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升级
张承志、袁杰生代表说,要鼓励企业加强研发设计、品质管理、品牌建设等高附加值功能建设,支持企业组建省级研究院,鼓励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对引进技术或知识产权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贺波代表说,应定期编制和发布更加符合我市实际的招商引资项目指导目录,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环境友好的产业化龙头项目,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或地区总部、金融投资、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项目。
陈鸿海、黄新华代表说,要加大激励企业自我改造的政策力度,把按市场评估协议价补缴的土地出让金部分奖励给企业。加大金融创新支持力度,通过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稳步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投贷保联动”试点、建立县级再担保公司等举措,努力缓解中小微企业担保难、融资难。
翁振涛、金亚东、邵金耀代表说,要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扶持区域科创中心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胡明杰、陈正明、叶建荣代表说,要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科技人才周”、企业科研和管理骨干培训、技能大赛等活动,帮助企业集聚创新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完善对高端人才、企业技能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机制,创新培养载体。
卞吉安、奚明代表说,要加快“腾笼换鸟”,积极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加快促进城市功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把节能减排压力转化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动力。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改和“低产田”改造,努力提高发展效益。
孙荣光、毕伟国代表说,要扶持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创新购物模式,坚持实体与虚拟“两个平台”同步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坚持特色发展
打造海洋强市
黄荣程代表说,宁波缺乏一个像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这样的发展平台,希望宁波对现有行政区域进行整合,规划统筹“三江时代”向“三湾时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推进,打造一个带动宁波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刘彬代表说,要最大化地利用宁波港的巨大口岸优势,大力发展以口岸优势为核心的产业,鼓励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研究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和奖惩机制,将宁波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港口城市。
陈志清代表说,要将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和有关重大项目纳入省级规划建设,将三门湾区域升格为省级产业集聚区,在港口建设、基础设施配套、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李关定、陈爱武、张可代表说,要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起点推进浙江省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和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高水平创建全国海洋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县,加快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市、县合力推进融资、基础设施投资等基础性工作,尽早形成“政策洼地”和区域发展框架,快速集聚对台经贸合作项目。
潘群威、钟康明代表说,要增设镇海物流枢纽港通关服务中心,支持和督促口岸服务单位及宁波港对外服务窗口入驻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即镇海通关服务中心),不断优化口岸服务环境。
金文姬代表说,要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丰富海岛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宁波海岛旅游品牌。
陆永备代表说,要适度发展远洋渔业,寻找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水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和提升养殖品质,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设立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提升初级水产品的附加值。
周青法代表说,要明确10公顷以下小面积用海规划方式,建立类似于土地的海域储备机制,减少海域使用纠纷。尽快建立海域资源的估价体系,设置完成海域资源市场化的必要条件。
列席会议的吴洪宝同志说,应加大渔民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加强渔船的建造管理,防止超大马力渔船下海作业。建议加强海区管理,明确责任范围,避免海上渔民冲突事件发生。
坚持统筹协调
推进城乡一体
赵银海、王瑶代表说,建议把加快四明山区域科学发展上升到市级战略层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划纲要及各项专项规划,完善生态补偿及考核办法,探索建立按森林面积、流域集雨面积,以及生态建设和保护标准质量进行补偿的办法,鼓励生态休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沟通四明山区腹地、北接杭甬高速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甬金高速的高等级公路。重点发展梁弄、溪口两个中心镇,使其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型小城市。
单谟君代表说,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要做到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并重,建议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建立风景名胜区保护专项资金,并对农民转产转业、下山移民加大政策倾斜和财力保障力度,做到“转得顺,移得下,富得起”。
励大恩代表说,建议充分发挥象山滨海滩涂资源及旅游资源优势,将象山打造成宁波市的滨海新区,使宁波城市发展从“三江口时代”向“滨海时代”迈进。
莫志梁代表说,建议及早谋划杭州湾跨海高铁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工程,统筹余慈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段青源代表说,宁波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偏弱,建议适度调整优化行政区域格局,拓展中心区域的发展空间,增强中心区域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
汤宏斌代表说,建议将鄞州滨海区域纳入市级整体政策的统筹范畴,享受与北仑滨海新城、梅山保税港城等同等的政策待遇,统筹推进象山港湾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张秀英代表说,要着眼“大北仑”的发展建设,将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区纳入“大北仑”进行统筹考虑,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发展合力。把北仑滨江新城列入市级重要发展区块,实现“规划共绘、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尽早完成出海口甬江岸线整治,建设滨江大道。
吴宗良代表说,建议进一步明确国有土地出让范围,合理界定事权责任,科学安排市统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部分,保障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处于合理水平。
坚持文化引领
共促社会和谐
葛桂娣、史习明代表说,要加强社会人文环境建设,从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加强引导,助推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有效推动“美丽宁波”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
