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机遇 新跨越 新景象——池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侧记

2020年11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池州市人民政府 2009/8/25

“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好于年初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大产业稳步增长,增速逐月加快,效益指标逐渐向好,回暖迹象逐步显现……”年中盘点,池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让人振奋!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全力保增长、促发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果断决策并带领160万池州儿女危中求机、危中求进、共克时艰、积极进取的结果。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全市广大干群没有丝毫松懈,而是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乘势而上,逆水扬帆,进一步做好保增长、促发展工作,以坚实铿锵的步伐向“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实现跨越”目标激昂迈进!

集中一切精力抓项目保增长

8月16日,总投资达25亿元的池州雷天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我市。据悉,该项目将在今年11月份在贵池工业园区开工建设,一期投资7亿元,建设5条锂电池生产线;二期投资18亿元,建设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纯电动汽车、乘载式商务车。

8月18日,安徽九华金润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78亿元的年产电工圆铜线6万吨项目在青阳县工业园开工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2亿元,创利税1.5亿元……

开工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竣工的锣鼓声一阵紧过一阵。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池州大地生机盎然,活力迸发。

为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加大投入、扩大投资作为池州经济保增长的关键之举和主要推动力。市主要领导一再强调,“‘保增长’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不管经济形势怎么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牢牢地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在第一位。”

面对宏观调控的新政策和新机遇,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项目编报、审批和转报工作。截至7月31日,我市第一批中央投资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77亿元,占目标计划的93.7%,第二批中央投资项目完成1.84亿元。同时,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九华山机场项目、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及南岸接线、池州长江公路大桥、东至至九江高速公路、九华山大铜像工程分别获国务院或省发改委立项。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大有效投入,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盘活,以增量投入促进结构优化,以增量投入提升产业层次,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发展新跨越。我市围绕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八大支柱产业规划,立足四大基地、八大产业链,在八大主导产业链条中谋划项目140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对外开展招商,取得较好效果。目前,我市主抓的项目有“两路”(宁安城际铁路池州段、池州九华山快速通道)和“一桥一场”(望东长江大桥和九华山机场)、20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和10个重点社会事业类项目,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高投入拉动高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增长41.7%,比第一季度加快8.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

保企业就是保住了发展的根本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保增长,首要是保企业,保企业就是保住了发展的根本;保增长关键是抓好企业发展。没有企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没有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上下将保企业作为保增长的最重要抓手,齐心协力打响保企业攻坚战。围绕保企业,我市第一时间内迅速以“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指导意见》,并确定2009年为“工业企业帮扶年”,同时出台了扶持中小工业企业渡过难关的具体措施,作为开展“工业企业帮扶年”活动纲领性文件。市政府成立了工业企业帮扶年活动领导小组,池州家用机床公司、华泰化工公司等46户笫一批被帮扶的企业,分别与46个市直部门结对。

进入2009年,我市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最大的实践特色,在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上频出实招:从3月底开始,我市先后选派144名干部进驻企业开展挂职帮扶,各县区也在规上企业中安排联络员。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落实安排了联络员或者挂职干部,实现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5月18日,我市又出台关于扶持中小工业企业渡过难关补充意见,与之前出台的“1号文件”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扶持企业政策体系。同时,市直10个部门也制定了配套措施。6月8日,我市又抽调6名市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6个调研帮扶组,分赴各县区,对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及部分生产经营困难的重点骨干企业进行调研帮扶,现场办公,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企业融资难和土地办证难问题,我市及时建立了银企对接常态机制,加大银企对接力度。4月15日,市政府成功召开了2009年春季银企对接会,共有122个企业和项目进行了签约,达成贷款意向28.2亿元,各县区和开发区也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池州开发区拿出1600万元作为融资担保保证金,委托市担保公司为开发区企业担保融资8000万元。同时,帮助市县区共建项目解决资金需求,首批青阳大九华山铜业年产6万吨纯废铜冶炼项目,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为该项目解决了资金困难。同时,通过帮扶调度已解决铜冠公司、青阳县华兴线缆公司等8户企业、大渡口园区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办证等问题。

困难面前勇者胜。目前,我市工业基本摆脱了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一二月份持续走低的局面,回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增长平台。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26%,增幅居全省前列。

抢占制高点才是胜利突围的标志

危机与机遇共存。关键是要看决策者的智慧与眼力。

池州工业企业的制高点在哪里?

客观地说,池州的工业底子较薄,工业化刚刚起步,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非金属新材料及深加工、有色金属材料及深加工、化工产品及深加工、纺织及服装加工等主导行业,但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沿海发达地区外向型企业受冲击较大,一些企业没有利润空间,必须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一些企业转产,必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这就是机遇。

要抢占制高点,突破口又该选在哪里呢?

招商引资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通过培育一批、引进一批的办法,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这是池州———这个经济后发地区“危中求机”的一大举措。市领导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在传统工业方面,我们在经济总量、产业配套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太大,并非短时间就能迎头赶上,但在引进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我们与发达地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

随着全球石化资源的日近枯竭,环境保护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新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后发地区,都欲从中分一杯羹。近年来,池州开发区将光伏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先后引进了颐和银丰太阳能光伏发电、台湾鼎立科技LED节能灯、华鸿仪电、总投资16亿元的多晶硅项目及一批单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逆变、储能、节能照明等光伏企业,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材料科技产业。

为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我市在对全市30多户企业(项目)自主创新情况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有核心技术、产品有市场、有税收、有在建(拟开工)项目、有可能做强做大”等五有原则,筛选了16户企业(项目),将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通过共建方式使企业尽快成长。同时,从2010年起,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亿元,资助、奖励、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就如公路上的隧道,给我们带来暂时的暗淡,只要我们坚定向前,就能穿越隧道,迎来更大光明。

新机遇、新跨越、新景象,池州正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旭日初升,灿烂在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