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宁波日报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深一度·“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十二问(下)

九问

如何激发“细胞”的创新活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从其实际效果来看,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到位。

“这与宁波以出口为导向的民营经济结构不无关系。”刘兴景认为,宁波技术创新的底子相对薄弱,大量民营企业以贴牌加工起家,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企业满足于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而没有真正花功夫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力量。

前几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让不少企业开始警醒,但由于基础差积累少,企业自身没有强大的研发队伍,难以高效地组织集成开发,创新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也以跟踪模仿和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企业最贴近市场,理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刘兴景说,在多元化的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有优势,而企业的优势就在于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研发和技术集成,提供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宁波的创新驱动战略,关键是要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把每一个‘细胞’的创新活力都激发出来。”刘兴景说。

十问

政府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

市委关于强化创新驱动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减少政府对微观创新活动的干预”。那么在宁波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中,政府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而有所为有所不为呢?

“减少对微观创新活动的干预,并不意味着政府功能的弱化,而是一种职能的转型。”刘兴景说,从“运动员”变身“服务员”后,政府将集中精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把那些长期被扭曲的供求关系调整过来,把那些影响全局的“短板”尽快弥补上。

“包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创新的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市场服务体系、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等,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创新的土壤环境。”刘兴景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设立半导体产业创新联盟,一举抢占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霸主地位,十年后,美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借鉴了对手的创新联盟形式,又重新夺回全球霸主位子。

“历史证明,产业创新联盟是推进创新的有效途径。”刘兴景说,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基于市场自下而上形成创新联盟,通过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服务,共同打破产业升级的技术瓶颈。

十一问

如何打造宁波版的“科技城”?

正在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有不少宁波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把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纳入省创新驱动战略。

新材料科技城是市委在创新驱动相关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的创新集聚区,被称为宁波版的“科技城”,其目标是在5至10年内建成集研发、设计、中试、科技金融、孵化服务、产业化于一体的新材料科技城,成为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科技创新核心区。

“在宁波重点培育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是最有基础、最有潜力的产业。”市委创新驱动相关政策起草小组成员、市发改委规划和区域发展处何竹明说,近年来,宁波吸引了中科院材料所、兵科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集聚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把新材料产业培育成一个千亿元级产业。

“所以,依托现有产业与科技优势,依托国家高新区、高教园区等平台优势,宁波打造国内外有影响的新材料科技城,是完全可行的。”何竹明说。

近年来,宁波国家高新区在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的同时,通过建立分园的形式,与各县市区开展了对接,架设起创新资源辐射的新通道。何竹明认为,这也是推进创新集聚区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要增强各类科技型、创新型园区与开发区、产业基地的对接,推动成长型、创新型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十二问

如何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未来几年,宁波将继续实施“3315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对入选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个人最高100万元的经费资助。

“实现创新驱动,人才是核心要素。”何竹明说,没有一个适应创新需求的人才支撑体系,创新驱动就无从谈起,“要大力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创业创新的发展机制,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由于历史原因,宁波本土高校科研院所相对较少。近年来,我市通过“3315计划”、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等,吸引集聚了一大批紧缺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

“人才的引进是第一步,关键还要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具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城市吸引力怎么样,人才往往用脚投票。”何竹明说,此次市委创新驱动战略提出,到2016年,要实现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其意义并不仅限于增加一名院士,而在于这标志着宁波真正形成了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本土环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