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9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关于2019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议了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上半年,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奋战1161,奋进2019”年度工作主题主线,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全市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向上向好态势,预算执行平稳有序,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部分指标进度滞后,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新旧动能接续不足,要素保障问题突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等问题。此外,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也将对企业造成不确定影响。为此,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以“两区”建设为抓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两区”建设各项举措,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助三红”专项活动,进一步落实惠企政策,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五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案,加快推进产业平台整合优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及跨界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深化“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推进小微企业园运营模式创新、管理服务升级和综合贡献提升。积极发挥浙南科技城等创新载体作用,加快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实质性建设。持续推进科技企业新“双倍增”和规上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社会R&D支出占比达到2.2%以上。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制造业信贷投入,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为破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创造有利条件。
二、以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化与上海嘉定等地的战略合作和产业联动。加快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作,推进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联动发展。提速推进杭温高铁一期工程,全面推进市域铁路 S2 线等工程建设,深化沿海高铁、机场T3航站楼等项目前期,争取地铁M线获批。全力推进城市“大建大美”和“精建精美”,提升“两线三片”开发建设水平,推动项目建设早出成效。加快培育发展“月光经济”、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等,做大城市经济。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加速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谋划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
三、以优化结构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投资开放力度。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投资建设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细化已供地项目开工计划和节点。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加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等薄弱环节投入。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产业项目招引,强化“152”项目谋划落地、建设达产。积极争取围填海差异化政策支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支持清单。合理把握商住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精准调控应对,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优化海外市场布局,减少对美贸易的依赖性。推动全域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规模,争取早日获批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加快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中心等建设,进一步拓宽贸易空间。
四、强化收支政策指导约束,保障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握当前经济运行特点,科学分析财政税收现状、趋势和内外政策,正确处理好预算目标完成与争先进位、减税降费与积极财政政策、强化征管与涵养税源之间的关系。做大收入蛋糕,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及重大政策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全面深化实施绩效管理改革,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立足评价项目,强化结果应用。夯实债务化解措施,守住风险底线,做深做细前期研究,协同推进债务化解、债务发行和债券项目库建设等工作。
五、聚焦民生事业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群众获得感。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推动落实低收入农户住房即时救助等政策。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医养结合试点,深入实施“明眸皓齿”工程。继续做好“利奇马”超强台风灾后恢复和家园重建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工作体系。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夯实现代化基层治理基础,深化平安建设“护航、补短、强基、聚力”工程,全力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