领导洽谈吉阳核电项目相关合作事宜的时机,记者采访了这位有着浓厚核电情结的市委书记。
“我要接好‘接力棒’,造福池州百姓”
童怀伟不是第一个抓核电的池州市委书记。为优化安徽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安徽省在我国内陆地区较早启动了核电建设项目。1993年,通过普选确定吉阳核电作为优选厂址后,池州市地方政府就开始投入力量着手筹备工作。十余年来,池州市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厂址保护工作,按照核电项目的要求,目前吉阳核电厂址半径20公里范围内,没有任何军事设施和大中型企业。
“但我想我会是最幸运的一任书记。”童怀伟向记者坦言在目前核电大发展的背景下,他非常希望这个项目能在他的“手”中真正展开建设。“且不说吉阳核电项目能够融入到国家核电发展大局之中是多么的令人荣幸,仅对池州市自身发展而言,吉阳核电项目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安徽池州地区的工业以海螺水泥、九华发电为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池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要求,紧紧抓住安徽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凝全市之力谋划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催生大企业、推动大发展,积极推动池州境内吉阳核电、宁安城际铁路、九华山机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迅速扩大投资规模和工业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池州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同时,由于池州市基础差、建市晚等历史原因,整体发展水平尚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阶段,赶超压力异常沉重。与同处于皖江经济带上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邻近城市相比,经济总量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以及城市化水平上还有相当差距。
吉阳核电项目的早日开工建设对拉动池州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全省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促进安徽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尽早开工建设吉阳核电站,650亿元的投资规模和投产后每年近200亿元的销售收入将极大地推动池州市经济大发展、大赶超、大跨越。吉阳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将直接带动池州当地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池州知名度,带动旅游、工业、三产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繁荣池州经济,促进整个皖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避免皖南地区经济“塌陷”,促进皖江经济带各地区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效应都非常明显。“相对于比在皖江经济带上其它地区建设大型核电项目,在池州建设吉阳核电站的意义更为重大。一个数百亿元规模的核电项目给池州经济带来的拉动作用是方方面面的。”童怀伟慨叹。
“池州历届领导班子为池州发展核电做了大量努力,如今这个‘接力棒’传到我的手中,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推动核电的这番赤诚之心应该不难理解吧。”说道此处,童怀伟颇为动情。
对核电,要“了解、热爱、参与、支持”
几年来,童怀伟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吉阳核电项目厂址,从对核电“一窍不通”到现在的“小半个核电专家”,他对核电的了解在不断地加深。“了解它、热爱它,然后竭尽所能地参与它,不遗余力地支持它。”童怀伟笑着向记者形容自己对核电建设的态度逐步“升温”的过程。
“了解、热爱、参与、支持”四个步骤,正是池州市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对核电认识从完全陌生到取得认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意见达成了共识,各项准备工作也自然能够顺利展开。目前,安徽吉阳AP1000核电项目可研阶段的专题论证工作已全部完成,《厂址安全分析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具备报审条件。“不管是地方官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大家都在为推进核电项目的向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童怀伟脸上写满了自豪。
对于吉阳核电下一步的发展,童怀伟信心满怀:“在国家核电的政策进一步放开的大背景下,加上中核集团和安徽省政府为吉阳项目所作的积极努力,我们政府完全有信心推动吉阳核电的向前发展。我们保证会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利用一切人力物力来支持吉阳核电,只要是需要我们地方政府能做的我们都会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