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满眼绿色扑面来——“十一五”全市环保工作综述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2010/12/25 池州市人民政府

    这是一座清新雅致的城市,这是一个满眼绿色的家园。来过池州的人,都会被这里的青山碧水迷恋;离开池州的人,则会将古城弥漫的绿色留在记忆里。绿色环保,已然成为池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十一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连续五年位列全省前列,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跃居全省第四。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已呈现出互促共赢、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发展思路赢在理念领先

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来自理念的提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目标,从池州实际出发,按照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的理念发展工业,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市利用丰富的岸线资源及优越的黄金水道大兴沿江开发,发展新型工业,使昔日连绵不断的荒岗坡地悄然崛起了一片片产业群。截至去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449家。在南部山区,我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守住腹地好山好水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目前,全市获得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已达27个,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达10个,20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去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7%

环评闸门筑起环境过滤网

我市从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目标出发,整合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产业转型升级思路,建立了一系列产业选择、布局控制、减少排放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环评闸门调控作用,把不能过关的项目统统刷掉。

在为中央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扩大内需要求的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的同时,对两高一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严把绿色门槛。凡新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均进行充分的环境论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行四个一律不批,即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不批、群众反应强烈的影响环境的项目一律不批。几年来,共否决了40多个重污染亿元以上建设项目。积极推进规划环评,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香隅化工园区和青阳经济开发区的区域规划环评均通过了审批。

环境整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组织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试点,石台县华侨村2008年获得62万元国家以奖促治项目资金支持,成为我市首个试点村。石台县华侨村在实施国家以奖促治项目中突出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整村推进、综合整治,全村面貌迅速改观,顺利通过验收。2009年石台县新农村又获得100万元以奖促治项目资金,推动了石台县以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抓手,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石台县已完成建设垃圾池1099个、垃圾中转站18个、垃圾焚烧站2座、垃圾中转箱24个,购置了一批垃圾清运车辆并聘请了89名环卫保洁人员。国务院办公厅以奖促治督查组、环保部、省政协及省环保厅领导赴石台县调研时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今年,我市获得中央、省环保补助资金725万元,用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十一五以来,我市建设了7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4个省级生态村、300个省级生态示范户;15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3个市级生态村、1546个市级生态示范户,创建工作位于全省前列。目前,我市东流镇已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东至县源口村、石台县红桃村、大山村、河西村、贵池区霄坑村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村。

强化执法节能减排成果丰硕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把最需要解决的环保突出问题摆出来、整改到位,把最需要加强的环保政策措施提出来、实施到位。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能力,高水平谋事,高效率办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决地推进污染减排、强化环境执法、服务科学发展。这些已成为各级环保部门的追求目标。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0.477 万吨,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 94%;二氧化硫累计削减1.11万吨,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98%,为我市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空间,2009年我市荣获省政府污染减排工作超额完成任务二等奖。今年上半年,经国家环保部核定,我市CODSO2分别比上年削减0.7%7.63%,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及十一五减排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市各级环保部门围绕省政府下达的减排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环境执法人员对重点减排项目的实施进度每月定期督察、定期通报,确保项目实施按计划推进。同时,市环保部门把保运行作为环境执法监管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类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企业脱硫设施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做到每半月不少于一次现场检查,确保设施运行的原始数据和档案齐全,经得起国家核查。

今日的池州,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已经成为池州提升区域形象、吸引要素集聚的最大优势和最亮名片,一批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和项目先后在池州落户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