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光影中感受“江西红”

2020年12月04日 10阅读 来源:江西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 万芸芸

不久前,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名单揭晓,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电影《信仰者》榜上有名。以光影讲述江西革命历史,这两部作品并非个案。

长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徜徉中国光影隧道,赣版影视风景独好,有一抹亮红色始终鲜艳:电视剧《初心》《毛泽东寻乌调查》《映山红》《我的特一营》《破阵》,电影《八子》《浴血广昌》《建军大业》《老阿姨》《红色圩场》《幸福山歌》……厚重的“江西红”,成为赣版影视的重头戏,也是我们心头的光,照亮前行的远方。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江西历经战火洗礼,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每一段时期,都有最壮丽的战场。硝烟散去,人们以影像致敬这片血染的红土地。

今年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和电影《信仰者》,都将镜头对准了这位赣地英雄。前者充分发挥电视剧篇幅长、时空容量大的优势,从26岁的方志敏在大革命失败后组织发动农民暴动,到组建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模范省”,再到36岁不幸被俘、从容就义,时空横跨广州、南昌、鄱阳等地,方志敏的光辉一生与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交相辉映。电影《信仰者》则以线性叙事,聚焦方志敏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1935年,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不幸被俘。“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80多年前,方志敏戴着脚镣,在阴寒的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今天,如他所愿,在他牺牲的地方,开出了一朵朵可爱的花朵,那是他“精诚的寄托”,在微风的吹拂中,左右摇摆,不灭的信念之光永远照耀它们。

影视“双黄蛋”的还有电视剧《初心》和电影《老阿姨》,它们以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和他的老伴、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先进事迹为原型。“斗转星移,难忘初心。赤子之心更懂得舍弃。”不同于多数红色题材的战争叙事,这两部作品更倾向于“后革命”叙事,讲述了甘祖昌将军淡泊名利请辞职务,带着龚全珍老阿姨,一片赤诚回到农村,带领乡亲们克服重重困难,建设美丽家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浪漫主义情怀的宣泄,水乳交融地再现了一对革命伉俪的初心和奉献。

此外,电影《红色圩场》讲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遂川创建第一个红色圩场“草林红色圩场”的光辉历程;电视剧《毛泽东寻乌调查》则铺陈了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开展调查研究和指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画面……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在聚焦伟人、英模的同时,赣版影视还塑造了许多革命浪潮里的小人物,他们都是江西好儿郎,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用鲜红的生命书写了一段段峥嵘岁月。

电影《浴血广昌》独辟蹊径,首次聚焦1934年中央苏区北大门。三伢子、五伢子、何淑瑶等年轻战士,不违信仰、不负青春,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的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中,他们用平凡之躯成就了不凡之绩。电影《八子》也是一首小人物的赞歌,取材真人真事。20世纪30年代,赣南的一位母亲将八个儿子送入红军队伍。战火无情,孩子们一个个战死,只剩下大哥和幺娃满崽。满崽找到哥哥的部队,成为其麾下的一个小兵,经过一场场战役的淬炼,新兵成长为真正的战士。最后一幕,炮弹炸断了吊桥,满崽背着哥哥消失于画面,一个个红肚兜缓缓飘落,而在战场后方,家乡依然安详,微风吹过稻浪簌簌作响,年迈的母亲站在村口的小路上,独自守望,革命的悲壮和母子的温情,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征途漫漫,他们的脚步从不曾停歇,枪林弹雨,亦无法阻挡心之所向。通过光影尽可能多地挖掘、再现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告慰赣地英魂,正成为我省影视工作者的一种自觉和努力。

向未来,补充热血正能量

历史的价值,在于记录过去,更在于指引当下,开拓更加璀璨的未来。红色题材的赣版影视,再现了革命往事,还探索了艺术领域,触摸时代脉搏,尝试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借助光影,热血奋斗的正能量,正潜移默化地注满观众的“生命槽”。

将革命历史与青春励志结合起来,以“年轻态”的方式打开红色题材,成为许多赣版影视突围的首选。电影《建军大业》史诗巨作,悲壮再现了人民军队的缔造过程。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处处洋溢着青春的壮举。南昌起义时,周恩来29岁,粟裕19岁,而卢德铭牺牲时年仅22岁。“影片主演的平均年龄为31岁,但角色的平均年龄却只有29岁。”演员们对历史人物年轻时模样的精湛演绎,立体鲜活、可感可亲,“圈粉”众多,也让影片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又如电视剧《映山红》独具创新,以打铁匠陈满金、知识分子倪之慧、庶出小姐蔡福、特工玄易等四位年轻女性投身革命的故事,串联起宏大的抗日战争叙事;电视剧《我的特一营》铁骨铮铮,塑造的周天翼、小四川、哑巴等青年血气方刚,在抗战中纷纷献出了生命。他们的青春,心怀理想,斗志昂扬,何惧血洒疆场。正青春、正能量,赋予了革命历史“年轻”的生命力,也拨动了观众的心弦。

此外,历史是多维的,从不同维度激发红色题材的新意,是电视剧《破阵》、电影《幸福山歌》等作品的可贵探索。《破阵》不再正视战场,而是挖掘了后方的金融战:1932年赣州,国民党当局绞杀苏区经济,我军龙火、叶心等人与敌人斗智斗勇,打破奸计,有力保障红军战场上的经济和物质补给。该剧故事新颖,制作精良,斩获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节优秀电视剧奖,成为我省第一部获此殊荣的电视剧。《幸福山歌》部分故事取材于信州区“民歌奶奶”姚金娜生前事迹,从山歌这个小角度切入,去折射赣东北的战火硝烟:山歌大王姚冬妹与红军战士饶歌因山歌结缘,并肩作战,带领大家创作红歌,推翻地主,建设和发展赣东北苏区,后来饶歌不幸牺牲,冬妹带着他“气不断,歌不停”的嘱托,传唱山歌直到当代。

诚然,无论是对红色历史的改编,还是对革命英雄的重塑,红色题材的赣版影视作品都积极融入时代意识,以个性化的现代诠释,让革命叙事“走形”,更“走心”。如雨水滋养了大地,感动的泪水滋养了人心,从荒芜中开出一朵朵花,馥郁人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