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环境修复亮剑 天府新区10名民间河长上任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网

11月17日,天府新区10名民间河长接过聘书、走马上任,开始巡河、护河,助力天府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

受聘:10名民间河长出炉

苏子艺是天府新区煎茶街道人,从事污水治理行业,对新区的河流湖泊有着天生的亲近感。10月下旬,看到天府新区招募民间河长的公告后,她当即提交了报名申请。“我家门前有鹿溪河的支流,我亲眼见证了河长制工作以来,这条河的河道清淤、河堤加固历程。”苏子艺说,看到家门口的小河重新变得清澈,她和家乡亲友的幸福指数节节升高,“老百姓是水环境提升的受益者,老百姓也应该是水环境提升的参与者。”

11月17日,接过天府新区民间河长的聘任证书,苏子艺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工作”,“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走访和了解河流环境,去和老百姓聊天,去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宣传河长制工作,带动更多老百姓保护水环境。”

这正是天府新区赋予民间河长的工作职责。天府新区河长办副主任、统筹城乡局副局长彭玉蓉介绍,民间河长既是水环境管理保护的宣传员,也是周边群众意见的信息员;既是河道问题、违法行为的监督员,也是天府新区河长制工作的评论员,“既要监督,也要保护,共同营造天府新区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据悉,民间河长的聘任时间为一年。

培训:普及工作技能,为河长队伍充电

民间河长学习新业务,基层河长培训新技能。

当天,河长制工作基本要求、天府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要点、水环境修复专题培训三场培训轮番上线,为河长队伍“充电”。

天府新区河长办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检察院签署《河长制管理工作与公益诉讼工作协作机制》,建立起河长制管理工作与公益诉讼工作的协作机制。公益诉讼工作培训结合具体案例,对线索报送方式、重点关注问题等进行详细讲解。

水环境修复专题培训邀请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邹长武教授现场授课,从什么是水污染、什么是生态修复、水环境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将水环境修复的相关知识普及到每位河长。

上岗:开启8条主要河道巡河履职

培训结束,10位民间河长当即走马上任,到锦江进行体验巡河。

后续,10位民间河长将分别承担锦江、鹿溪河、江安河、栏杆堰、洗瓦堰、柴桑河、跳蹬河、落雁河8条主要河道的巡护工作。

天府新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河长制工作有六大任务——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开展公益诉讼、鼓励公众和志愿者广泛参与是推进这六大任务的重要举措,专题培训和民间河长是对工作的具体落实。”

数据显示,自2017年4月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天府新区已经建立起291名河长的工作队伍,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锦江、江安河、鹿溪河等三条主要河流水质从劣V类、V类提升到了III类。(李婷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