吴以刚代表说,要从空间上统筹平衡特色街区的规划布局,规范特色街区的建设管理,重点加强商贸、旅游、文化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徐铁峰、王纪跃、徐正代表说,要挖掘、抢救、保护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提升宁波的旅游文化品位。
王星平代表说,要充分发挥象山影视文化产业区功能,批准设立宁波市影视文化产业区,将产业区列入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
孙竹影、吴军、王维和代表说,要加大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融资体系,组建或培训专业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对文化企业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
竺培勤代表说,要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多渠道的项目投资、服务供给和人才培养方式,繁荣农村公共文化事业。
胡宇、章伟文代表说,要紧密结合“智慧宁波”建设,建立市级层面的网络民生服务联动参与机制,切实提升动态信息的发现、研判和处置能力。
徐维郎、王宁芳、胥洪宇代表说,要搞好统筹规划、协调对接,重视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组织功能,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李青萍、叶飞、张亚平代表说,要增强农村(社区)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力量,积极动员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并化解民事纠纷。
陈荣平、袁霞萍代表说,要尽快理顺跨区域道路的管养体制,规范交通安全标志,确保道路顺畅。
陈予善代表说,应开展专项工程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加强对私自改装、私自加高加宽等违法行为的源头管理。
钱旭利代表说,建议加大对美容院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经营的美容院的查处力度。
坚持生态立市
建设美丽宁波
陈燕萍代表说,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李立峰代表说,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天然气经营,加快汽车燃气站建设,推广天然气汽车改装,减少空气雾霾现象,还百姓一个蓝天。
陈建宏代表说,要完善全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加强大气颗粒物污染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好空气污染。
陈旭、翁燕波、翁明光代表说,要加强工业废气、汽车排放的治理,对汽车总量进行科学控制,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加装尾气处理装置,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许国章代表说,要重视村级水站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
杨卫平代表说,要加强对“三江六岸”河道排污口的管理,设立明显的排放标示牌,确立责任人并提供举报电话。
莫菊妃代表说,要在城镇附近和风景秀美的路段设置透明式隔音屏,使其在降噪防尘的同时,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崔耸代表说,现有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建议试点建设地下污水处理厂。
俞后法代表说,农村、山区因种植花木产生水土流失,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要采取有效举措,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王盛俊、黄伟君代表说,要尽快出台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处理。
罗文龙、赵国行代表说,要大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节水型器具、节能灯具和电器,提升公交设备和服务水平。
潘峰代表说,要设立象山港环境保护基金,推进象山港区域的保护和利用。
童青燕代表说,要加大对国华电厂温排水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尽快实质性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陈海林代表说,象山是我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要加强立法保护,出台相应条例,设立实验区建设专项基金。
胡震珍代表说,要建立全市范围内的户外活动空气质量预警联动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微博等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告。
崔召春、陈雷代表说,要科学控制石化企业的集聚密度,确保科学适度,保证区域排放总量达到国家标准。要做好石化项目和石化产品的舆论宣传,消除群众“一谈化工,就是污染”的恐惧心理,加大对周边大气、水体、土壤的环保监测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席伟达代表说,镇海区省部属大工程大企业较多,给镇海区的生态环保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建议建立大工程单位生态环保补偿机制,制定生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和环境公共服务财政补助政策。
坚持民生优先
增进人民福祉
项扬舫、周安民、徐娣珍代表说,要进一步统筹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议在小学推广使用轻便、环保、先进的“电子书包”。建议实行省一级重点高中择校生招生按填报志愿录取。
范云代表说,可以考虑适当延长中小学寒假假期,根据不同学段确定不同放假时间,促进师生身心健康。要加大投入,推进公办幼儿园的规划与建设,健全对民办幼儿园财政拨款的监管机制,提高非在编教职工待遇,稳定保教队伍。
林桦、施文娟代表说,宁波要争取创办海洋类大学或者其分校,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以及浙江海洋大学的联系,积极争取获得他们的办学支持。
宋菊萍、董静波、胡秀华代表说,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投入补偿机制,深化改革预算管理。同时,要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镇级卫生院医疗设备的投入和更新。鼓励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和政策保障。
忻吉良、唐倩如、顾坚苹代表说,建议制定更加符合市情民情的基本药物改革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强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采购配送环节的监管,规范零售药店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医保政策上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倾斜,引导慢性病患者的常规就诊、配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要研究解决行政村内村卫生室人员编制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中青年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
柯武恩、孟伟建、贺迪娜代表说,要建立推广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坚持养老服务“多点布局”,“多腿走路”,“多层服务”,真正形成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衔接。要进一步规范福利企业辞退残疾人的行为,出台政策,解决离职残疾人的后续养老保险问题。
梁孟丽、安学君、林萍代表说,要加强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设立专项的“食品公益检测基金”,帮助普通市民对问题食品进行检测。尽快实施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行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形成监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互相配合的监管模式。
周昌林、方宇代表说,建议尽快研究编制并实施宁波低碳出行系统建设规划,推进公交专用道和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建设,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改善自行车通行条件。认真开展水上交通可行性研究,努力缓解交通难题。完善轨道交通规划编制,考虑溪口设站问题。
陈云升代表说,要不断完善城乡公交网络,科学设置站点,合理安排班次,实现广大农民到县城、到城区“零距离”换乘。每年增加出租车的投放量,各出租车公司实行错时交班,探索采用公交管理办法替代出租车企业化运作,减轻出租车承运人的负担。
杨备训、曹敬之、徐文卫代表说,要建立全市危旧房屋安全监控长效机制,健全对危旧房屋监控、检测体系,实行危旧房屋监控和改建信息公示制度。设立危房维修和处置应急专项资金,加大危旧房排查力度,加快老旧城区改造步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