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爬山头、穿密林,冒寒风、顶烈日,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在来去匆匆与忙忙碌碌之间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护着一抹绿色,成为村民心中的“生死兄弟”。
他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却又侠骨柔情,对困难群众满腔热忱、体贴入微,先后资助六个困难家庭,被辖区群众誉为“比儿子还亲”的森林卫士。
他攻坚克难、大胆创新,短短10年间将一个无办公用房、无办公器材、无交通工具“三无”的森林派出所打造成公安部命名的一级公安派出所。
他是一名普通的森林公安,却作为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两位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就是,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池州市森林公安局殷汇森林派出所所长——许家兴。
身先士卒,他成村民的“生死兄弟”
今年43岁的许家兴,1992年合肥林校毕业后,就成了一名森林警察。23年来,他虽然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但每当关键时刻、危险关头,他总是身先士卒、主动承担最危险的任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用实际行动捍卫着森林资源的安全。
上世纪90年代初,外出务工的热潮在农村刚刚兴起。当时,山上的树木和飞鸟走兽,成了一些不法分子赚钱的香饽饽,生态保护形势异常严峻。
1995年10月的一天,许家兴驾着三轮摩托车前去管辖区夜间巡逻。巡逻点山高路陡,道路两旁一边是弯曲不平的山路,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车子沿着盘山公路小心行驶,考虑到当时所里经费紧张,他下山的时候,将车辆调到空挡滑行,以节省汽油,谁料刹车突然失灵,失去控制的摩托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连人带车翻下了山。
从昏迷中渐渐苏醒的许家兴,头上、手上、胳膊上全是血,浑身上下疼痛无比。夜色中,前不见村、后不着店,他只好强忍伤痛,和同事们相互搀扶艰难地走出大山。由于当时人手紧张,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许家兴,拒绝了局里领导安排他到城里检查治疗的好意,在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后,第二天就投入到工作中。
2003年冬天,许家兴正带领民警在辖区办案,对面山头突发大火,他迅速组织村干部和周围群众赶赴现场。在被大火包围的生死关头,他沉着迎战,组织群众率先突围。当他最后一个冲出火场的时候,一阵大风袭来,刚刚走过的山路瞬间变成一片火海。安全脱险的村民相拥而泣,一名村民拉着他的手说:“许所长,今天我们成了生死兄弟啊。”谈到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许家兴笑着说:“捍卫森林安全是我的义务和职责所在,在这场火的考验里,我只是用实际行动诠释森林卫士的职责与使命。”
工作中,许家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2012年1月,他得知辖区内有人进行国家保护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为了尽快破案,他带领专案组奔波于安庆、合肥、铜陵等地,整整三天四夜没有合眼,总行程5000多公里,一举侦破了震惊全省的“12·19”特别重大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件,缴获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16只,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
案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池州电视台分5集对案件的侦破过程进行了跟踪报道,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有情执法,他是林农的“亲儿子”
许家兴打击犯罪公私分明、毫不手软,但对困难群众却柔情似水、满腔热忱。
2011年底,殷汇森林派出所受理了一起滥伐林木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为无钱看病,请人将自家一片树木砍伐。在调查中,许家兴得知老人大儿子入赘到山西农村落户,家庭条件较差;小儿子20年前外出打工,至今杳无音讯。家里的生活开支仅仅依靠70多岁的老伴给别人磨剪刀赚钱,家中除了四面漏风、屋顶漏光的破房子一无所有。
老人的境况让许家兴如鲠在喉。办案归来,许家兴召集所里的民警商量对策,决定将老人的违法行为和家庭困难区别对待。涉嫌违法部分,依法办理,提请起诉。与此同时,将老人作为所里帮扶对象,举众人之力帮助老人维修房子。于是,许家兴在带头向老人捐款捐衣的同时,又组织人员为老人募捐,总共为老人筹措房屋维修资金13000余元。为了节约开支,许家兴和民警们经常利用周末来工地帮忙干活,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老人家四面漏风的破房子被修缮一新。
