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金融,如何与成长型企业“共舞”?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宁波日报 2013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发动机,但融资渠道少、融资门槛高、融资成本高一直制约着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去年,宁波国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区域,科技支行开始运行,使新科技型企业成功地获得了发展———

本报记者杨绪忠

科技金融成效初显

在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进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不可忽视的的力量。但高速发展也让这些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加严峻的“融资难”。中小微科技企业因轻资产、缺抵押而导致融资难、融资贵,最终可能因缺钱而夭折。但目前,鄞州区通过政府、银行与风投公司联动破解这一难题取得成果。

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成立一年来,专门为鄞州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立了专家联合贷审机制,开启了风险池基金贷款模式等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成功搭建了银政、银投、银保、银园四位一体的投融资合作平台。截至2012年底,与该行建立授信关系的鄞州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0户,授信金额5.7亿元,累计投放贷款4.07亿元,户均贷款在400万元以内,涉及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文化产业等领域。这些企业中有超过30%的企业是处于孵化期的科技小微企业,均为首次与银行发生贷款业务关系。担保方式突破了传统银行的判断标准,有信用贷款、银投联贷、设备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贷款等等。

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为其设计了一个以银投联贷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先期介入1000万元贷款以支持企业发展。目前企业投资2.2亿元,在望春工业园区建立的固体废弃物安全焚烧系统产业化基地也将启动。2012年,企业实现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了80%以上。

政策“给力”不可或缺

宁波高新区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早在2011年年底就成立了全市首家科技银行———中国银行宁波市科技支行。该行针对企业量身定做,推出了“科创通”等新型金融产品。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设立科技型企业“绿色审批通道”,并与包括基金公司、风投、创投、专业担保公司、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在内的各业务平台合作,提供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业务服务,体现金融服务的延伸化。目前,已与4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建立了授信关系。

谈到创办一年多来的发展经历,该行行长吕治感慨地说:“由于科技型企业高成长性同时也伴生着高风险,因而政策的支持不可缺少。”

去年年底,宁波高新区出台了针对科技金融的专项扶持政策,其中,对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的,最高可获担保费用补贴500万元。

下一步,宁波高新区将继续在政策引导和服务方面为科技金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具体内容包括:确保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和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扩大引导基金规模、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保险保费补贴机制,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金融机构的风险。

为支持科技银行的发展,鄞州区财政也于去年初专门出资1000万元,利用金融的杠杆放大效应,通过银行信贷形式,使更多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区科技局还斥资1000万元,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对科技支行、担保公司、贷款的企业提供补助和贴息,帮助企业和银行共同化解风险。

多方发力方可见成效

据了解,自我市实施科教强市“一号工程”以来,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创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拥有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800多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家;拥有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

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主任田剑英认为,对需要资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只是一味给钱。要了解企业的实际和需求、对症下药。面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对资金的不同需求,只有加大改革,不断创新,做好与金融的无缝对接,才有可能使企业真正受益。参考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可尝试走“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上市培育”路线。

宁波国家高新区是国家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区域。今后,高新区将通过政府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组建金融服务公司,与科技和金融合作专业支行一起,整合多方金融资源,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投资广场和创新港的内涵和影响力,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和资本项目对接平台;积极争取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打造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平台。

“新平台将会大大提升我市科技金融水平,为成长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新区管委会相关人士说。

延伸阅读

科技金融的“杭州模式”  

近来年,杭州市以投融资平台建设为中心,以市创投服务中心、政策性担保、创投引导基金三大体系建设为保障,引导各类资本要素向科技型企业、向杭州大力发展的十大产业集聚。从而形成了科技金融的“杭州模式”。

2008年4月,杭州市政府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扶持商业性创业投资企业,引导社会资金对科技型初创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该基金总规模10亿元,截至2012年10月底,阶段参股合作创投投资项目金额为1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联合投资16亿元。通过二级放大,引导基金阶段参股实际放大倍数达到8倍。另外,通过跟进投资,带动社会投资6.133亿元,放大倍数达到7.6倍。

(杨绪忠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