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率先崛起奏强音——我市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2020年11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池州市人民政府 2010/9/10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池州经历了两撤三建,多次失去国家工业大项目布局的机会,工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为此,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五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对池州而言,即将过去的五年却意义非凡,这座历经千年的城市向世人展示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可或缺地包括工业强市号角声中取得的振奋人心的成就。

几年来,池州这个经历了两撤三建折腾,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经过艰辛的跋涉,在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中急飞猛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

回望近年的工业经济发展足迹,令人振奋。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十一五前四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达到了29.7%,持续多年位于全省前列。今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5.5%,位居全省第一。到2009年底,我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有37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2户;工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9.9%,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发展后劲日益增强。2006年至2009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9.4亿元,仅去年就完成工业投资129.7亿元,同比增长94.3%。在工业投资的有力带动下,一大批技改和新建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和后劲。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编制了全省第一个产业链形式的工业发展规划———《池州市铅锌铜钨钼镁特钢产业链发展规划》;围绕示范区建设,编制了有色金属及特殊钢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等《池州市九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三个千亿产业集群,编制了汽车及零配件、煤化工、精细化工等20个产业链招商项目。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全市有53家企业建立了市级研发机构,有1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企业被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42种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贵航金属、白鹰集团、颐和新能源、艾可蓝节能环保等60多家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等多种研发平台。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  

今年1-6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6.2%

工业布局逐步优化。坚持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的思路,在北部沿江滩涂、丘岗区,重点发展工业,打造沿江密集产业带,逐步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国省道和沿江岸线为纽带的有池州特色的工业布局。工业园区、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均本着立足现有基础、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避免产业互相冲突的原则,向一业特强、相关产业配套的方向发展,突出自身特色,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工业经济骄人的发展成就不是凭空而来的,每一个发展的足印里都充满智慧和艰辛。

为了落实工业强市战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不懈的努力,从思想上引导,从观念上突破,从体制机制上理顺,从政策上支持,逐步在全市形成了工业发展合力。

———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推进工业化、实现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凝聚了唯有工业大发展才能解决池州发展不足问题的共识,激发了全市上下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彻底改变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原乡镇企业模式,提出了重大项目引领,突出产业链条,实行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发展目标。

———理顺了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在全市形成了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共抓工业的良好协调机制;市财政每年列支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工业发展,重点扶持“861”项目、“583”项目、市属重点工业企业项目、自主创新工业企业项目,突出发挥工业发展基金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升级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投资工业固定资产项目,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发展科技型企业等,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除此之外,我市还建立了重大工业项目暨主导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对市政府调度的重大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负责制和联络员全程服务制。

成果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困难依旧突出,仍须努力。应该看到,虽然经过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但我市与全省第一方阵的差距仍在拉大;产量链条短、集聚程度低、配套能力弱依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短板;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创新和创业人才,工业经济增长过多依赖资源型产业的格局也没有改变。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找出了差距所在和问题的症结,我们就有了破解问题的方向和缩小差距的决心。目前,围绕示范区建设,我市工业发展的未来思路已基本确定。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我市工业强市的攻坚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