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朝着“摘帽”目标铿锵前行 ——石台县决战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2018/8/9 池州日报

7月23日,大暑。似乎是为了迎接一年中最热时节的到来,连太阳也起了个大早。万丈霞光平铺在石台县境内的秋浦河上,原本碧绿的河水变得五彩斑斓。

早上6点多钟,矶滩乡矶滩村的储义寿走下高坡,跨过小桥,去家门口的一个农庄给葡萄育苗。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丁香镇西柏村的彭美姣洗刷好锅碗,赶往镇上的一家制衣厂上班。

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新的希望,让这两个贫困户从清晨就开始忙碌起来。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确保今年打好‘翻身仗’,明年如期‘摘帽’。”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台,数以万计的“储义寿”、“彭美姣”们,对于摘掉“贫困”帽子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同步奔小康的梦想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切。

有一种自嘲

叫做“最美”贫困县

2010年4月,英、美、法、德等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来到石台,被这个深山里的生态美景和淳朴民风所折服,联合授予石台“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称号。生态石台,中国“最美”,震惊世界。

两年后的2012年3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石台县继2002年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后,再次名列其中。

石台人常说,石台是“最美”贫困县。嘴里说出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有自豪,有自嘲,也有那么一丝无奈。

贫困县的贫困总是相似的,而陷入贫困的缘由却各不相同。

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革命老区、库区移民区、高山深山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其中随便哪个“区”都可能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石台却是集多“区”于一身。

是自暴自弃还是自立自强?

2006年9月,横渡镇横渡村钓鱼台村民组49户村民集资200多万元,成立安徽怪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村民成股东,股本变资产,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已经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怪潭旅游”成为石台依托“最美”资源、实施旅游扶贫的代表。

事实上,党和政府对石台的关心和扶持从来没有停止过——1999年被列为全省深山区、库区脱贫攻坚重点县,2002年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成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被列为全省深度贫困县。

石台对于脱贫致富的努力也没有放弃过——通过实施“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发模式,截至2017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35个,已出列2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632户、23318人,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419户、6174人,贫困人口发生率降到7.14%。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有一种自信

叫做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

四月的石台,茶香四溢,春潮涌动。

为了破解脱贫攻坚深层次问题,石台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活动。白天,帮扶责任人爬上茶山,帮助贫困户采茶;晚上,乡村干部登门拜访,和贫困户促膝谈心。到7月份,大走访大排查活动累计走访农户8342户,排查问题4897条。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

围绕脱贫摘帽重点指标,补齐工作短板,巩固脱贫成果!

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如期脱贫的奋斗目标,石台人有信心,有办法。

啃硬骨头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对照省市考核、督查、巡查、暗访反馈的7个方面23个问题,石台分类制定35条整改措施,并将5月份定为集中整改月,对整改任务进行“挂号”,完成一件,“销号”一件。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啃硬骨头要有抓铁有痕的作风。石台贯彻落实“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要求,抽调28人成立5个脱贫攻坚巡查组,对8个乡镇78个行政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巡查,下发督查巡查专报,反馈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时限,首轮巡查已经实现全覆盖。针对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石台组织开展首轮巡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专项督查,确保“问题不整改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以真巡查倒逼真整改,以真整改倒逼真落实。

啃硬骨头要有为民解忧的情怀。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缺劳力致贫……不一样的是贫困的成因,一样的是对脱贫的渴望。产业脱贫、易地搬迁扶贫、智力脱贫、健康脱贫……“十大工程”像10根绣花针,精编细织小康梦。今年截至目前,石台已完成76人易地扶贫搬迁和91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4202名贫困家庭学生领取春季教育补助114.77万元;贫困人口1930人次获得住院治疗综合补偿1112.78万元,718人次获得慢性病门诊综合补偿175.05万元;13家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154人;66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320户、贫困人口4098人的工作正在朝前推进。

啃硬骨头要有敢于作为的担当。瞄准脱贫摘帽重点指标,石台融资1.4亿元重点解决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问题;梳理了3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项目,以5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配合支持G3W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石台段项目建设,落实土地占补平衡指标,推进沿线乡镇征迁工作。

有一种自强

叫做众志成城合力攻坚

今年3月的一个夜晚,仁里镇的扶贫干部与村民坐在一起,以农民夜校的形式组织村民观看扶贫工作专题宣传片,商议脱贫致富门路。

今年5月的一天,矶滩乡举办扶贫“故事会”,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的主题。

农民夜校、扶贫“故事会”、文艺扶贫惠民演出……接地气的宣传活动为老百姓送去了扶贫政策;旅游培训、电商培训、种植养殖培训、家政服务培训……丰富多彩的“乡村课堂”为乡亲们带来了致富技能。从县直部门到乡镇再到村和社区,从扶贫工作队到各类“土专家”再到志愿者,真帮实扶让自立自强在贫困户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小河镇九步村,选派单位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片、党员包保贫困户,引导贫困户养生态黑猪、种富硒茶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队、党员亮牌和党员积分制考核的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经验,入选中组部编印的全国党建教材《抓党建促脱贫——基层党组织怎么办》。七都镇河口村,来自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局)的李朝阳为村里架桥铺路找资金,为老百姓种的平菇找销路,到2017年底,河口村贫困发生率从25.87%下降到1.36%。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第一个三年任期期满后,乡亲们用一封情真意切的“请愿书”和289个红手印把他留了下来。近年来,石台县出台《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四面红旗”争创评选活动,全面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七都镇伍村村,王超家卧室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自强不息身方健,心底无私天地宽。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王超一家四口人,三人残疾,最困难的时候家庭年收入不到2000元。在县里的农技专家指导下,王超采用大棚种植辣椒,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身体状态好的时候,王超亲自下地“手把手”指导村民田间管理;疾病发作的时候,他就躺在床上用电话为乡亲讲解种植技术。

丁香镇“扶贫车间”,返乡创业青年鲁佳的制衣厂聘用了13名贫困家庭妇女,占全部用工人数的一半。在这里,只要勤快就能获得更多的收入,高的每个月可以拿到4000块钱工资。近3年里,石台2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带着新技术、新理念返乡创业,为脱贫攻坚给力加油。

依然农产品有限公司,办公室的墙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个大字格外醒目。近年来,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流转土地建设茶叶和木耳种植基地,惠及贫困户140多户300多人。总经理杨征红并不是共产党员,在她看来,她和公司的初心就是“一心健康大众,一意服务三农”,当下的使命就是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更高务工收入。去年,石台27个贫困村被列入“千企帮千村”行动帮扶对象,29家企业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76人,11家企业实施产业帮扶,21家企业开展公益扶贫。

矶滩乡青峰雨生态观光合作社,不管是长期用工还是临时用工,都优先考虑当地的贫困户。来自皖北蒙城县的业主杨海清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打脱贫攻坚战我也是战斗员。

从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到唤醒社会帮扶的合力,石台构建起“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汇聚起众志成城合力攻坚的磅礴力量,朝着明年如期“摘帽”的目标铿锵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