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浙江文化 闪亮世博

2020年11月29日 10阅读 来源:浙江日报 2010/04/29

以“锦绣钱塘”为主题的“浙江周”演艺活动,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上海世博园内盛装亮相,向世界递出富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名片。

“浙江周”是展示浙江的重要舞台。届时,在庆典广场、宝钢大舞台和博成路巡游路线,将推出40多场演出。多彩多姿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浙江民间文化、美轮美奂的浙江文化精品构成“浙江周”三大看点,值得期待。

“浙江周”将向世界展示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浙江地域文化,展现富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精神——

《浙江风——大型综艺表演》萃取篝火狩猎、制茶品茗、诗酒竹墨、蚕花踏歌、锣鼓渔俗、乌篷荡船、红妆嫁娶和时尚脚步、动漫休闲等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诠释人文浙江、风情浙江、时尚浙江;

《春涌浙江——浙江民间艺术广场表演》以“鼓之韵”、“灯之情”、“龙之魂”演绎浙江大地上国泰民安、盛世恒昌的繁荣景象;

《龙腾盛世——民间艺术巡游表演》以民间狂欢节的踩街行进表演形式为主,展现丰富多彩的浙江民间吹打、抬阁、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

《物华天工——浙江传统手工艺展览》展示汇集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品项目和“绝活”,彰显出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神韵和巧夺天工的魅力。

象山渔鼓亮相

世博会开幕式

象山渔鼓、水乡花鼓、萧江大鼓,海宁花灯、青田渔灯、廿八都灯阵、灯月交辉、余杭滚灯、磐安先锋、缙云旗幡、花蝶、百叶龙、奉化布龙、九彩龙、九龙柱……浙江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表演,构成了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广场民间艺术展演——《春涌浙江》。这将作为浙江在世博会开幕式上的庆祝演出。

在杭州艺术学院礼堂里,嘉善“水乡花鼓”的演员们正在进行紧张彩排。作为该舞蹈总导演之一的嘉善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戴雨频这样叙述:“水乡花鼓”就是要体现花美、水美、人美的江南美景,让鼓声像歌声一样,传达独特的江南文化,也体现水乡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昆曲“龙谷丽人”茶艺是遂昌在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过程中创编而成的,表演以《牡丹亭·劝农》中茶事的戏剧情节,表现劝农、采茶、咏茶、点茶、泡茶、敬茶的民俗场景。由4位村姑组成的茶艺表演队,曾经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演出。遂昌县文化馆馆长尹萍自豪地说,昆曲茶艺表演最重要的是跳出了传统茶艺的表演形式,增加了昆曲的元素。

来自象山的渔家号子,将吹响世博会大舞台。伴随着不同规格的渔大鼓、渔手鼓、渔腰鼓、渔脚鼓,丰富的舞蹈语汇和极具海洋文化特色的表演,展现了东海边渔民的豪迈气概和热烈喜庆场面。

世代与海为伴、以渔为生的渔民们,常常借助各种庆典,敲锣打鼓,祈祷出海平安,风调雨顺——充满神秘色彩的广场舞蹈“象山渔鼓”,表现了渔民们战风斗浪、搏击沧海的豪迈和欢庆丰收的喜悦,激越的锣鼓击打出渔家汉子的豪气,灵巧的小鼓再现渔家姑娘的柔美。

为参加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象山海达渔鼓队眼下正在紧张排练之中,演出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老板、打工者,也有教师、医生。几个月来,演员们放弃了休息时间,进行强化训练。800斤重的渔鼓磨破了舞者的肩膀。他们说:“我们相信一定能在世博会上向全世界绽放半岛光彩。” 

100万根麦秆

编织《清明上河图》

这是一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结集——5月1日至10月31日,宝钢大舞台每天将展现全国各地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中国优秀的表演艺术、传统技艺和民间绝技绝活。

杭州西泠篆刻、萧山花边、温州乐清细纹刻纸、黄杨木雕、嘉兴海宁硖石灯彩、湖州长兴百叶龙、金华东阳木雕、浦江麦秆画、台州仙居无骨花灯、丽水青田石雕、龙泉青瓷……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将借助世博的大舞台,把深藏在浙江民间的绝技展示在世人面前。

随着世博会开幕的脚步越来越近,浦江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蒋云花和一帮姐妹们忙得不可开交。她们要用麦秆完成一幅《清明上河图》。蒋云花说,这幅画光麦秆就用了100多万根。

浦江麦秆画又叫麦秆剪贴,在明代末叶已在该县流行,到清代已发展成独立的特色工艺品种。上世纪80年代,浦江艺人创作的贺年片、大小挂壁以及各种动植物型礼品盒等23件麦秆剪贴在全国工艺展览会上展出,从此,浦江麦秆画名扬四海,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前年,浦江麦秆画申报世博会文化入选项目成功后,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麦秆剪贴传承人,蒋云花开始组织人员着手设计图案,并四处搜寻麦秆。最终,她选中了反映我国古代都市繁华景象的《清明上河图》。

