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创新,照亮浙江未来

2020年1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浙江日报 2011/02/25

从沪杭高铁,到太阳能光伏发电;从抗癌药物,到纯电动乘用车的开发……过去的5年时间,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突飞猛进。

2010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第7位,自主创新能力指数比2005年提高了6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较“十五”期间提高近5个百分点。

下一个5年,我省又会有多少科技成果登上新的高度?

绿色化工、新药创制、生物技术、电动汽车、重大机电装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将一一登台亮相,照亮天空。

促转型

科技支撑更给力

不太为人知的叶进峰,因为新晋十大“科技新浙商”而受到各方的关注。他所从事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在内的新材料技术,已被列为我省科技“十二五”十大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叶进峰是杭州新世管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号文件,明确了“未来十年,水利投资将达数万亿元”,让叶进峰的信心更足了,水利要发展,玻璃钢管的使用量肯定会大大增加。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围绕培育发展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保障改善民生,加强主动设计,组织联合攻关,实施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设施农业和精深加工技术、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10个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品,以科技的重点跨越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由此带动,我省力争到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其中十亿元以上的200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保持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13000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重民生

科技成果共分享

新年第一天,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惊喜地发现,民警的脚下装备了一辆辆很拉风的“智能单警”。该车能随着身体重心的前后移动而进退自如,同时,车上还配备了车载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及存储设备,能够将巡逻过程中的实时画面及时保存,并同步传回指挥中心。

这款具有物联网概念的产品是由宁波的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该公司董事长郭启寅透露:“低碳出行迎合现在人们的生活理念,我们正在研发民用系列,让自平衡两轮车成为普通市民时尚、实用的代步工具,行驶在大街小巷。”

在浙江,像郭启寅这样进行着惠及民生的创新者还有很多。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更多的政策引导、鼓励这些创新者朝民生方向研发新产品。

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表示,今后5年,我省科技工作将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将围绕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态保护等重大民生科技问题,建立专家服务组,加强科普宣传,组织实施减排技术、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和服务业数字化技术三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建设一批示范工程、示范基地和国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面提高健康安全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强科普 更多民众懂科学

我省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增强,同样,浙江民间的科学力量也在逐步增长。科技,正从学术象牙塔一步步走向大众。

“这两年,全省针对新居民及其子女开展特色的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比如‘五个一’科普套餐配送活动,举办一个科普展览、一堂科普知识讲座、一场科普电影、一个科普教育基地、一份科普宣传读物,很受欢迎。”省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季良刚介绍说,“科学会客厅”、“科学行走计划”、“科技咖啡馆”、“中外科普连线”运用网络、视频等新媒体新手段开展的科普宣传也亮点纷呈。

2005年浙江省科普调查指数为2.55,2010年达到了5.6,全国领先。也就是说,原来100人中只有不到3人懂得科技常识,而现在起码有5人了,翻了一番。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各级科协组织将进一步发挥推动作用,搭建各类学术交流平台,组织科技工作者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集中研发攻关,帮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培养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全力以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今后5年,我省科普宣传方式方法将发生转变,逐步建立由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构成的大众科技传媒网络。

“传统的讲座、发资料,将被新技术、新媒体取代,科学普及会选择公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网络、短信、视频等。”季良刚说。

我省还将进一步加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优化科普工作环境,全面提升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至“十二五”期末,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8%,继续居全国各省区前列。

抓基础 创新平台快建设

2月14日,浙江大学青山湖科技研发园签约仪式在临安青山湖科技城(省科创中心)举行,这标志着浙江大学正式入驻科技城。该研发园将成为浙江大学重大科技项目的中试转化基地。在此之前,青山湖科技城已有16家正式入驻的科研院所动工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根据“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浙江典范”的要求,基本完成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主体工程建设,同时抓好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规划和建设,大力引进集聚高端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三湖一带”(西湖—南湖—青山湖,沿文一西路创新带)的科技走廊,努力打造“浙江硅谷”,使之成为国内外科技资源集聚区、科技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经济示范区,成为国家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和自主创新示范区。

嘉兴创新城、舟山海洋科学城、宁波研发园、温州科技城、湖州南太湖生物产业基地、丽水中药科技园、德清科技城等一批科技创新基地也将在今后5年得到迅猛发展。

此外,我省还将在建好现有57个重大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到2015年,使全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总数达到80家左右。同时,现代纺织、新药创制、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服装产业等平台将努力提升为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引人才

一流团队来东南

今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CEO姚纳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两年前,姚纳新的合伙人——聚光科技的董事长王健已入选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一家公司的两位老总都入选“千人计划”,一时传为美谈。

这家于2002年在杭州滨江高新区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近10年来发展迅猛,现已成为行业龙头。近日,全球著名财经媒体《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1中国潜力企业榜,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荣登榜单第7名,这也是聚光科技连续4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

凭着优良的创业环境,仅杭州滨江高新区就已经吸引了10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前来创业。

除了引进高端人才,我省各地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以吸引各类智力投身创业创新的时代洪流之中。

今后5年,我省将结合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和重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着力培育150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100个企业技术创新团队,造就数百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数千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数万名研究开发骨干,着力引进和培育若干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并面向海外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或首席科学家,鼓励支持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领衔主持重大项目。

同时,我省还将实施企业家技术创新战略能力提升计划,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视野,善于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的科技型企业家,培育科技新浙商。实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载体都要着力培养青年人才,支持青年人才主持重点科技项目。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各类具有创新能力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