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宁波畅交通挥出大手笔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宁波日报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

目标:通过两年时间完成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市区服务网点达到600个,投入公共自行车1.5万辆。

去过杭州旅行的市民一定对环西湖自行车津津乐道,很多人盼望着宁波也能推行方便休闲的公共自行车。   

昨天的会议透露,我市今年正式启动这一民生工程。交通部门将统一编制市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确定服务网点的用地位置,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预留空间。 

公共自行车如何设置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对此,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公共自行车将以方便与常规公交、轨道站点的接驳换乘为前提,重点服务人流集散量较大的居住区、商业区、文体中心、医院、学校等地方,兼顾旅游休闲健身需求,分期分批落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任务,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不断完善服务网点。“一期工程重点满足城市核心区及东部新城区域市民的日常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我市将吸收国外以及其他省市的经验,公共自行车将采取“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平台”的运作模式,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点间的通租通还。  

关键词:都市圈城际铁路

目标:谋划宁波与其他城市间的城际铁路,推进都市圈城际铁路立项。  

去年9月,长三角地区首条快速市域铁路———上海金山铁路通车试运营。这一创新做法受到各地关注。昨天的会议透露,我市正在围绕全域都市化抓城际铁路前期规划。

都市圈城际铁路作为城市内的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类似于城市内的轨道交通,一般在地上开行。相较于传统的公路客运,市域轨道由于有专线轨道,更为快捷舒适,而相对于传统的火车,它的开行频次密度更大,更加公交化。  

“城际铁路将推进全域城镇化、都市化,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和市民生活品质提供支撑。”市铁路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市铁路建设指挥部正在完成铁路总图规划编制,谋划宁波与其他城市间的城际铁路。同时,推进都市圈城际铁路立项。   

记者从去年9月公布的《浙江省铁路网规划(2011-2030年)》中看到,远期我市将建宁波至余慈(新建92公里)、宁波至奉化至宁海(新建75公里)、宁波至象山(新建65公里)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加强宁波市区对周边重点县市以及杭州湾新区辐射能力。  

关键词:公交优先

目标:2015年年底之前,我市将形成“七横五纵”公交专用道网络。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中,我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一直排名靠后。今后几年,我市将抓住“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建设这一契机,改变这种尴尬。

今年,全市建成公交首末站5个,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100个,新辟优化公交线路50条,中心城区公交车GPS安装率达到100%,全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力争达到16%。推动公司化改造和规模化经营。  

大市范围,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步伐,优化提升余慈片区全域公交化水平,推进南三县公交一体化发展,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率突破70%。

《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方案》明确,为加快公交车的奔跑速度,今年市区新开辟公交线路10条,优化公交线路20条,完成市区至余慈公交化线路改造。2015年底之前,我市将形成“七横五纵”公交专用道网络。建成环城西路、中兴南路—钱湖北路等公交专用道。研究并推动南、北外环快速路、中山路、联丰路—柳汀桥—药行街—百丈路、兴宁路等公交专用道建设。推出市区公交1小时免费换乘措施,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关键词:高速铁路

目标:杭甬客专年内开通,新南站10月竣工。  

临近春节,很多工地开始收尾,但是新南站的施工场地依然热火朝天。“奋战五百天、开通新南站”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根据计划,春节前,新南站站房主体将基本结顶,今年6月底,场站工程基本完成,南广场、轨道交通和市政道路等配套工程初具形态;到10月铁路宁波新南站建成竣工,南广场和市政道路具备使用条件,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具备开通条件,而到2014年12月完成北广场和全部配套工程建设,铁路宁波新南站交通枢纽全部建成。  

此外,杭甬客专铁路静态验收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联调联试,预计年内开通。

关键词:快速路网

目标:形成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为支撑,支路网为补充的城市道路路网体系。

“仅有一条机场高架,没有连线成网,未能发挥快速路网的作用。”在机场高架开通之时,市民表示了这样的遗憾。

现在,南、北外环快速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此外,我市还将启动世纪大道快速路改造,强化东外环快速路功能整治,与机场快速干道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快速路网骨架。

到2015年,我市还将实施桑田南路(永达路-长寿东路)、沧海路(昌兴街-兴宁路)等16条断头路。开工建设新江桥、永达路桥(鄞奉路-宁南北路)等重点过江通道,加快推进新典路、四明路、院士路、中兴路等过江通道前期。提升惊驾路(外滩大桥-朝晖路)等瓶颈路段。

“快速路网建成后,车辆不需要进城穿梭,从而减轻市区道路压力。”市住建委负责人介绍,到2015年末,世纪大道快速改造工程将基本建成,同时结合区域开发,优化主次干道体系,完善支路网,启动邵家渡桥、西洪桥等过江通道建设。   

关键词:管理“软硬兼施”

目标:建设智能化的城市交通运行管理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发展需求。同时,利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措施,促进交通方式结构优化。

汽车总量要不要控制?单双号限行是否可行?有条件的学校能否开行班车?……市民对越来越多的车辆表示担忧,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

记者从治堵方案中看到,不少合理化建议将被采纳。

如优化区域交通组织,重点推广单向交通;实施交通流量均衡措施,实施禁左、空驶车辆限制等管制措施;优化城市货运交通组织。 

再比如,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和单位班车服务,扩大错时上下班范围,有条件推行弹性工作制。研究拥堵收费、“单双号限行”、提高停车收费等措施限制小汽车出行的政策。  

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研究实施道路拥堵费,所收费用全部用于公共交通发展和道路建设。 

另外,还将在不违背公平原则和不挫伤机动化早期居民拥有小汽车积极性的前提下,适度开展机动车总量调控,从源头上控制机动车的过快发展。

新闻链接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将达210亿元

昨天召开的全市交通发展领导小组暨铁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传来消息:穿好公路、杭甬客专、铁路新南站等重大交通项目将在今年竣工。 

据悉,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1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1.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00公里,新增铁路里程65.5公里。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45万标箱。

今年将确保完成重大在建项目25个,其中穿好公路、杭甬客专等项目实现建成通车,铁路宁波站等项目正式投用。实施重大前期项目45个,其中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连接线和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力争开工建设,浙江沿海高速石浦连接线完成工可批复,杭甬高速复线一期完成工可上报。  

此外,交通部门还将推动智慧交通云平台、智慧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三大项目,投放(更新)天然气公交车400辆,更新油气双燃料出租车1200辆。

(包凌雁 傅晓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