如今,每到重要节日,许家兴还会前去看望二老。老人逢人就说:共产党好啊!森林派出所民警好啊!去年端午节,当许家兴再次来到老人家时,附近群众低声嘀咕:“怎么还来?房子不是修好了吗?这个森林公安比亲儿子还亲啊。”为了帮助老人找到失散多年的小儿子,许家兴多次通过微博、地方网络论坛等方式发布寻人启事。如今,他仍然不定期查看寻人启事后面的回复,期待奇迹发生。
从警23年,类似的事情经常在许家兴身上发生。2003年,一名犯罪嫌疑人因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被拘留,调查中,他发现嫌犯家庭条件艰苦,小女儿轻度智障。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业,许家兴承担了小女孩小学期间一切费用。后来,他不但给女孩家庭捐款捐衣,还发动分局民警进行募捐。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情况,他还利用休息日将孩子接到派出所进行心理辅导。据了解,许家兴先后资助六个困难家庭,其中五个是半失学状态的儿童。
迎难而上,“三无”所变成全国典型
2000年7月,许家兴调任牌楼镇森林派出所之初,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异常艰难。这个1999年6月成立的派出所,辖区5个乡镇、13万人口、39万亩山场,年涉林案件超百起,其中近20起刑事案件。而当时所里只有3名民警,其中:一名24岁的小伙子、一名22岁的女民警。
上任伊始,派出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除了租来的三间办公室,从局里淘来的二张老旧的办公桌、两个文件柜、两张单人床,唯一派得上用场的就是一辆趴窝半年濒临报废的警车。当时年仅29岁的许家兴,除了要面对繁杂的案件外,还要带领两个刚迈出校门的同事在近乎“三无”的所里艰苦创业。
凭着对森林公安工作的执著追求,靠着对青山绿水的热爱和眷念,许家兴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办公用房,他们先租;没有执法车辆,他们骑摩托车、乘中巴车、蹬自行车;没有工作经费,他们勤俭节约、自掏腰包。经过近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许家兴所在的派出所无论办公条件的硬件设施,还是干部队伍素质的软件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7月1日,牌楼镇森林派出所驻地搬迁到辖区中心殷汇镇,更改为池州市森林公安局殷汇森林派出所。搬迁后的派出所辖区林地面积50余万亩,人口18万。如今,派出所从过去租用的办公房变成了三层小楼,不仅有了执法警车,而且还有了食堂、娱乐室、会议室、健身房、小菜园。院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训练场、篮球场、停车场一应俱全;办公楼内宽敞明亮,功能区合理划分,警务后勤保障有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许家兴以辛劳和汗水收获了一项项骄人业绩。2011年7月份,殷汇森林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派出所;2007年至今,派出所集体两次被国家森林公安局荣记二等功;许家兴个人两次被国家森林公安局授予“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勤学苦练,“电脑菜鸟”变“行家里手”
“办法总比困难多,方法总是比问题多”。许家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信息网络建设是提高森林公安科技水平,实现科技强警的必要手段。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工作效率,已经离开大学校园10多年的电脑“菜鸟”许家兴,2005年开始,提出“向信息化要战斗力”口号,开始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上下求索。
学习之初,他利用工作之余,首先报名参加了电脑知识初级培训班,开始电脑办公基础知识学习。其次,不耻下问、虚心请教,通过网络,向网友、电脑高手和专家们求教,寻找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同时,学以致用,立足本职岗位,将专业知识和电脑技术有机结合,努力开发符合森林公安工作特点的办公软件。
在专业人士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2006年,许家兴在全市森林公安系统内率先使用了笔录系统,大大节约了办案时间;2008年,他又自主设计了电子文档办理林业行政、刑事案件。2010年,他在全国森林公安系统内率先研发使用了森林公安派出所自动化办公软件,将所里90%的业务纳入系统,不但整合了资源,而且节约了办公成本。
自动化办公软件的成功研发,让这个曾经的电脑“门外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2012年,许家兴又开始着手研发林业行政案件办案系统。经历了一年多的研发和调试,今年9月,全省首个林业行政案件办案系统在池州市森林公安局贵池分局正式使用;10月底,该系统又与省森林公安警务综合管理系统警综平台对接成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