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生前任东至县总医院中医院院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12年获东至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获“池州市十佳医生”,2017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优秀医务人员”“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8年获“池州市首届十佳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张凯主动请缨,积极投身全县疫情防控一线。2月1日,县总医院专用病区成立后,他又作为县级医疗专家组成员,承担县定点医院专用病区急危重症抢救任务,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终因过度劳累,突发猝死,于3月19日在轮休点不幸因公牺牲。
他拼命延长别人生命的长度,而他对职业的执着精神和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也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丰碑。回望张凯短暂的一生,有太多事情值得我们铭记。“背着‘六尺巷’的故事长大”
据了解,张凯祖上是从江北的老桐城、现枞阳的“先让咀”迁往东至的,先辈们铭记着“六尺巷”的故事,以“让”为荣,代代相传。
到张凯这一代,张家迁住到香隅镇长山圩已有三四代了。
“哥哥就是背着‘六尺巷’的故事长大的。”张凯的妹妹含着泪说,祖辈、父辈不断告诫他们,出去谋生的路很窄,要让别人,让了别人的路,自己才有路走。
张凯家教很严,从小父母就教他正直做人,踏实做事,“哥哥一直都很懂事,做任何事都踏踏实实、非常认真,他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孩子眼里的好父亲,是我的好哥哥。”张凯妹妹哭泣着说。
“学医之路历尽艰辛,
但我无怨无悔”
张凯姐姐在上初中时,因患白血病早逝,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他。从此,他立志学医,当一名良医,治病救人。1998年被皖南医学院医疗系临床专业录取。
“2003年‘非典’时,他还在医院实习,就向母亲征求意见,申请到前线去参加救治。”同事鲍淑峰回忆说,张凯有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哪里最危险,他总是选择冲向哪里。
“总结当下的自己,不足还有很多、很多。然而,正是众多的‘不足’,反而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所在。”
“学医之路历尽艰辛,但我无怨无悔。”在笔记中,张凯如是写道。
“世上无不治之症,
唯有不精之艺”
张凯2003年从皖南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就一直在东至县中医院工作,16年来始终坚守在内科临床一线。
了解张凯的人都说,他对医术的钻研到了痴迷的地步。“世上无不治之症,唯有不精之艺”。在一份述职报告里,他这样告诫自己。
值班室床头、办公桌抽屉里,全都是他归类整理的医学书籍、病例分析和学习心得。“跟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技术。”同事王晨说,张凯有时间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分析病例,“他储存的病例和分析报告,几个优盘都装不下。”
2019年底,东至县组建首个重症医学科,张凯兼任主任,他克服种种困难,率先在全县开展肺功能检测、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CT引导下/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心包腔及胸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重症床旁彩超以及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疾病等临床技术技能,大大提高了东至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以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和治疗效果。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
张凯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论身份一视同仁;每一位患者都能从他的一言一行感受到亲人般温暖。
在工作中,张凯曾给自己定下“三坚持”标准,即坚持不间断学习;坚持整理工作和病例记录,空闲时间钻研特殊疑难病例;坚持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设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患者和医疗事业。
“在他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遇到许多家庭特别困难的患者,他总是尽力帮助,全院都知道。”同事吴晓宏说,张凯曾说要做一个好医生,就要处处为患者着想,能10块钱解决的问题,决不让病人掏11块钱。
他拒收红包,替患者垫付医药费向来毫不犹豫。有一位独居老人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120急诊接到医院,老人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钱缴付住院费用,张凯接到消息后,二话不说,立即帮患者垫付费用后,参加救治。
“如果不援疆,我会后悔一辈子”
2016年至2017年,张凯作为安徽省员,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人民医院支援救治工作。
在援疆日记中,他记录了这样一件事:2016年12月底,一名58岁的男性患者,多发腔梗、高血糖、高血压,期间突然癫痫样发作,当日昏迷。张凯查体左下肺实音,立即右侧位翻身手用力拍背,之后血氧上升到88%又下降到81%,于是立即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嘱稳定血糖、血压、并注意观察该患者体温、尿量……
援疆一年里,他和急诊科同事一道,陆续开展有创机械通气26例、无创机械通气20余例、可视喉镜20例、喉罩置入10余例;高质量监督下心肺复苏术50余例、心脏电复律20余例。他还“一对一”结对帮扶当地群众,与皮山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其实援疆之时,张凯的妻子已怀有身孕,大孩子还不到10岁。“作为一名医生,就是要到病人最需要你的地方去。”生前与同事说起援疆的缘由,张凯说,“如果不援疆,我会后悔一辈子。”
“我们全家人永远忘不了您!”
在医院,张凯不怕苦不怕脏出了名。他经常耐心地为患者清洗腐烂处,为老年患者吸痰。“住院一个月,他从来没嫌弃过我,每天都帮我清洗后背溃烂的地方。是个非常好的医生。”家住梅城的一名患者回忆说。
曾经有年轻医生不解地问,张老师医术这么好,看一个病人花这么多时间,累不累?张凯的回答是,“我们的医术是患者给的,理所当然要善待每一位患者。”
张凯走后,有网友回忆起他救治自己父亲的经过:2018年我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张凯医生整整尽力抢救了一天一夜,由于我父亲是癌症晚期,最后还是走了。张医生叫了车,亲自把我父亲遗体送回家,“我们全家人永远忘不了他。”“在建设中奉献我的生命和才智”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坚守战‘疫’一线。”这是张凯在抗击疫情之初作出的承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又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主动请缨到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感染科等岗位工作。
从1月26日开始,张凯奔赴昭潭镇、青山乡等乡镇疫情防控一线,对返乡人员展开逐户筛查,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救治,对乡村医护人员遇到的疑难病例诊治给予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随后又承担县总医院专用病区急危重症抢救任务,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张凯走后,在轮休点清理遗物时,同事们发现,房间桌面上堆放着很多医疗书籍和还没有写完的救治患者心得笔记……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奉献我的生命和才智。”2017年1月20日,张凯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了这样的愿望,这就是他入党的初心。
以生命践行使命,他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的人生诗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