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制度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地方人大必须按照十八大精神要求,巩固完善,开拓创新,在加强人大制度上投入更多精力,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发展,保障人大机构及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
近年来,我市各级人大在制度完善与创新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效。政府实事工程票决制、代表网上联系群众、代表建议办理督办合议制等等,都成为推动本地人大工作、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功典范。为全面总结我市人大制度的创新工作,促进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加速推进我市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政权》专版开辟了“创新制度,规范履职———我市地方人大制度创新工作经验系列报道”栏目。稿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展现各级人大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创人大制度创新工作新局面的实践和成就。欢迎各级人大组织来稿。———编者
“近年来,有关人大工作的监督法、选举法、代表法等相继颁布,为完善和创新人大工作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江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海平从贯彻实施法律的角度表述创新人大工作制度的必要性。他说,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人大工作怎么做,制度创新和完善十分重要。有制度做保障,依法履职才能落到实处。近年来,江东区人大坚持一系列制度创新,各项工作有声有色。
“两表决一评估”让监督更有力
自从《监督法》颁布后,江东区人大常委会就把规范监督权行使,提升常委会审议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逐渐形成了“两表决一评估”的常委会监督审议机制。
“‘两表决一评估’,让我们压力很大!”经常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海平这样说。以往常委会的一些审议发言缺乏深度,后续监督不到位,相关单位对审议意见不重视。而“两表决一评估”实施后,他们明显感到了不同。
“两表决一评估”,就是区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某项工作,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形成审议意见草案,经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通过后以常委会文件发出,要求“一府两院”研究处理。“一府两院”须在两个月内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并经常委会组成人员再次表决后,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视情况作出决定,对有关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进行评估。这项机制的建立使常委会的监督更具针对性和连贯性,让“一府两院”切实感受到了人大监督权的威严,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目前,江东区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专项工作均采取“两表决一评估”监督审议机制,已相继审议了生态区建设中水环境整治等议题近20项。去年,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法院、区检察院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内部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审议意见情况进行评估,标志着这项制度日益成熟。
“五步法”规范代表建议工作流程
“你如果把焦点集中在针对加大发明专利转化应用这一点上提写建议,效果或会更好。”在1月初白鹤中心组代表建议初始交流会上,金希耀代表对同组的崔惠明代表如是说。
提出建议是人大代表履职的法定形式之一,对建议的处理也是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江东区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由“督办合议”延伸发展,创造出一套被称为“五步法”涵盖代表建议处理全过程的机制。这套制度以代表培训为起点,包括了初始交流、跟踪视察、督办合议以及功效评估。每年12月前后各街道中心组组织培训,以本年度代表建议为例,通过案例剖析向代表传授建议提出的格式、切入点等知识规范。每年人代会召开前,代表以中心组或小组为单位集中交流拟提出的建议,集思广益互相促进,经过一场“头脑风暴”,建议的质量得到提升。建议交办后,组织代表及时跟踪视察了解办理情况。对于部分办理有难度、进展较为缓慢的建议,及时启动督办合议程序,由多名代表集体商量讨论,客观作出合议意见,供提出建议件的代表采纳并反馈承办单位。建议办结后再对办理的成效进行评估。“五步法”实施以来,江东区的建议解决率稳步提升并连续数年保持高位。
创新没有止境。区人大常委会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出了“集体面商”机制,不断丰富“五步法”的内涵。2012年6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就涉及江东交警大队职责的18件建议进行集体面商。这一罕见的“大动作”引起了有关单位的重视,市交管局领导、江东交警大队的班子成员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面商,有力推进了学校周边交通监管、滥用远光灯整治、合理设置交通隔离栏等影响群众出行安全问题的解决。参加集体面商活动的代表难掩兴奋:“从来没有过这么提气的履职活动,集体面商让我们代表提建议腰杆更直了!”
实事工程让百姓“点菜”
“今年的政府实事工程做哪些项目?是打造放心餐饮工程还是免费无线上网工程,是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工程还是启动建设区文化馆?这得代表说了算!”于海平主任在采访中说。“票决的做法让政府在办实事过程中融入了民意。”
2011年,江东区人大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县区级层面政府实事工程票决机制———“五可一票决”。按照这一机制,每年年底由区实事工程领导小组向区直属单位、各街道办事处、社会各界公开征集项目,初步筛选后形成12个候选项目,交由区人大代表票决,确定其中10个为下一年度实事工程项目,实现了项目设置可选。项目实施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安排两次专题视察,确保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实现了项目进展可查。项目实施过程中,代表可视情况提出项目调整的意见,实现了项目调整可动议。项目完成后,区人大常委会向全区发放测评表,对项目进度、项目质量进行满意度测评,实现了项目结果可评。项目建成一段时间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项目成效,实现了项目成效可检验。“五可一票决机制”的推行,把实事工程选择权交给了人大代表,尊重了人民代表大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顺应了代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的意愿,同时也推进了政府公共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使政府惠民实事项目更具针对性,杜绝了“拍脑袋工程”。
经过两年的实践,“五可一票决”机制已经在江东生根,其效果一是群众满意度高,区人大常委会在对2012年度政府实事工程完成情况的满意度测评中,回收的763份测评表,对10项政府实事工程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在90%以上。二是各街道、部门提出政府实事工程备选项目的热情高,2013年区实事工程领导小组共征集到26个项目,远远超过前两年。“把实事工程真正落在了老百姓最现实的民生建设上,我们欢迎!”不少群众高兴地说。
【记者附言】: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制度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也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充分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制度建设上以规范运作、注重实效为目标,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有序推进了常委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一是围绕提高审议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两表决一评估”,改变了过去那种“议而不决”和“议过就了”状况,提高了常委会的审议质量,增强了监督实效;二是围绕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制度建设,凡涉及本行政区域内属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实行“五可一票决”;三是围绕代表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五步法”,不断完善代表工作制度,进一步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
制度建设是人大工作永葆生命力的根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自身工作发展需要的、科学的制度体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