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忠诚回望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三优”池州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固本培元,补足精神之钙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挺起精神脊梁、筑牢政治灵魂。
——从严从实抓好党内学习教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动真碰硬解决“四风”问题,让党员干部普遍经受一次深刻思想洗礼。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住“关键少数”,严字当头、实处着力,为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再一次集中“补钙”“加油”。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排头兵”“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作风建设抓在经常,汇聚推动全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毫不放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树好导向,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思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好干部标准,落实省委“六选六不选”用人要求,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全面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坚持标准与创新方法相结合,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事业为上,突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重基层、重实绩、重能力。制定《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案”精准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四案”管理信息库,收集整理基础信息材料5000多份,定期分析研判。大力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岗位锤炼干部。开展调研式考察,把功夫下在平时, 全方位、多渠道、近距离了解干部,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配强班子与制度改革相结合,队伍活力有效激发。严格标准程序,严肃换届纪律,圆满完成市县乡村四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池州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暂行办法》《池州市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体系。
——从严管理与厚爱激励相结合,用人环境风清气正。坚持从严管理,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开展干部社团和企业兼职任职清理、“裸官”清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为选贤任能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推行发展和党建双百分制综合考核,使考核成为干部谋发展、抓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坚持在厚爱激励上下功夫,拓宽干部成长路径,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为干部排忧解难,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夯实基础,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基础工作强化年、基础工作深化年活动,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支部建设提升工程,创新实施党支部ABC分类管理措施,集中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实现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突出最大政绩,抓实党建责任。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职责,压实责任。构建“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责任机制,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每年制定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党建“责任田”,党建责任越压越紧、工作任务越落越实。
——突出标准规范,抓实党建质量。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遵循GB/T 1.1-2009标准规则,分领域编制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引,统一规范161条标准,在全国率先发布7个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体系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池州标准”,《中国质量报》《安徽日报》、人民网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全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截至目前,全市83.72%的基层党组织达到标准化要求。
——突出政治引领,抓实组织功能。在农村,突出“一抓双促”,选派393名干部到村专职扶贫,选派530名农村党建指导员到村工作,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小河镇九步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做法被新华社专题报道、中组部向全国推广。制定《池州市村级公共事务目录(试行)》《池州市村级重大事项目录(试行)》,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公共事务准入制度和明确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具体事项。在城市,制定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意见,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广泛开展“红色引领·党员在行动”“四强四优”“一校一品”等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形成城市领域党建联动工作格局。开展机关党建“灯下黑”“宽松软”专项治理,机关党建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突出基层基础,抓实投入保障。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各级财政对基层党建投入大幅增加,村干部基本报酬、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全面达标,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全面落实。制定《池州市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举办村集体经济发展大赛,着力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按照“六有”标准,建设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五抓五送”活动。
——突出党员质量,抓实党员管理。制定并落实《2014—2018年党员发展规划》,创新开展发展党员差额比选措施,提升发展党员质量。严格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全面推行党员量化考核、预警告诫等制度,在市直机关全面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制度。稳妥有序地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
广聚英才,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坚持把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兴爱才敬才之风,大行聚才用才之举。
——坚持党管人才,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制定《池州市人才公寓管理暂行规定》《池州市关于支持各类引才育才平台建设暂行办法》《池州市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若干政策》等配套措施,鼓励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创新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等六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落实。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强化引领和吸纳。在园区设立人才服务中心,为各类人才提供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服务,打造优良人才工作环境。
——坚持目标导向,服务经济发展。聚焦主导产业,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引进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20名,评选市拔尖人才66名,建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依托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培育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0个、市“322”产业创新团队28个。在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个,组建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24个。
——坚持统筹推进,突出地方特色。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2015-2020年)》《池州市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推进文化旅游人才建设。组织实施“千名企业家”培训计划,深入落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扎实推进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技能人才19.7万人。加强乡村人才“四支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实用技能提升计划,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万余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务实担当,努力谱写新时代全市组织工作新篇章,以组织工作新成效为“三优”池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