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桂龙: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紧迫任务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上观新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绩,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勾画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期间,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创新型国家远景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创新驱动发展为何重要

创新驱动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光荣宣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回顾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党中央始终给予有力支撑并不断努力强化的就是更高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坚持用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用创新成果巩固和发展中国经济。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十九大强调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将创新驱动发展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更突出位置,旨在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更大经济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面起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两步走战略:第一个阶段,从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也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制定和任务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引领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全面起航。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可见,创新驱动发展本身也蕴含在新征程所坚持的目标当中。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才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日本和韩国作为创新发展的典型优等生,不断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努力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用高科技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前者人均GDP3000美元到10000美元用了12年时间,后者从3000美元到11469美元只用了8年时间。反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阿根廷这些几十年没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未能坚持并成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其停留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关键原因之一。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同时也指出目前的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未来五年创新驱动发展的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能不能有效实施、成功推进,这对于未来十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至关重要。低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特征不相容,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使创新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

补好创新短板,避免战略迷失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清醒认识目前存在的短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这既表现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也表现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核心专利方面,还表现在产业领域专利布局的平衡性方面。更重要的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专利申请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短板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大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更是凸显其严重的制约。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这要求在对短板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乃至超过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创新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五年的科技创新发展任重道远、刻不容缓。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应力求避免技术发展的战略迷失风险。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律表明,在长周期衰退和萧条的转换阶段,往往伴随着众多技术创新,并诞生出可以大规模产业化的标志性技术,这也是当下各国纷纷出台创新战略和计划的内在原因。能不能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并在产业革命中率先走出衰退和萧条,进入经济发展的新一轮回升期,对于我国能否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应避免技术发展战略迷失风险,即技术选择的方向性错误、技术跟随的自我平庸化和产业技术的低端锁定三大风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