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珍溪村:生态兴“家业”精准拔“穷根”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2018/9/28 池州日报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九月,是硕果累累、满载喜悦的季节。走进贵池区梅村镇珍溪村,玉带般的乡村公路绕着青山蜿蜒而行,一片片长势旺盛的前胡、菊花、黄精等中药材,一幢幢整洁明亮的房屋,池塘碧水荡漾,凉亭伫立,美如公园,一切是如此的祥和美好。沉醉间,记者心底不由得疑惑,这是在贫困村,还是一次美丽的乡村邂逅?

“要是早两年来这里,你可能就没心思看美景了。”随行的村支书朱理中开玩笑说。珍溪村因贫困发生率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低、村集体无固定性经济收入,2014年被确定为梅村镇唯一贫困村,有建档贫困户133户359人。近年来,市、县、镇党委政府加大对珍溪村的帮扶力度,尤其是2017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村后,与帮扶单位携手并肩作战,深入调研,精心谋划,确立了“五个一”(亮出一张名片、坚定一个信念、遵循一条原则、拿出一组对策、建立一套机制)思路举措,上下协力推进“两个精准”,脱贫攻坚战呈现节节取胜的良好态势。

先富脑袋,让“要脱贫”变“能脱贫”

想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珍溪村扶贫重扶志。

“我们充分认识到,打赢珍溪村脱贫攻坚战,集中优势兵力是关键,保障有力是必要条件。”珍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介绍。过去,珍溪村曾一度观念陈旧、民心不聚、组织不力、经济滞后,因此,推进“两个精准”,首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开阔眼界、鼓舞士气,最大限度调动全体村民“参战”的热情和信心。

今年52岁的村民冯永清,前些年因交通意外造成肢体高位截瘫,顶梁柱倒下,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全家三口的生计全靠妻子务工维持,还要照顾我,儿子初中毕业没读了。”冯永清回忆,他想改变现状,却有劲没地使,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了解情况后,村干部上门讲政策、想办法、解忧愁,冯永清渐渐鼓起生活的勇气。现在的脱贫攻坚好政策让他开了窍、壮了胆:“只要肯干,这个家还能缓过劲来。”2016年初,冯永清谋划开个淘宝店。缺资金,村干部帮他申请小额扶贫贷款,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政策给力,干部帮忙,我们家终于摆脱了苦日子。”冯永清说。

苦干不苦熬。扶贫干部一竿子插到底,想贫困户所想,急贫困户所急,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发展计划,协助村两委起草印发《珍溪村脱贫奔富致全体村民书》;在村部和18个村民组设置脱贫攻坚宣传栏;召开企业、大户牵手贫困户恳谈会,抓党建促脱贫党员、骨干动员大会,精准脱贫村民组长务虚会;通过申报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和文明创建转变村民观念;利用不间断走访建档,对贫困户真心扶用力帮;积极帮助协调发展资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等,从而有效调动村民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的主动性,使贫困户从“要脱贫”到“能脱贫”,纷纷立志靠自己的双手描绘美好图景,创造幸福生活。

选准产业,从“输血”变“造血”

精准脱贫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选得准,贫困户脱贫步伐才能迈得稳。珍溪村利用2万余亩山场、2千余亩耕地的独特资源优势,做起了原生态特色种养业这篇大文章。

“珍溪村集体经济薄弱,市、区联系村领导和帮扶干部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多次带领村委一班人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以光伏发电为主导,以中草药种植为抓手的发展思路,让贫困群众有产业支持、有增收保障。”朱理中说。

穿行珍溪村刘冲组山间道路,两旁多是前胡,昔日常见的碧绿稻田全部变成这种根茎入药的中药材。61岁的村民桂金根蹲在地里,一边拔着杂草一边查看着今年药材的长势。“我们家去年已经脱贫了,现在是巩固期。去年家里收入超过2万元,今年村里提供种子、土地让我种植了20亩前胡,收入肯定还能再高点!”

“发展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防范结构单一带来的风险。”朱理中说,村里利用2017年2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发展50亩黄精中草药种植示范园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实施当中,项目成熟期为3年。今年初,利用35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流转村内100亩闲置土地,发展中草药前胡项目,带动40户99人收益,预计年收益25万元。利用驻村扶贫工作队1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经费,发展16.5亩金丝皇菊种植项目,目前该项目实施顺利,仅用工一项就可增加村民和贫困户收入13万余元。

近年来,区农委作为包保珍溪村的帮扶单位,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并举,突出发挥农业行业优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当前实施的教育、健康、住房、就业、产业、金融等脱贫攻坚政策,制定详细的帮扶脱贫计划。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每年安排1-2期靶向式技能培训,做到因户施策,不断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我们举全委之力,聚全委之智,倾全委之情,在精准扶贫工作上,愿为‘马前卒’、争做‘急先锋’、甘当‘孺子牛’,为珍溪村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发展‘双基’建设。”贵池区农委主任张国政介绍,2016年,珍溪村利用35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一座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发电超过6万度,增加集体收入约6万元。2017年6月,经过广泛调研论证,珍溪村将原计划用于木材加工的35万元集体资金及时变更为60千瓦光伏项目建设,12月正式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发电超过3万度,增加集体收入约2.8万元,全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余元。

补上短板,长效脱贫才能底气足

自古用兵之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长期积累,基础设施成为制约珍溪村振兴发展、精准脱贫的短板。近几年,珍溪村利用专项资金12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了重建;积极筹措资金对村内近13公里组组通路面进行硬化,并清淤山塘,修筑危桥;完成88户饮水工程施工,受益人口194人,基本实现贫困户安全饮水全覆盖。今年,利用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工程1.6公里,目前项目已完工。同时,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农户用电安全得到保障,进户宽带网络全覆盖。

“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多了。”村民胡帮启感叹。走进胡帮启的竹鼠养殖基地,数十个方方正正的鼠池被板砖隔开,鼠池里按照体型的大小养着一对或几对的竹鼠,胡帮启沿着鼠池一路喂食,当他将裁好的竹片投掷进鼠池后,竹鼠就开始“咔叽咔叽”啃着竹子,好不热闹。今年,胡帮启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养了200只竹鼠,预计明年可以繁殖增加到2000只,至少能卖到40万元,想到这,他咧开嘴笑了。

朱理中说,下一步在维护好光伏电站运营和中药材种植产业项目的前提下,申报就业扶贫驿站项目,打造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进一步搭建好扶贫平台;成立中药材合作社,以项目的培育壮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增收。今年,珍溪村有望实现整村出列的目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