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对准文明标杆继续前行

2020年11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池州日报 2017/9/29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文明城市创建关系你我他。池州此次与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擦肩而过,没有机会参加最终测评,虽有遗憾,但三年来,我市的文明程度、文明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昨天的《池州日报》头版以《创建,以“三优池州”的名义》为题,报道了我市文明创建所取得的成绩。这场“考试”目前尚未合格,但这场“考试”必须要合格,所以这条路,我们必须继续走,对着文明标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正视问题找差距

文明城市创建是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个有效方式和一个有力抓手,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要为牌子又不唯牌子。牌子是目标,但不是目的,目的是把城乡发展和民生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引导群众共建共享“三优池州”,让群众得到实惠,享受环境美丽整洁、秩序规范有序、服务高效便捷、文化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

行走在池州的街道,不遵守交规、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主动创建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基层基础比较薄弱、陈规陋习惯性较大、重难点问题突破不多等不容回避。为此,我们要更加关注我们的工作,切实把我们的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做成常态。

测评组反馈的意见指出的一些政务服务窗口、行业营业窗口硬件软件环境不对标、不达标,工作人员创建意识普遍不强。一些未挂星酒店无文明旅游提示语、无文明餐桌提示牌、无志愿服务台,无任何创建宣传。部分公交车、出租车驾驶人员不系安全带,出租车不主动出票、随意上下客现象还较为普遍。部分职能部门主动创建意识不强,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敷衍搪塞、推诿扯皮。部分协调机制仍未理顺,常态机制执行不到位。海绵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政府重点工作与创建需求仍有不少差距,整治面较窄,工程进度慢。基础设施常态巡查和综合修复机制没有执行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修复破损。停车场建设管理使用和牛皮癣清理打击等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推进。部分单位创建责任往往只落在少数几个科室和分管领导身上,其它科室及人员对创建工作了解较少。少数县区和创建责任单位,对指挥部通报交办问题整改迟迟落实不到位。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破损基础设施改造维修投入严重不足,脏乱差现象长期存在,与兄弟地市相比有较大差距。部分安置小区和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不足,服务功能不全,物业管理标准过低,对物管企业考核不严,小区“五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中心)功能设置、常态开放、活动开展、活动记录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基层工作人员劲头不足、能力不强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如此种种症结,再次说明,文明创建还在路上。

找准症结再发力

通过三年的创建行动,我们的不足很鲜明。作为“三优池州”的建设者,作为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排头兵”每一个市民,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委决定,我们的创建工作不能松懈,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只是我们近期的创建方式需要作一些调整,突击性的工作逐步减少,步入常态。要求各地各部门在落实好主体责任,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重点关注、突出做好抓长远、打基础,攻难点、建机制方面的工作,紧紧围绕“以创促建、以创促改、以创促管”,继续全力推进城市创建。要结合市委市政府创建“三优池州”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城市工作“五统筹”方案的工作安排,结合市政府推动实施的“两治三改”行动,统筹好下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分布实施、适度提前、全面达标”的原则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为此,我市将继续完善落实基础设施常态巡查和综合修复、停车场建设管理使用等机制建设,促进创建工作常态化。推进城市管理联勤执法机制建立,统筹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工商管理、食品管理等执法管理工作一体化、常态化。继续完善创建工作督查、通报、曝光、考核、问责等制度建设,强化物业企业考核管理机制建设,推进创建问题整改到位。继续完善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关系转接、兑换服务、褒奖激励等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在具体抓,抓具体方面,市委要求,要实施交通秩序整治工程,落实新、改建道路“四同步”制度,加快停车场、“断头路”、背街小巷建设改造,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和违法通行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的查处力度,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完好,交通秩序文明有序。要实施沿街经营秩序整治工程,重点加强对主要道路、背街小巷、校园周边等占道经营集中区域和高发时段的巡查、整治与管理,加强对城市出入口沿线违法建设、乱设摊点、违建广告设施、废品收购点、加工维修站点的整治力度,重启划行规市,规范广告设置,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要实施增绿提质工程,提升城市绿化管养水平,推进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绿化品质。要实施市容市貌整治工程,持续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结合实施弱电下地工程,逐步推进强电入地工程,推进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线缆整理。加大农贸市场改造整治力度,强化市场周边综合环境治理。要实施城市垃圾治理工程,开展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及河道、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专项整治行动,提升道路清扫保洁标准,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加强渣土管理巡查。

围绕目标再提升

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池州、产业结构优化的创新池州、群众生活优越的幸福池州,是省委书记李锦斌对池州提出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落到文明城市创建的点上,市文明委提出,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海绵城市河湖整治、道路改造等六大类117个项目建设试点任务。要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建立健全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和长效维护工作机制,全面完成主城区10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2019年前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要在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以及老城区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加快智能交通、智能旅游等智能化分支建设,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统筹环卫保洁、市容秩序、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市政园林等系统,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要开展特色街区建设,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加快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立面改造,打造商业街区,完善城市风貌。要强力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和专业市场整治达标,实现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目标。要开展城乡拆违集中行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拆违、控违力度,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清理拆除工作,争取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城乡违法建设拆除工作。要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行动。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9年前,完成主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要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以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住宅宜居综合改造,力争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现有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要加快城市出入口综合整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在2019年底前完成318国道城市东、西出入口和321省道城市东出入口的综合整治提升。

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前进,不能懈怠,因为文明之花馨香流溢,文明创建未有穷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