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曦初露的清晨,漫步于青阳县城的大街小巷,你总会在不经意间邂逅文明:环境优雅的小区内,很多居民在做着各种健身运动;宽阔整洁的街道上,秩序井然的车辆与礼让的行人有序行进;空气清新的公园里,不少老人在打着太极拳……
耳闻目睹这一切,无不让人欣喜地感到,青阳这座古老县城城市品位正在提升,市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省级文明县是对一个地方综合实力、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的整体考量和集中评价。良好的城市环境、人文环境不仅是发展成果的体现,也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优势,更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2015年8月20日,青阳县委书记方能斌在全县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县的重大意义,吹响了争创省级文明县的战斗号角。
一年来,青阳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城市更文明、家园更美好、百姓更幸福”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原则,大力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和社会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文明之花在青阳大地璀璨绽放。
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长效发力谋划宜居蓝图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各项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努力使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得到实惠,在精神上感到温暖,有更多的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青阳县委书记方能斌在全县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县的宗旨。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始终是青阳县创建文明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地面干净整洁,各个铺面门头整齐划一,玲琅满目的菜品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各类证照张贴在显眼位置,商贩热情地招呼前来买菜的市民……在青阳县东门农贸市场,这样秩序井然、热闹的场面每日可见。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该县依照“合理规划、疏堵结合、退路进场、利市便民”的指导思想,加强经营秩序整治。建立了1处综合性市场和10处摊点群,优化蓉东、蓉西市场和城东夜市布局,以有偿提供公共服务市场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违规占道经营问题。
同时,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进行修复完善;加强宝灵广场、人民公园、莲花广场等公园广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快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进度,完善老城区道路标牌、标志、标线;对滨湖路、望池路沿线以及东河、青通河沿岸等处进一步绿化。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管理。加强环卫保洁、“牛皮癣”清理和河道治理,实现常态化保洁;加强广场、公园、商场、医院、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管理,整治乱堆乱放、乱设广告、乱贴乱画等行为;加强小饭店、小理发店、小美容店、小宾馆、小浴池等“五小”行业管理, (下转A3版)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和卫生标准。
“文明不文明,还要看农村。”青阳在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中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整体推进。
近日,记者走进该县朱备镇江村中心村,只见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幢幢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秀美如画。71岁的张大爷指着村里的景观花圃高兴地说:“以前这里到处是猪圈鸡笼,但是现在却变成了花花草草,看着舒坦!”
“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曾是江村中心村的真实写照,但自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优美的环境带来了村民的文明行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摆乱放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人维护优美环境,邻里和睦,全村和谐。
江村中心村的嬗变并不是个案。近年来,青阳县将创建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强化“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户投、村收、镇运、县统一处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同时,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
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凝神铸魂擦亮文明底色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只有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才能建设和谐幸福的家园。在创建省级文明县过程中,青阳县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请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请注意红绿灯……”这是志愿者在青阳县城区九华西路与临城北路交叉路口劝导的一个镜头。在该县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中,各级各部门的志愿者走上城区各交通路口,进行文明劝导。不论身处哪个地方、哪个角落,只要有不文明行为出现苗头,就有及时提醒。
创建过程中,该县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嘉许回馈机制,激发广大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感和支持率;组织各志愿服务队围绕“三关爱”,开展植树护绿、清洁家园、扶困济弱、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叫响“青山之阳”志愿服务品牌。“农业医生”志愿服务、“文明交通护花行动” 志愿服务、“青山之阳”党员志愿服务,先后于今年5月、6月、7月成功入选安徽省十佳志愿服务优秀典型。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阳市民争做志愿者。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志愿者 3428人,志愿服务团队近百支,形成了覆盖广、立体式、多元型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网络。“小红帽”在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社区老人当起义务巡逻兵,越来越多妇女加入“爱心妈妈”行列,关爱留守儿童……
与此同时,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加强对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工作。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最美青阳人”、“好媳妇”、“好婆婆”、“十大优秀母亲”、“十佳孝心少年”等评选活动,并通过巡讲会、报告会、道德讲堂、新闻媒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给予道德模范崇高社会礼遇,全县上下形成了学习、崇尚、争当、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这就是‘好婆婆’吕桃英 。”“这是勇救落水儿童的严强”……在该县的“好人长廊”,不时有市民在驻足观看好人的宣传图片,赞赏之声不绝于耳。市民发现,那些好人明星其实离自己一点也不遥远。
在宣传、学习身边好人的同时,该县还运用经典诵读、全民阅读、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以党政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礼仪观念。
实施社会环境提升工程 着眼长远奠基跨越发展
“从青阳实际看,我们提出坚持工业与旅游并重,加快跨越发展,打造皖南名城,首先必须在塑造良好的城乡环境、人文环境上提升标杆、力争上游、走在前列,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青阳县县委书记方能斌一语道出了文明创建的深远意义。
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识,青阳县在省级文明县创建过程中,多管齐下,综合发力。不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自然环境,而且注重社会“软环境”的建设。近年来,该县通过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着力建设廉政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八进”活动和法律援助服务活动,着力建设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着力建设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通过科普宣传和开展文体活动,着力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如今,该县的政务服务中心、地税局、国税局等窗口单位推行的“一窗式办结”、“保姆式服务”、“预约式服务”、“延时服务”等等大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您好”、“请”、“慢走”等文明用语令人倍感温暖。
近年来,青阳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面貌逐步改善,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提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连续三届荣获“安徽省文明县城”称号。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青阳人民正在建设文明富裕、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皖南名城道路上奋勇前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