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龚哲明)根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日前向社会公布在2012年12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对2012年依法行政工作和重点开发区域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我市2012年依法行政工作提出建议
提高意识 规范行为
加大地方性法规执行力度
本报讯(记者龚哲明)记者近日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获悉,出席和列席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的人员建议,市政府要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加强对地方性法规的执行和配套规定的制定工作。
2012年12月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书面审议了关于我市2012年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
审议中,出席和列席人员普遍认为,2012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决定》等文件精神,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行政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纠纷化解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为抓手,有力地推进了依法行政工作、提高了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能力。2012年我市推选的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项目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
出席和列席人员还提出三方面具体意见建议:
———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发挥公民、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我市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要在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方面下功夫,一些重大建设项目、民生工程等项目要特别注意履行法定程序,广泛征求公民、利益相关人的意见,让群众参与、了解,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专家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方便和鼓励专家学者真正参与政府重点工程、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政府依法决策中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减少行政不作为行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市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总体是比较好的,但还应该解放思想,增强依法行政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在转变执法理念和方式上下功夫,避免“运动式”执法。要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进,行政乱作为现象明显减少,同时要警惕行政不作为、程序违法等现象的增加,减少个别行政执法机关存在的履职缺位、执法不严、程序违法、处罚不公、行政不作为、互相推诿等现象。
———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性法规的执行和配套规定的制定工作。我市依法行政工作每年都有一定的推进,但我国政府整体依法行政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立法的初衷往往在执法过程中难以得到体现,执法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性法规的执行力度,使地方性法规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要重视对政府规章的执行力度,加强检查与监督,要认真查找部分政府部门对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的深层次问题,切实找到问题源头,解决执行不力的问题。要进一步做好地方性法规配套规定的制定工作。配套规定的制定关系到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和法规的执行力,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尽快制定。如有的配套规定确无制定必要,应及时提出修改相关规定的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我市重点开发区域建设情况提出建议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美丽宜居宁波
本报讯(记者龚哲明)记者近日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获悉,出席和列席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的人员建议,要加强规划统筹、合理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宁波。
2012年12月25日至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我市重点开发区域建设情况的报告。
审议中,出席和列席人员普遍认为,我市开发园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勃勃生机和巨大创造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企业转型升级、出口引资、增加就业、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规划管理不科学、产业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统筹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系统规划、科学实施,积极推动开发园区向更高目标发展。
出席和列席人员提出了四方面具体意见建议:
———要加强规划统筹布局。市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议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协调小组,从整体来考虑研究,把各重点开发园区建设纳入“一盘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推进、联动开发、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区域规划,狠抓落实,充分激活各开发园区的发展潜力。要明确各开发园区长远发展方向及阶段性工作目标,在空间上重新谋划产业布局和分工,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避免出现同质同类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要加强对开发园区的政策引导,在对一些高端、新兴产业项目给予适当政策支持的同时,对一些特色传统产业和生态保护的开发园区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推动各重点开发园区的全面发展。
———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园区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持续动力。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向“内生创新”转变,经济结构向“二产主导、三产并重”转型,产业层次向“高新高端”升级,全力提升产品质量,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技改力度,促进传统产业项目转型升级。对一些既不能转型提升又不能降能降耗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行限期淘汰。要严把“进口”关,按照“新兴、高效、低碳、环保”的方针,大力引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高端产业,努力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集约型发展。
———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市政府要利用好国家用地指标,将更多的建设用地用于开发园区,调整和优化开发园区用地结构,提高开发园区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要鼓励各开发园区和区内企业盘活土地存量,挖掘区内企业的土地潜力,积极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要利用好置换土地,可通过旧城改造、村庄撤并、盘活破产企业、整治废弃矿山,把更多的建设用地置换成工业用地;要建立低效用地、闲置用地退出机制,对长期闲置土地要依法收回。要创新思维,在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创新筹资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等各种社会力量,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及时吸纳资金。要在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充分发挥政策引导、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的积极性,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的优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加强园区水网建设管理,通过打通断头河、安装排污管等办法,切实保护好水资源。下大力气整治大气污染,特别是对炼化、钢铁、电力、电镀等大项目,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重点企业、敏感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此外,对环境承载量要科学评估,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市环境质量情况。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努力增加园区绿化面积,多种树,少铺草,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宁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