蒋云花说,由于《清明上河图》中的很多细节不能拼接,一般的麦秆在长度和宽度上都不符合要求,通过数月时间的四处寻求,她才凑足了符合条件的100多公斤麦秆。一年半以来,她和8个姐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这幅巨作上。

这幅《清明上河图》长23.8米、宽1.2米,比原作放大了4倍多。画面上人烟稠密,货物云集,粮船上的绳索、屋檐上的瓦片错落有致,就连人物表情都清晰可见。蒋云花说,这些充满立体感的画面,都是用一段一段的麦秆精雕细琢出来的。

这件由7块麦秆画组合而成的作品,5月份前将全部完成。蒋云花表示,世博会上,她不仅要带去这幅巨作,还要现场为世人表演麦秆剪贴的制作过程,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亲身感受到中国麦秆剪贴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来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金华的民间艺术魅力。 

另外,乌镇皮影戏馆将在世博园内出演《西游记》、《水浒传》等皮影戏,中外参展商和游客可以在世博会现场看到这些具有嘉兴特色的民俗表演。“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就进入了紧张的准备阶段,除了日常表演以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排练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老的节目,比如像《西游记》、《水浒传》等。”皮影戏馆主演手陆晓萍说,乌镇皮影戏馆要把乌镇最民俗和最传统的节目带到世博会上去,让世博会成为中外与会者了解中国、了解乌镇的一个窗口。

三峡移民舞进

“平湖九彩龙”

世博会期间,以“带着世界的笑容,歌唱城市的未来”为主题的欢乐盛装大巡游,每天都会在浦东和浦西上演。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会在为期5天的巡游中,向世人展示最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节目。

时而奔腾化彩练,时而盘旋绽金光;动时威武如真神,静时盘踞如泰山……这是“平湖九彩龙”排练时的精彩一幕。

平湖文化馆馆长张福观介绍,平湖九彩龙入选上海世博会“浙江周”表演“顺利得出人意料”。在节目筛选时,全省各地向编导组上报了数百个各种形式的舞龙节目。“因为竞争比较激烈,本来还有些担心,结果编导组的专家直接点名要‘平湖九彩龙’参加第三篇章‘龙之魂’的演出。”

“舞龙队员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一支完全由农民和学生组成的业余队伍。”指导老师毛才耿说,“龙头”姜林发和“龙珠”李厚果,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林埭农民,一个则是从重庆迁移而来的三峡移民。

已经有25年舞龙经历的姜林发是企业保安,业余时间抽空进行排练,他说:“九彩龙去参加上海世博会,由我担任龙头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龙珠的扮演者李厚果,2001年从老家重庆迁移到林埭。他的表演时间不过3年,但由于身体素质好,协调能力强,成为了“龙珠”的不二人选。李厚果说:“现在舞龙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除了李厚果,李春林、刘凯和李昌海也是来自重庆的三峡移民。毛才耿说,虽然队伍里都是农民和学生等业余演员,但效果非常理想。“我们就等着开幕的那一天了。”

神秘园携手浙交

演绎《世博组曲》  

伴随世博会开幕,德国斯图加特、英国BBC、英国爱乐等世界一流交响乐团与中国优秀音乐家郎朗、陈燮阳、汤沐海、李云迪等都将在为期一个月的“世博交响月”中登台演奏,为世博会送上美妙的音乐与祝福。

令浙江人欣喜的是,作为第一个进入世博会的浙江交响乐团,与来自挪威的“神秘园”乐队携手,先期踏上世博之旅——这支近80人的跨国团队将在上海世博园中联合演奏《世博组曲》,实况录像将在挪威馆的巨型屏幕上24小时滚动播出。

“我对这个团队的表现非常满意,”曾执导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挪威人彼得·嘉格豪不掩饰他的兴奋之情,“神秘园超凡脱俗,这种渴望心灵飞翔的音符,与浙江交响乐团祥和、宁静的江南旋律,正是我来浙江寻找的结合点。”

双方本月17日在挪威馆进行了《世博组曲》的录制,但未满周岁的浙江交响乐团已经为此作了长时间的准备。半年前,他们用诚恳和信心征服这支欧洲著名乐队,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支进入世博园演出的交响乐团。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他们要实现的,不仅是空灵飘渺与民族格调相交融的曲风,更是北欧人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他们对年轻朝气的追求。

据介绍,《世博组曲》由“神秘园”成员之一、音乐制作人兼键盘手罗尔夫·劳弗兰特意为世博园挪威馆创作。组曲全长14分钟,在延续“神秘园”自然飘逸风格的基础上,既充满挪威民族音乐的古典情趣,又融入二胡等东方元素,近乎完美地表现出世博挪威主题馆“挪威·大自然的赋予”主题。

除了与挪威音乐界合作之外,上海世博会期间,浙江交响乐团还将与波兰和意大利方面合作,在波兰音乐会上演奏波兰电影主题组曲,与8位刚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的意大利歌唱家合作演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