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七都镇七井山地区由七井村、八棚村和伍村村三个行政村组成,总人口801户2848人,贫困户257户631人。其中七井村为重点贫困村、伍村村为深度贫困村。如何让七井山地区很多一辈子没走出大山村民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七都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次调研走访,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修路。交通不便是七井山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堵点”。唯有修路,才能让坚守的他们看到希望和未来。
铺下的是路 竖起的是碑
七都镇宣传委员吴功理告诉记者,从七都前往七井山的路一边是上坡,一边是山崖。以前塌方比较厉害,每到梅雨季节,就会塌方,并且一塌方就堵路。一堵路,七井山菜农的蔬菜就难以运输出去,烂在地里遭受损失。“塌方堵路,一堵就是几个小时,面对这样的险情,外地企业主也是望而止步。”伍村村村民田诗新如是说。田诗新对2008年的那场大雪记忆犹新,他说:“那年大雪,因为路不好,村民们下不了山,山下的救援物资运不到山上,电力、通讯线路中断,抢修车也开不上来,只得靠人徒步翻山,从山上到山下,需要整整一天时间。”不仅如此,由于路基不坚实,常年被山洪冲断,山上的生产生活就失去了秩序。
公路通,百业兴。“路途颠簸时间长、雨后塌方堵半天”的情景如今已成为历史,七井山地区2800多人“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变成了现实。4月18日,本报记者驱车从七都镇政府前往七井山,到八棚村不足1个小时,车子盘山而上,宽阔而平整的水泥路面如飘带从山脚曲折延伸到山顶,路边半钢性护栏随路相伴。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为打通菜农快速销售的运输通道,石台县委县政府自2016年起,先后对七都镇七都村至七井八棚村的七八公路和石台县城至七井伍村村的伍石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均已通车。记者从石台县交通部门了解到,七八公路项目涉及路基、路面及安全防护工程,设计标准为山区三级公路,路面宽度为5米,路基宽度为6米,混凝土路面。伍石公路全长近43公里,总投资达5600多万元,沿线经过伍村村、八棚村、七井村、高宝村、贡溪村和杜村村,项目涉及路基、路面及安全防护工程,按山区四级公路标准设计,沥青路面。其中支线起点位于七都镇伍村村,终于Y030交叉处,建设里程5.3公里,路面宽为4.5米,主线起点位于X024与Y030交叉处,终于蓬莱仙洞,建设里程37.29公里,路面宽为5米。
现在的道路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因为路不好,遇到恶劣天气,山上的群众常常被‘困’于山上,城里人进不来、村民们出不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要想奔小康是一句空话。”七都镇党委书记王萍告诉记者:“现在路修好了,方便了村民们出行,也加深了党群干群之间的感情。”这两条路修好通车后,许多村民发微信朋友圈,称赞当地党委政府给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
通达的是富 连接的是心
王萍认为,畅通工程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正是怀着这样的感情,七都镇党委政府在改变七井山主干道的同时,还对七井山内部交通进行了修建,通组道路实行了全面硬化,8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户户通。
七井山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壤,种植出了以辣椒、枣皮等为七宝的特色农业产业,当地人把山当地耕,把辣椒当粮种。“以前路窄弯急,大车不能进山,辣椒常常滞销,明知外面市场行情好,就是难以及时运出去,有时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它变质。”伍村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振旺说。如今,新改建的公路拓宽改造好了,大车能够顺利开进山,蔬菜能及时运出去,物流接入了全国市场,价格也上来了。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贫困地区的特征之一。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资源贫乏,干旱缺水……七井山地区都能“对号入座”。如何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等问题,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发展和生活环境,七都镇从补短板上发力。
为让村民饮上安全的自来水,2013年,七都镇编制了七井山饮水工程规划。依据规划,投入600多万元实施东水西调工程,对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改造。伍村村村民潘萌怀说:“以前我们饮用的水,就是在山上找一个水源点引下来,这样的水不安全,也不卫生。在干旱时,就没水可用,只得求助消防车送水来解决全区人民饮水问题。自从实施东水西调工程后,缺水的问题再也不存在了,去年8月份干旱,七都镇山下都断水,但山上没有断水。”现在,老百姓饮用水水质比较好,水量又比较稳定,上面三个行政村80%的人都用上安全的自来水。
追求的是美 留下的是情
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七井山地区群众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地改善,生活幸福指数与日俱增。就七井村而言,该村于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出列目标。自建档立卡以来累计脱贫112户289人。贫困发生率从27.41%下降到1%以下。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符合“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
七井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尹增发说:“七井村虽然已出列,但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我们还在帮助提升。”据他介绍,目前,全村14个村民组全部接通有线电视线路,开通电信网络光纤。村部已开通互联网,并备有7台电脑供村民使用。与此同时,还为农民建有300平方米的七井村文化健身广场。
让老百姓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这是七井山地区各行政村驻村工作队的使命。七井村村民洪咏梅自豪地说:“现在我所生活的邱村如今也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点。我们村还建有标准化的为民服务大厅与党群服务中心。”不仅如此,石台县委县政府还在七井山地区成立了石台服务中心七井分中心,从县直部门抽调专人驻地办公,就地为老百姓办事。同时,还设置了卫生分院,对七井中心学校进行了改造。王萍说:“七井山上这些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各驻村工作队辛勤的付出,他们流出的是汗,留下的是情。”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道理。脱贫攻坚中,贫困地区要脱贫,也须先修路,同样是非常有道理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