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 ——贵池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2013/7/4 池州日报贵池新闻

盛夏的贵池,处处生机勃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事业硕果累累,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党建工作蓬勃发展……近几年,我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为契机,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配班子,重教育、强素质,着力锻造基层党组织的强筋铁骨,真正起到了夯实堡垒、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推动发展的作用,全区上下呈现出一幅诚心诚意谋发展,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喜人画面。

摸清底数 找准问题

只有摸透实情,才能找准着力点。近年来,我区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基层组织调查摸底,掌握情况、找准问题。经过调查,全区911街道 185个村(其中30个农村社区)35个城市社区,共设39个基层党(工)委,167个党总支,963个党支部,党员24890名,其中农村党员13237名。

摸清了底细,下一步就是全面体检, 按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实施分类定级,真正把问题找出来。随后针对问题,按一村一策,因村施策,制定方案,对症下药,推动整改落实。还通过派驻工作组、选派干部任职、区直机关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等方式,建立齐抓共管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实现晋位升级。目前,较好类、一般类、较差类党组织晋位升级率分别达到95%78%70%,全区65%以上基层党组织达到较好标准。

加大投入  筑牢堡垒

贵池区坚持从解决最实际、最具体、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党组织健康、正常运转。

筑牢基层阵地。在2009年完成1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基础上,2010年投入3300万元建设了88个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去年又投入300万元新建20个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并注重活动场所功能作用的发挥,真正使阵地建起来,党旗飘起来,人心聚起来

建立保障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了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和最低报酬保障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从经费上保证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得到真正落实。2012年全区村干部平均工资报酬达到了15000元,接近全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

建强党员队伍。在保障基层工作延续性的基础上,加大区直部门与镇街道干部的交流力度,不断充实基层班子力量。2010年以来,共从区直单位选拔96名年轻干部到镇街道任职、挂职,并对长期在基层工作、表现优秀的镇街道干部,予以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推行一诺双评村干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奖惩、任用直接挂钩。去年,全区共发展新党员384名,为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通过两推一考的方式,全区共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039人。

提升素质水平。在党员教育培训方面,除发挥现有的远程教育站点作用外,去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2场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47场次,先后有38000多人次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同时,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全区共有334名学员参加了学习。

绽放活力  推动发展

多年来,我区着力构建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平台,建立起以进村访户-事务代理-带领发展-结对帮扶-承诺推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中注重培育树立了双带标兵,带动农村能人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规范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方便农村群众办事,改进干部作风,去年全年共为群众代理事项7260件。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向群众累计作出实事好事书面承诺7696条,其中兑现承诺6985条,为群众办实事2290件,落实帮扶资金1800余万元,有2872名无职党员认领了公益岗位,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双促双带活动,在上海、常州、杭州等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9个驻外党支部,引导和激励流动党员把在外面掌握的信息、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创业发展。

由于各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大力开展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全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12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28.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1亿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增长17%185个村(农村社区),2012年年经营性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村达15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1.6%,其中超10万元的村53个。此外,农村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全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信,有基层党建工作的扎实基础,贵池各项事业的推进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就一定能够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推动首善之区建设,加快率先崛起进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