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巨变70年 消费亮新颜

2020年12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9-09-27 00:00:00

岁月流金,70载新中国日新月异。国庆将近,亿万儿女同期待辉煌盛典。

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催生着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催生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追求个性与品质。艺术家感叹“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从“锅碗瓢盆交响曲”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从高楼林立的城市住宅,到一分一毫的精心装修;从一手掌握的海量资讯,到说走就走的远行……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消费中感知潮流,在日常中体会巨变。

《品质生活》于本月先后推出的国庆特稿《科技渗透消费生活 移动终端构建现代生活新市场》及《巨变70年 消费亮新颜》,试图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日常消费中去捕捉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的凤毛麟角,以管中窥豹的方式留下一些痕迹,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广大的读者分享。

本报记者 章兵兵/文 苏巧将/摄

今年的国庆节即将到来,这几天,在外经商多年的老郑因为孙女在国内的婚礼回国探亲,来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市区五马街,看到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场景,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老郑无不感慨:“小时候家在农村,生活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在拿着手机刷二维码就能买东西,还能用手机做这么多事情,感觉是从古代一下子穿越到了未来科幻世界!”

过去的70年,温州市民的消费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国庆节到国外旅游“买买买”、下班在小区里的百姓健身房锻炼、周末去影院看部国产大片,商品从匮乏到富足,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消费理念不断升级换代,食品供给不足、品种单调的时代永远停留在了记忆之中……

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消费在各行各业内实现优化升级;节日经济、单身经济、夜经济,追求生活质量培育出更多新兴市场;全民化、品质化、多样化、创新化、数字化,消费生活时刻令人激动又充满无限想象……

从“四大件”到“N小件”

直到现在,在一些市民的家中,还依旧保存着父辈年轻时留下的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甚至是缝纫机,这“三转一响”,曾经承载着无数温州市民对生活的理想与满足感。随着经济发展腾飞,温州人的“四大件”也不断发生着更新换代,社会商品和生活需求的极大丰富,让“四大件”变成了如今的“N小件”,数量与种类的巨增,浓缩了我市家庭消费从温饱到小康的时代变迁。

根据国家统计局上个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直到1980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32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仅0.4台。“上世纪80年代家里买的小电视机,只有几个频道,没有遥控器,冬天得起床手动换台,特别冷。”市民詹先生对那段往事记忆犹新。

现在,詹先生家里用的是国产品牌的4K智能超薄电视,通过语音就能调台,再也不用经受冬天的寒冷。同时,詹先生家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都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会生活的他还为太太买了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并且有了一个全方位智能化家居生活的新梦想。

曾经的“四大件”,缝纫机已经很少再用到,手表和收音机的功能被手机所取代,自行车摇身一变,成为风靡世界的“共享单车”。此外,根据2018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市车管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我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58.4辆,今年1-8月,全市狭义乘用车上牌量122283辆,其中豪华车上牌量26529辆。

难忘的五味和记忆的香水味

“五味和”,这个名字几乎蕴涵了温州商业文明的一整段历史,生意最旺时,因为汇集宁波、上海、福建等地的美味零食,它成为市民购买进口商品的一个窗口。“刚结婚那时候,五味和生意特别好,在那里总是会遇见熟人,糕点特别好吃。”市民郑女士记得,当时想买到新奇的商品,除了去五味和,就是让身边出国的亲戚朋友从国外带,其中,香水又是主要的伴手礼。

这几天,一场进口消费品博览会正在我市举办,展会上来自全世界五大洲的1000多款消费品齐聚,从澳大利亚的奶粉到波兰的琥珀,市民们见到的不再是购物平台上看得见摸不着的“商品”。

回顾温州市民购买进口商品的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各类百货、超市、便利店开始百花齐放,国内外品牌在此争奇斗艳,到21世纪初网购平台兴起,电商时代、海淘时代相继到来,进口商品褪去了它们神秘的面纱,从以礼相赠的珍藏品变成习以为常的日用品。

市民网购与“海购”的便利,得益于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对于网购时代具有代表意义的网络购物节,也已经兴盛并跨越了十年时间。去年“双11”当天,温州市民展现惊人消费力,全市全天交易额22.755亿元。2018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全市网络零售额1968.2亿元,居民网络消费额1127.5亿元。如今,不仅温州人买遍全球,温州制造也在卖遍全球。

“后来,我让儿子通过网购平台买到了当年自己最喜欢的外国香水,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郑女士说。

衣食住行尽在“掌”握

“喂,菲亚特!”

上世纪80年代,温州的出租车,全部都是菲亚特126P型汽车,那时,温州人管“打的”叫“坐菲亚特”。

时光流转,温州的大街小巷,早已不见“菲亚特”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手机APP即可呼叫的网约车,亲切、人性化服务的融入为短暂的行程增添了几分温度,据了解,仅如今在温州人气正旺的曹操专车平台,每天的接单量就在12000单左右。

而自主汽车品牌车型威马EX5出租车的入列,更是温州加速推动出租车运营车辆新能源化的缩影。

动动手指,出门时车在等候,各式美食即刻送达,一个个远方的包裹寄来一年四季的衣装。许多温州人的家里已经“淘汰”了电话,小小的手机变得无比重要和“万能”,转眼间,生活从匮乏到丰富,再由复杂到简单。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支撑市民未来简单生活的是国家日益强大的科技力量。

上个月,国产华为5G手机在温州电信营业厅内开售,一大早市民便排队守候,欲抢先一嗅5G时代的芬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