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全面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0余亿元,初步形成以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筋络,通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公路网络。
一、五年来,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
一是外联公路提档延伸。东九高速、望东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于2015年底和2016年底先后通车,实现了济广高速在安徽境内的全线贯通。南沿江一级公路(G206)东流至尧渡段工程于2014年初动工,2017年底有望建成通车。全县国省道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比2011年末提高20个百分点,对外通行环境明显改善。二是内部公路安全畅通。完成民生工程危桥加固改造108座,超计划数47座;完成昭潭至桃树冲公路、木塔至泥溪公路等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10个、187.5公里;完成黄柏至源口、楼阁至五丰等养护工程22个、74.7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153.5公里,完成县道安保隐患治理路段244公里,硬化村村通路肩425.4公里;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478.4公里。三是城区道路接点成网。先后完成了高速下线、历山大道、沿河东路、瓦垄路、环城东路、滨河北路、大渡口西路、集贤西路、3号桥及连接线等9项市政道路工程,云峰山陵园道路路基工程,沿河路、2号桥及连接线正在建设,城区路网基本成型。
二、五年来,转变交通运输职能,实现了行业管理的规范高效
一是运输市场日益规范。加大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08辆,纠正违章行为万余起。开展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监管,全面取缔非法经营流动加油车,实施危化品运输企业和东至经开区33家化工企业定期检查,共查处违法车辆1500辆,消除安全隐患51处。加大对驾培市场诚信考核和维修市场信誉考核,严厉打击欺诈行为。二是科学治超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成立县治超综合执法大队,初步建立了全县联合治超新体制。制订了全县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实施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依法处理源头治超案件38起,整治非法改装车辆854台,查处超限超载车辆近5000辆,卸载货物6万余吨,处理闯关逃逸违法事件6起;完成县科技治超平台建设,新建科技治超卡点3处和6家大型矿山源头企业科技治超子系统建设,初步建成治超信息平台联网联控建设,形成了“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追溯”全过程的科技治超监管体系;严格执行企业约谈问责制度,约谈违规企业和人员20人次,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全县超限超载率逐年下降,治超成效明显,连续四年荣获省交通运输厅治超先进单位称号。三是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认真执行隐患治理闭合式管理,积极开展“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强化水上交通、道路运输、公路建设等方面的日常安全检查,重点时段实行旁站式监管。全县270辆客运车辆和680辆货运车辆安装了“北斗”监控,投入4000余万元对全县道路开展隐患治理和日常养护。投入900余万元加强水上运输船舶和渡口建设,完善渡口5处、更新渡船3艘。出台了《东至县渡运安全管理办法》等5项安全制度,实行了乡管员常态化管理,世平、安东两航司全部通过渡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标准验收。撤销了香隅老虎岗渡口等9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渡口,整改隐患320处,连续26年实现水上交通安全。四是邮政业起步并持续规范。2015年12月邮政业发展中心成立后,及时完成人员招聘工作,按照职能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职责,不断推进全县邮政业规范发展。快递企业末端网点建设全覆盖,全县15个乡镇登记备案末端网点59个。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全覆盖,以邮政分公司在各个行政村设立的“邮乐购”平台为基础,扎实推进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已完成180个站点布点工作,实现乡镇所在地2公里以外的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以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邮政快递企业入园工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全力推进快递业入驻汉唐快递物流园区步伐,已有2家企业门店顺利入园开业,7家企业签订入驻快递物流园区协议。
三、五年来,全力打造便捷出行环境,实现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是客运服务不断优化。开通了县城至香隅、东流、高山、洪方、花园、马坑、龙泉、青山8条农村公交车班线,投入标准化公交运营车辆63辆;不断规范客运服务行为,旅客投诉率明显下降。二是行政执法不断规范。扎实开展“三基三化”试点工作,县运管所已更名为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建立了6大基础管理制度体系和54项规章制度,完成执法标志、执法证件、执法服装和执法场所外观“四统一”工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由原来的20项合并减少到12项;落实查处分离、罚缴分离制度,成立行政案件处罚办公室,聘请法律顾问培训指导和严把关口,完善行政处罚程序电子化和网络化;执法形象和执法水平不断提升,执法队伍职业化建设初显成效。三是公路管养同步跟进。开展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督促各乡镇积极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兑现管理养护考核资金600余万元,全县道路得到全面管养。开展路面巡查和日常养护督查,不断完善和规范安保设施及交通安全标识,全县农村公路通畅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五年来,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了运输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是公路运输快速发展。除木塔16台农村班线车辆外,全县其余客运车辆均实行公司化管理,拥有5家客运企业和1家出租车公司,开通客运线路32条(含城乡公交线路8条),拥有客运车270辆,出租车102辆,完成客运量2098万人次;全县登记货运企业41家(含2家危货企业),登记的货运车2736辆,完成货运量1905万吨。二是水路运输日趋活跃。加快大渡口、东流、香口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菊江港埠5000吨公用码头和香隅经开区5000吨级危货专用码头建设,更新改造码头4个,启动尧渡河航道疏浚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全县水运企业共12家、运力达7万吨,基本形成客运、车运、货运并进态势,运力大幅提升,水运发展与腹地经济互动趋势加快,对地方发展支撑与带动作用进一步突显。五年来,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100万吨,运送旅客1050万人次,分别较2011年增长200%和20%,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