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飞
历史文化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的有效途径,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是传承和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加快美丽宁波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宁波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村落。我市历来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开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推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批具有相当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被重新发现,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调查研究不断深入,保护开发措施日益健全,政府、社会、个人合力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的氛围逐步形成;同时也应看到,尽管我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基础良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自然损毁现象严重、人为破坏时有发生、民俗文化遗产传承困难、人才资金保障不足等难题。我们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宁波传统文化负责、对农民群众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切实做好保护开发工作。具体而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努力:
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是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工程,政府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工作扎扎实实展开。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市级可以参照省里模式,以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为载体,落实专门机构,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进一步明确县级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中的主体责任,认真编制保护开发总体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推进措施,明确目标,落实任务,保障要素。一些历史文化村落较为集中的镇(乡、街道)应成立专门机构,落实队伍、资金和物资,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研究探索有效开发机制。历史文化村落所在村则须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直接作用,落实专门人员做好保护开发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科学编制规划。做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开发工作,必须高标准、高起点地搞好规划。各县(市)区应修编完善县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总体规划,明确保护、开发对象。对古建筑分布较多、价值较大、自然生态优美、民俗风情独特的历史文化村落,要逐村编制保护利用规划。规划内容既要包括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应筛选确定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重点村,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一定建设用地指标,推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工作顺利启动。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制定有效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古建筑、地方历史文化培训,着力培育一批精于古建筑修复、民俗文化研究的专家能人。
二、分类实施保护开发
不同村落、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各不相同,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中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方式,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实施保护开发。
第一类是需要进行严格保护的村落,这类村落通常历史遗存丰富、古建筑保存完好、生态环境脆弱。对于这类村落须明确政府为责任主体,严格措施,加强保护,禁止随意进行开发建设,禁止村民随意拆旧建新。对村民的合理建房需求,可以通过异地安置、下山移民等多种方式予以满足。对于其中规模较小的村、空心村等积极实施整村搬迁,既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又提升村民生活水平;第二类是需要进行整体性保护开发的村落,这类村落通常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生态环境承受能力较强、村内居民数量较多。对于这类村落须结合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着力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完善村落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村落人居环境,形成保护、整治、开发的良性循环;第三类是需要进行资源整合的村落,这类村落通常历史遗存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文化价值相对较低。对于这类村落可以通过迁建的方式,实现古建筑的相对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吸引力。
三、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为契机,在多个方向上加强探索研究,努力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促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与村民生活水平提升同步发展。
一是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对列入政府保护范围的历史文化村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专项补助,增加村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具备开发条件的历史文化村落引进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影视文化业、高端房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富民强村;二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有序推进古建筑、古民居的确权登记,赋予农民完整的房屋产权。探索实践古建筑、古民居适度流转机制,完善市场中介服务,实现古建筑、古民居的优化配置,促进有效保护,变农民的潜在资源为现实收益。加强民间文艺挖掘,活跃民间文化市场,推动一批有活力、有价值、受欢迎的民间文艺在市场中重新焕发生命力;三是优化人居环境。以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为载体,统筹安排“三村一线”创建、农房“两改”、下山移民、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等整治建设工程,改善历史文化村落的环境面貌,显现历史文化村落的田园意境。
四、形成保护开发共识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纵向涉及各级政府和村落农户,横向涉及多个部门和社会各界,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合力推进历史文化村路保护开发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大力增强村民保护开发意识。通过政策宣讲、地方历史文化培训、村规民约等多种途径,使村民真正认识到历史文化村落的价值,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保护,有序进行开发,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在建筑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两个层面齐头并进;二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展览、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向社会各界传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切实防止把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看作是简单的“农村城市化”与“旧村现代化”,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等同于“只保不建”或“只保建筑,不保文化”,保留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市委农办副主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