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0年东至县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2009/10/13 池州市人民政府

新中国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工业经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跨越。东至工业,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自给自足到改革开放,从依赖基础农业到新型工业化的应运而生,从解放初的单一弱小的竹木铁器行业到现在以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玩具、船舶制造和农副食品生产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的规模扩张,无不彰显出全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魅力。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厂

新中国成立前,我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县仅有11家私营手工作坊和一些铁、木、竹个体手工业,设备简陋,资产和产值不足百万,生产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私营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1958大办工业,东至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1970年大力发展五小工业,全县兴办了电力工业,新建化肥、针织、造纸、拖拉机修配等一批国营工厂。1975年扩建机械工业,1982年起新建棉纺厂,逐步恢复利用小三线化工企业转产复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中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后,全县工业企业开始改制转型,发展活力十足,呈现出蓬勃生机,老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今,全县工业企业8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00余家,建立了以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并拥有机械、玩具、船舶制造等行业的工业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工业企业总资产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6亿元,年实现工业产值52亿元,实现利税2.2亿元,解决就业岗位2万个。涌现出了年上缴税收5000多万元的华尔泰化工股份公司,年生产能力达20亿元的中山化工公司,解决就业岗位1500多人的东至华源纺织公司,列入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方达科技公司等一大批现代化工业企业。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GDP46.8亿元的24%,工业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村村冒烟到向园区集聚

60年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县经历了基础落后、发展速度滞缓的窘迫,也经历了乡乡点火、村村冒烟发展乡镇企业的艰难探索。工业经济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乡乡点火、村村冒烟,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缺乏信息流、物资流、技术流、人才流等支撑,又浪费土地、原材料等资源,不能形成循环产业,建立不了产业集群,不符合集约化经营战略,势必影响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影响全县工业化进程。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审时度势,决定建立大渡口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2月省政府又批准设立了香隅化工园区。如今,我县拥有两个省级工业园区,这在全省县一级当中是极为少有的,为东至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和实现争先进位、争创皖江经济强县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香隅化工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2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规划区分为硝基化工、农药化工、医药化工、生物花工、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品等区块,并规划有仓储、科技研发、机械维修、政务中心、后勤服务等功能区。园区现有入园企业40多家,其中超亿元企业9家,协议总投资33.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能133亿元。2008年园区新增规模企业1l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014万元,园区正坚定不移地朝着百亿元目标奋勇前行。大渡口经济开发区(石台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区面积15平方公里。开发区分为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工业区,其中东部工业区12.49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高科技产业;西部工业区2.8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及港口物流业。目前,开发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落户企业56家,协议投资14.8亿元,已建成投产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亿元企业2家,具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4家。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8.45亿元,财政收入1800万元,目前,大渡口开发区一横三纵道路和1方公里新城正在建设之中。另外,尧渡、东流、胜利、龙泉工业集中区也在稳步推进。全县新开工项目、企业正逐步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

工业一支烟到工业强县

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支烟,东至工业经济发展曾被冷落,被忽视。如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明确提出工业强县战略,集中精力抓工业、抓园区、抓招商、抓项目,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落实工业发展“1118”计划的意见,成立中信担保公司,其注册资金本已充实到8000万元,每年能为全县工业企业担保融资达34亿元以上。县政府又把今年确定为工业企业帮扶年,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若干意见》,派机关干部进驻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影响。最近,县委常委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中又明确提出后三年工业奋斗目标。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年均增长27%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60家,年产值超10亿企业达2家,亿元企业超20家,中信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追加到1亿元。工业强县战略强有力的推进,工业强县措施的件件落实,必将加速我县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不远的明天,一个生态良好、文化繁荣、商贸发达、旅游火爆的工业强县必将巍然屹立在皖江南岸!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