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忘初心跟党走 履职尽责为民生 ——访市政协原主席巩志钧

2020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池州日报 2018/6/6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时刻不忘初心,矢志永远奋斗。”近日,政协池州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巩志钧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巩志钧是土生土长的贵池人,194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青年时代参军,在部队工作长达28年。后来响应国家精简政策,从师政委的岗位上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安庆地区驻池州办事处主任、书记,安庆地委组织部部长,池州地委组织部部长,池州地委副书记,池州市委副书记。2001年1月,当选政协池州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

回忆在部队和池州工作的经历,巩志钧显得非常平静。

巩志钧说,1988年池州地区复建,揭开了池州发展的新篇章,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刚过江,没住的地方,得自已找;没有食堂,得自已解决。那时还没有实行双休日,因工作需要有时连单休日都保证不了。办公室没有空调,办公条件差。时任地委书记谢永康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回家,生病的时候就趴在火炉上看文件,忘我的工作,这些老同志对池州的奉献是很大的,他们过江的“初心”,就是要把池州发展好、建设好。

池州地区复建,缺啥?缺的很多,最缺的应该是干部。巩志钧回忆担任池州地委组织部长期间主抓的几项工作时说:“一是建立各级机构。当时省里只给了500个干部指标(一般地市在1000人至2000人左右)。根据工作需要,从安庆地区和安庆市抽调了300个干部,从江南几个县选调了200个干部。二是提高干部素质。安庆过江干部,除领导干部外,大多来自乡镇和小学教师。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大家树立“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要求全区干部向组织干部看齐,组织干部要当好干部排头兵。”

当时池州交通不发达,只有“两道”:一条是318国道,一条是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基础差,几乎没有像样的工厂,财政收入很少。通信也非常落后,有时打个电话到安庆,1个小时也打不通。

“政协池州市第一届委员会的筹备和组建,我是见证人。”巩志钧说,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设立省辖池州市。撤地设市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撤销了政协池州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了政协池州市委员会。政协池州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2001年1月4日召开的,196名市政协委员参加会议,省委指导组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到会祝贺。这不仅仅是池州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池州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能够亲身经历,并为之做了一些工作,感到十分幸运。在没有政协工作基础和经验的情况下,我们不断摸索,把主要精力放在搭架子、立规矩,开好局、起好步上,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章立制;二是履行职能;三是自身建设。

市政协成立伊始,特别注重建章立制工作。2001年11月19日,中共池州市委召开地改市后的首次全市政协工作会议,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会后,市委、市政府分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这次会议对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对各级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2003年,又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市政协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的充分讨论,制定了《政协池州市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并报请中共池州市委印发执行。这项重要《规定》从我市政协工作实际出发,明确细致地规范了政协履行职能的内容形式、方法步骤,是市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和依据,为全市政协工作不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我们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一届市政协开展工作的头两年中,结合池州实际,建立健全了20余项规章制度,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努力做到在履行职能中选好角度、发挥优势,找准位置、恪尽职守。我们还组织了“加强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作用”“提高提案工作质量”等研讨活动,注重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为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

“立足池州实际,把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作为一届政协履行职能的主线。”巩志钧说,生态经济建设是个系统工作,内容十分广泛,市政协每年选择一个重点,召开专题常委会议进行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案》或调研报告。2001年,引导委员广泛关注全面了解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2002年研究无公害农产品开发问题,2003年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调研中,发挥政协工作的整体优势,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广泛发动委员出点子、想对策,使调研尽可能扎实深入,论证尽可能有理有据,听取各方面意见尽可能全面具体,从而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就我市生态经济建设中一些关键问题,相继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实践证明,连续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拓展了政协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加强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实行并完善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三家办公室联合交办提案制度,鼓励支持市政协委员和参加单位运用提案和社情民意形式,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努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政协更好更有效地履行职能。此外,我们非常重视政协宣传工作,大力优化政协工作环境,推进政协工作健康发展,有效扩大政协社会影响。特别是市政协关注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血吸虫病防治、清溪河治理等问题的建议和意见,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巩志钧看来,打铁还需自硬,为尽快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必须强化政协自身建设。市政协组建后,就紧锣密鼓地制定了全体会议、常委会、主席会议规则,专委会通则,视察工作条例,提案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确保市政协的各项履职活动有制度遵循,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立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大力推进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建设,使政协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结合机关工作实际,每年年初的市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对政协机关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机关在参与政务上努力做到超前、深入;在管理事务上努力做到规范、细致;在搞好服务上,努力做到热情、主动。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市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人员得到充实,机关活力不断增强。根据池州撤地建市后机构增加但总编制不增加、市直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市政协机关编制偏紧偏少的情况下,统筹考虑机关机构设置,在设置办公室、调研室的同时,大胆创新,设立专委会综合办公室,负责协调服务8个专委会的工作,既符合精简机构人员的要求,也为机关干部发挥作用提供更大空间,又较好地协助刚从市直部门转岗的专委会负责同志尽快熟悉工作情况,进入角色、履职尽责。

专访中,巩志钧表达了对政协工作的热爱。他说,人民政协事业是薪火相传、接力奋斗、永续发展的事业。担任市政协主席是他十分难忘、不可多得的一段时光。他深切地感受到,政协是一个大舞台,可以畅所欲言,凝聚共识;政协是一所大学校,可以博采众长,共同提高;政协是一个大家庭,可以理解包容,同舟共济。政协工作要同各方面人士打交道,艺术性强、人情味浓,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不仅广交了朋友,也丰富了人生阅历。

“总是时光太匆匆。担任市政协主席的短短几年一晃就过去了,还有许多事没有来得及做,欣慰的是我市政协工作一届更比一届好,一任更比一任强。”对这些年来市政协工作取得的成绩,巩志钧感到由衷高兴。虽然退休多年,巩志钧仍然心系池州发展,情牵政协工作。他说,好山好水是池州优势和资本,上项目要符合池州的“初心”,做决策要进行科学论证。有些事情不能过急,要尽可能考虑成熟一点。他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中共池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古老的池州将越来越美丽,人民生活将越来越美好,人民政协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政协事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