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疫情之下,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今年的重点议题。当天上午,温州市政协也开展了今年首场对口协商,多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聚焦野生动物保护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政府强化工作统筹、健全保护机制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更需要提升大众对于野生动物的关注与保护意识,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成为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行者”。
如何成为这样的“倡行者”?记者采访了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温州市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相关负责人,为大家整理一份简易的行动指南。
拒食野味管住嘴
“以前,你上山打野兔吃,不属于违法,但根据最新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以后这样的行为就涉嫌违法。”谈到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动物,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管住嘴拒食野味很重要,“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的决定,凡是没有列入《目录》的陆生野生动物,一律禁止食用,为的是从立法层面上做到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态系统平衡。”
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目录》。《目录》首次明确了家养畜禽种类33种,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及配套系。其中,传统畜禽17种,分别为猪、普通牛、瘤牛、水牛、牦牛、大额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兔、鸡、鸭、鹅、鸽、鹌鹑;特种畜禽16种,分别为梅花鹿、马鹿、驯鹿、羊驼、火鸡、珍珠鸡、雉鸡、鹧鸪、番鸭、绿头鸭、鸵鸟、鸸鹋、水貂(非食用)、银狐(非食用)、北极狐(非食用)、貉(非食用)。《目录》属于畜禽养殖的正面清单,列入《目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管理。
《目录》的公布,不仅意味着《目录》之外的其他动物不能吃,也意味着温州现存的不少野生动物养殖户面临转产。
据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目前我市合法野生动物养殖户有137家,尚有存栏养殖的80家,存栏数约134万只(头),停产转业57家。养殖主要品种有竹鼠、野猪、蓝孔雀、七彩山鸡、棘胸蛙、蛇类、黑斑蛙、豪猪、黑熊、果子狸、林麝、梅花鹿、鹦鹉、河麂、环颈雉、猕猴等。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成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对辖区内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展演场所和室外放养场所进行全面排查,逐一登记建册,建立台账,暂停交易。目前,我省也在制定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体退出补偿及动物处置方案,支持陆生野生动物养殖户转产,届时将对禁食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体中贫困户和边缘户出台精准帮扶政策。”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呼吁,公众在做到不吃野味的同时,也要避免“妖魔化“野生动物。“每一种野生动物,对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拒绝野味应成为我们的基本常识。”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
因为家中养了一只鹦鹉做宠物,要被追究刑责,这是今年4月龙湾区一位市民面临的窘境。这位市民养的不是一般的鹦鹉,是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黄冠亚马逊鹦鹉,属于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物种,相当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事实上,在温州,这种情况不是个案。
今年疫情期间,全市公安系统开展野生动物执法大行动,数十家派出所出动数百警力,查获了大量涉案野生动物,其中不少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市民作为宠物养在家中。4月,仅龙湾警方就现场查获涉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董某、孙某,查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鹦鹉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黄帽鹦鹉1只。董某、孙某因涉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均已被龙湾分局依法取保候审。3月,永嘉警方还破获一起非法收购、出售400余只鹦鹉案,涉案鹦鹉多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其中一只紫蓝金刚鹦鹉售价高达25万元,经多次收网,抓获买家卖家共27人,成功斩断多条网络上收购、出售珍贵野生动物鹦鹉的渠道。
“爱护身边的野生动物,不是把它们圈养家中,而应该在大自然中不打扰它们,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性,静静观察它们就好。”长期从事野生鸟类保护的温州野鸟会秘书长王小宁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关爱我们身处的环境,就从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做起,切实保护野生动植物尤其是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温州人可以对世人不只谈经济,也能分享温州是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黄腹角雉的栖息地。”
不要盲目追求野外放生
两条有着锋利牙齿的怪鱼,出现在温州文成西坑镇高岭头二级水库,其中较大的一条已经重达2.5公斤。水库管理人员将其抓获后,送交至当地渔政部门。经渔政专家仔细辨认,确认它们是有着“水中杀手”之称的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雀鳝鱼。雀鳝鱼是来自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成年后可长到三四米长,不仅吃鱼,还会吃人。经文成县渔政监察大队调查分析,它们应该是被民众盲目放生于水库。
这一事件,只是记者近年来在温州各地采访时了解到的诸多盲目放生案例之一。
近些年来,温州兴起了一股放生热潮。但是盲目追求在野外放生这种形式,有可能放生不成变“杀生”。我市各地渔政监察工作者近年来时有发现不尊重自然及科学之法,把巴西龟、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运过来放生。
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无奈地告诉记者,盲目放生,不仅可能危害自然环境,不利于野生动物生存,还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比如有些鸟贩子会违法捕鸟,然后通过市场批发、长途贩运,出售给有放生需求的人,这其中每个环节都造成野生鸟类的大量死亡。
不过,让人感到鼓舞的是,近年来我市市民通过寻求专业救助来保护野生动物的举动越来越多。
专门致力于野生动物救助和保护的公益组织、温州市绿眼睛生态保护中心负责人认为,目前在温州,群众的力量已经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主流力量,“绿眼睛”平均每天都会接到市民打来的动物救助热线,目前基本实现全年无休的值班状态。“绿眼睛”近年在温州救护野生动物每年达七百次之多。其中国家二级比例占40%左右,省级保护以及其他物种占60%。康复后的本土野生动物被放归大自然,对野外种群的补充和生态系统的修复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