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昂首阔步走上幸福小康“路” ——池州交通大建设大发展提升城乡居民获得感

2020年11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池州日报 2020/8/8

池州区位交通优越、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作为池州人,在对外宣传推介池州时,总会把区位交通优越摆在首位,这也反映了池州交通实现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以及因其奠定的发展底气。经过多年的大建设大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际,池州交通打开对外大通道,畅通对内微循环,162万池州人昂首阔步走上小康之“路”,拥抱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构筑“交通网”跑出发展加速度

20多年前,坐船去南京,要折腾一天。现在坐高铁两个小时不到就能舒舒服服到南京。”市民张静感慨。

曾经,池州人为出门一票难求、舟车劳顿而苦恼。随着沪渝、济广、京台等5条高速以及2063186条国道贯穿全境,我市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经络的公路网络,实现了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以及武汉都市圈、鄱阳湖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等主要城市高速联网。这几年,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先后建成通车,让我市内外公路交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1876日,G3W德上高速池州段正式进入施工阶段,石台即将结束不通高速的历史。2015126日,宁安高铁开通运营,池州迎来“高铁时代”;池州九华山机场自2013729日正式通航以来,已开通池州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厦门、昆明、济南、杭州、西安、大连、南宁等城市航线;2019年,安徽长九公司矿石码头一期工程、池州港江口港区三期工程相继投入运营,池州港加速迈向“亿吨大港”行列……

随着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运营,池州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万里变通途,时空转换变简单,池州人的日常生活也因交通的大发展发生巨变。去北京爬长城、南京逛夫子庙、上海玩迪士尼乐园、杭州游西湖、广州打卡“小蛮腰”……走高速、坐高铁、乘飞机,交通工具任选择,说走就走。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市公路里程9168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96.1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57.1公里。仅2019年全年旅客运输量1236万人,货物运输量11718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9751万吨;九华山机场旅客吞吐量52.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34吨。

水陆空立体交通扩大了池州作为旅游城市的吸附能力。据统计,201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43.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2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76.5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建设,打破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池州也成为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地带。仅在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几年间已引进铝基材料生产及配套项目35个、投产27个,这些落户项目多为江、浙、沪、粤、闽地区整体搬迁或异地扩规项目,加速了铝基产业在这里的集聚。园区正全力打造全产业链铝基材料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2019年,全市6个开发区与沪苏浙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年引进省外亿元项目160个、到位资金520亿元,为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畅通“微循环”提升居民获得感

“四好农村路”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提升,进一步畅通池州交通内部“微循环”,让池州发展之路走得更稳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日前,东至县大渡口镇新丰圩村村民迎来一件喜事——村里通公交啦!“每天四趟,去一趟镇里3块钱,既舒服又安全,以后到镇上办事买东西方便多了。”几位村民异口同声地说。

随着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县乡道大中修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工程的稳步实施,我市“四好农村路”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7978.35公里,575个建制村公路通达通畅率100%,公交(客车)通达率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全域达5A。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干支相连、畅通便捷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实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交”。

“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连日来,石台县七井山上的高山辣椒全面进入采摘旺季,七井山的公路上,一筐筐高山辣椒被及时运往山下,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近年来,随着七八公路和伍石公路的升级改造通车,限制七井山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堵点”被疏通,“路途颠簸时间长、雨后塌方堵半天”的情景成为历史。七井山菜农们高兴道:“新改建的公路宽阔又平整,大车能顺利开进山,蔬菜能及时运出去,物流接入了全国市场,价格上来了,收入也增加了。”

目前,全市已建成2个县级农村物流中心,并利用邮政既有物流资源,整合建设23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461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初步形成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高山蔬菜、茶叶、山茱萸、九华黄精、西山焦枣……农特产品销路进一步拓宽,“四好农村路”为我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实时查看公交位置、多种支付方式选择……如今,在池州主城区,智能化公共交通让市民出行更便捷。2019年初,我市顺利完成主城区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新组建的国有“池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挂牌运营。同时,以创建“安徽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改善公交服务水平。截至目前,主城区公交车辆增至179辆,公交线路增至20条,公交线网基本覆盖主城区及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及池州高新区。城市公交智能应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公交“一卡通”及移动支付投入运行,市民出行变得更方便。

抢抓“新机遇”构建交通大格局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被列入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交通运输部门正以交通互联互通为突破口,紧紧围绕高质量交通一体化发展需求,积极谋划、推进一批交通项目,努力成为长三角与武汉都市圈交汇的重要节点。

目前,合肥至池州城际铁路预可研报告初稿编制完成,已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池州长江公铁大桥项目已列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工可报告已完成初稿。池州至宣城高速、黄山——石台——东至高速已列入池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20202030年)》,成果已上报省交通厅。池州至宣城高速已列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已启动飞行区场道工程二标段招标文件编制工作,用地报批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并上报省政府。

“四好农村路”方面,我市计划“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县道提升三级以上公路,乡、村道提升四级以上公路,消除等外路、未铺装道路;结合全域旅游,改造升级一批服务区、停车区、驿站等服务设施,推进路站运一体化美丽公路建设;按照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要求,进一步健全建管养运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品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