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永嘉麦饼如何“摊大”?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5-08 00:00:00

“冷水冰冰,蚊虫叮叮,爬爬山岭,吃吃麦饼……”在楠溪江山水中诞生,世代舌尖传承,永嘉麦饼从充饥干粮,成为时下美食。

在今年疫情后的复工复产阶段,楠溪“行”云平台直播中,永嘉县委书记王彩莲为永嘉麦饼代言带货。前不久,“永嘉麦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永嘉县麦饼协会加速筹备……麦饼站上历史性“风口”,这股“风”能否将小小的麦饼“摊”大,让人倍感期待……

麦饼里的美味和乡愁

饼皮松软薄脆、麦香四溢,麦饼是永嘉人饱含“乡愁”的美食。

“王书记在我们店里推介麦饼的视频播出后,有人特地跑来买,还有不少杭州、上海订单。”那场直播后,楠溪麦饼王孝老头麦饼店成了“网红”,销量倍增,忙不过来的店主陈久孝一家,甚至赶了一回时髦——“限购”。

“孝老头”走红,和县委书记带货有关,但它在永嘉本地,也一直小有名气。4年前,因生意不景气,陈久孝夫妇关闭了在北京的外贸服装企业,回乡选择了麦饼生意。

“刚开店,觉得卖麦饼没面子,很怕遇到熟人。”但持之以恒的辛勤付出带来了回报,夫妻俩也逐渐放下身段。凭着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制饼技艺,加之不断钻研,去年,陈久孝斩获“楠溪麦饼王”殊荣。

永嘉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麦饼,靠麦饼创业的故事也无处不在。1988年,30岁的徐春珠在沙头珍溪口埠头开始做麦饼,此时永嘉人到温州,靠舴艋舟,沙头是埠头,麦饼很受船老大和过往客商的喜欢,大量麦饼摊慢慢兴起,30多年从埠头到桥头的坚守,“王徐记麦饼”收获大批忠实食客。

同样经营了30多年的瓯北塘头麦饼老店,其“塘头小麦饼”是镇店之宝,和普通大麦饼不同,它更像是一种零食,香、脆、甜、酸、鲜。温州多家馄饨店、酒店也在这里拿货,或摆上餐盘,或作为自助餐菜品,或改为老人寿桃等。如今,“塘头麦饼”经在外温商推荐,传递到了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及美国等国家。店主钱月娥分享了一段趣事:前年,一位美国华侨出国前带走几个麦饼,结果很多亲友没有尝到,朋友吃过后也纷纷要求代购,钱月娥应要求快递了100个,邮费花了上千元,比麦饼还贵。

永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建介绍,目前全县有注册登记麦饼店183家,未登记的估计有300多家,去年产值约1.2亿元。

行业入门易“摊大”难

如今,永嘉麦饼生意在温州遍地开花。但在街头小吃激烈的竞争中,永嘉麦饼和缙云烧饼、金华酥饼等“饼”相比,永嘉麦饼要想“摊”大,其路漫漫。

缺乏行业标准、没有统一品牌,销售较为传统、从业人员老化等等,都是永嘉麦饼发展面临的困境。长期以来,支个摊子,摆个铁桶,就能做麦饼生意,尤其在楠溪江畔,类似“灰头土脸”的麦饼摊,使得永嘉麦饼长期来以“低小散”的形象示人。

到永嘉尝尝麦饼,对一般游客来说,是寻味永嘉必要的“打卡”。擀面、包馅、翻烤、出炉……永嘉麦饼制作技艺,列入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永嘉麦饼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各家的馅料配方、制作手法、火候力度等存在差异,麦饼口感不一,游客的评价也不一。

为了寻找麦饼的标准化生产,同时也解决“招工难”的问题,钱月娥的儿子钱疆状想过“机器换人”。去年,他到北京找厂商定制麦饼机,可样机做的麦饼,不是皮太厚就是露馅。“工业化生产和手工制作,有很多微妙的变化,这些技巧是目前机器难以做到的。”要拓展市场,钱疆状有忧虑。

1993年,叶智敏从杭州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在诸多“不理解”中选择了麦饼创业。他凭着新的经营思路和勤奋钻研,已开出自己第三家麦饼连锁店。“生意固然不错,但在温州明显觉得麦饼被‘冷落’,市区小吃可选择的范围太大了,不像在永嘉。”叶智敏说。

而在永嘉本地,麦饼生意也“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沙头镇,曾经一条街上有34家麦饼店,旅游旺季平均每家店日销量超百个。如今,交通改道后,麦饼一条街消失,曾经鼎鼎有名的“玲玲麦饼”,也只在周末和节假日做生意。而随着近年来楠溪江旅游建设加快,热门景点周边的麦饼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谁来规范这些摊位的麦饼?如何引导有序经营?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麦饼办”能否复制“烧饼办”

特色小吃,有着明显的区域局限,容易被视为“小产业”而不被地方重视。

缙云烧饼、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都让我们看了政府在推动“小产业”中的努力以及明显成效。如丽水市缙云县的 “烧饼办”,依托政府力量,走品牌化、标准化和特色化的路子,把烧饼当成了“全民创业”的典范,最终把烧饼“摊大”。

近年来,政府牵头,永嘉县举办了多届“楠溪麦饼王”大赛,商家也从“线下”到“线上”拓展销售,以期做强做大麦饼产业。本月,永嘉县成立“永嘉麦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永嘉县副县长黄方雷担任组长,下设“麦饼办”。“麦饼办”能否复制“烧饼办”的成功模式,甚至后发赶超,被寄予厚望。

“王大妈麦饼”是永嘉县率先注册商标的麦饼企业之一,先后获“中华名小吃”“温州名小吃”“永嘉著名商标”等荣誉,最多时全国各地共有32家连锁店。负责人陈忠介绍,为了从源头保证食材的可追溯,统一标准口味,经资源整合,去年开出了首家“中央厨房”,实现统一配送,对接线下7家门店,让传统小吃对接现代化生产流程。

线上营销一直是王大妈麦饼的短板。日前,政府为其和互联网营销策划服务微商公司牵线。陈忠打算,打通线上线下产业链,主攻网络营销,今年全市布局40家门店,争创千万元产值。

“加快制定麦饼产业标准,制定麦饼制作卫生安全标准,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探索制定永嘉麦饼标准工艺,在行业内推广实施。”对于麦饼产业规范化提升,永嘉方面要求抓紧推动“永嘉麦饼”地理标志注册,谋划制作统一服装、桌牌、菜单等标牌标识,加快打造永嘉麦饼区域品牌形象;引导麦饼主体引进加工设备和保鲜技术,创新产品形式,发展线上销售业务;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做大做强永嘉麦饼产业。

“我们将进一步摸清永嘉现有麦饼店底数及产销情况,引导未登记注册经营户尽快登记注册营业执照。现在推进麦饼协会成立筹备,力争在5月份选址开出全县第一家示范性麦饼店。”刘建介绍,将协调执法部门,对无证摊贩进行管理和引导,走正规化经营,推进“永嘉麦饼”地理商标注册,举全县之力“摊大”麦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