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池州:全域旅游花开满园

2020年11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池州日报 2016/5/12

旅游业,是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是结构调整的生力军。池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构建大格局

从佛教圣地九华山,到中国鹤湖升金湖;从宁安高铁沿线,到偏远山区一隅;从古色古香的杏花村,到景色怡人的美丽乡村……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康庄大道,池州一路阔步前行。

号角已经吹响,战鼓已经擂起。在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上,全市上下形成了一致共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池州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成立组建了池州市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同时招募一流旅游规划团队,编制池州市全域发展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层次清晰、承接有序的规划和管理体系。为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将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细化成50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节点。市政府还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旅游创建、旅游营销、乡村旅游发展等给予补助和奖励。制定了《池州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全域发展浓厚氛围。

重视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在旅游规划引导下实现“多规合一”,使“全域旅游”理念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切实落地,促使全域以旅游业为重心配置资源。

发力供给侧改革,强化产品创新开发。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实施“旅游+产业专项行动计划”,开发休闲度假、乡村回归等10类以上个性化、参与式旅游产品,培育10个以上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游客乐购旅游商品”,评选建设百佳摄影点、观赏地。

加快产业融合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推进区域内农业、手工业、文化、体育、商业、工业、房地产等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改造、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共同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形态。

此外,积极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加快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形成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格局。

增强竞争力

思路清则前景明,措施实则干劲足。在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引领下,多彩池州正以自信的姿态,大门开敞,笑迎宾朋。

为进一步强化全域旅游发展,我市牢固树立工业、旅游双支撑发展理念,坚持以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013年8月31日,九华山高99米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开光庆典隆重举行,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景区同日正式对外开放。大愿文化园开园运营以来,围绕佛文化做文章,将佛教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旅游接待人次逐年攀升,旅游收入实现翻番。

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中的杏花村,是中国田园风光的最佳意境。复建杏花村,是池州人“心中的梦”。2012年,我市作出复建杏花村的决定,在主城区西南部规划35平方公里,打造杏花村的农耕文化、村落文化、民俗文化和诗酒文化,构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美好意境。经过四年多的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已成为主城区又一个游客和市民观光游览的最佳去处。

增强竞争力,重大旅游项目是关键。我市一方面加强文化旅游项目谋划,2015年我市列入省861项目312个,其中文化旅游类项目66个,总投资761.54亿元。每年遴选20个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列为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调度项目。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民俗体验区、申懋游乐场、九华大峡谷、醉山野-黄崖大峡谷已建成开放。青阳四季永逸大酒店、德懋堂、石台牯牛降景区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工作进展顺利,宁宜高铁全线开通。九华山机场2013年通航以来,已开通6条航线,201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7万人次。池州新旅游码头总投资约10亿元,一期工程水工建设部分已完成,陆地配套设施部分正在加快推进。

提升影响力

加快发展,催放了池州旅游的灿烂之花。

九华天池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牯牛降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我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36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15家;全市旅行社80家;旅游星级饭店37家;持证导游员2190人,安徽省星级农家乐234家;安徽省旅游乡镇9家,旅游示范点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旅游产业要素得到快速提升和发展,旅游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163.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2.92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3.6倍和4.3倍。

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让人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扎实推进全域化旅游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49个村落入选安徽省传统村落。今年我市又组织23个乡镇(街道)67个村庄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为增强池州全域旅游的对外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我市不断增强旅游营销力度,大力拓展旅游市场。以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开园、九华山机场通航、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一期建设开园以及京福高铁开通和宁宜高铁开通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利用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中国绿色运动大会、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和九华山庙会等平台,开展旅游节事营销活动。邀请中央电视台《北纬30°中国行》、《走遍中国》、安徽卫视等来我市拍摄,并借助新浪、腾讯官方微博、携程网等新媒体,积极开展池州旅游微博微信宣传。

如今,行走在池州大地,游客会感觉置身于一个绿色“氧吧”。山环水绕,人文作伴,全域旅游的池州如同画卷般铺展开来,笑迎天下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