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至美瑞安:产城人融合的生动样板(下篇)

2020年12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8-12-06 00:00:00

打造高水平人文空间

“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显著增强了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瑞安是联合国认定的千年古县,古典名剧《琵琶记》唱响了中国南戏故里的情韵悠悠,七铺塘河承载着千古文人梦。这里诞生了主张经世致用、通商惠工的永嘉学派,也走出了近56万闯荡国内外的创业者。近年来,我们大力传承“千年古县”的文化基因,积极推进三大文化街区、四大文化古镇、十大历史古村落建设。推动瑞安的“文兴之地”玉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让百姓文脉相传、再续乡愁;世界非遗“木活字印刷”体验馆,成为诗画瑞安的亮丽名片。同时,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出千名瑞籍校友、万名在外瑞商回乡科创工程,全力支持“创二代”“新生代”再创业再创新。

——陈胜峰于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积极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看到忠义街的修缮提升 他收回店铺自己当老板

忠义街(公园路)的清晨是在一曲瑞安鼓词的流转声中被唤醒的。这条长约450米的老街,东入口是一座巨型牌坊,两侧矗立着四根石柱子,分别镌刻着:“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学综书林贤哉远识,言超理窟穆尔清风”。

一路过去,每一处古建筑都散发着穿越历史而来的厚重气息:国家级文保单位、浙江四大藏书楼之美誉的玉海楼,我国最早一所新式的中医学堂——利济医学堂,省级文保单位心兰书社,林庆云宅、诒善祠塾、陈葆善宅、张元纯宅、叶茂钱收藏馆、清水居等十几处文物保护点和优秀历史民居。行走在忠义街,仿佛穿越了一条贯通千年的时空隧道。

李木兴打开雕栏木门,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在忠义街上开了一家书画馆,国画、油画、素描作品一溜挂开。趁早起时光,泡一壶清茶,擦拭一番店里的摆件。隔壁老人录音机里蹦出的鼓词声声入耳,李木兴怡然自得其中,闲暇时临摹一遍名家字帖,有客人来时搭上几句。如果来的是业内人,更是多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坐下来喝杯茶,聊一聊心得。

去年,李木兴得知忠义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要开始修缮提升,便将家里的店铺一一收回。“这三间店铺是连在一起的,原来租给别人,卖老人鞋、卖羊绒衫、卖手机的,这次听说街区改造,干脆都收回,给自己做书画馆。”李木兴称,忠义街修缮后,青砖黛瓦,仿古建筑,让这里变得古韵古味,加上历史况味浓厚,他觉得此处是瑞安千年文化的极好诠释。

“我对面是一对70多岁的老人,原先这里老房子住着不舒服,就搬到商品房去住了。现在这里弄得这么漂亮,他们又搬回来了。”李木兴指着对面那户人家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阳台上,三角梅开得正旺。

隔壁的林其岳则忙着给几幅字在装裱,他说自己是10多年的老装裱师了,忠义街一重新开街就搬到这里来。“现在流行机裱,但我还是坚持手工裱,我觉得传统文化不能含糊。”林其岳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他也相信,随着忠义街开发得愈加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支持他的良苦用心。

瑞安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各类场馆的逐渐收尾,忠义街将会是瑞安本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城市文脉、历史记忆、文保单位等文化聚集地,同时也是城市商业中心、人流集散中心。通过赏古邑、观景色 、闻书香、尝美食、品文化,串联历史碎片,充分体验瑞安文化和城市记忆,打造瑞安集传统文化展示、观光游览、情景体验、人文怀旧游憩于一体的步行街。

记录瑞安一个个特有地名

七旬老人为挖掘文化奔走

除了在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镇等方面煞费苦心外,瑞安在非遗传承保护上也是颇下功夫。

2008年6月,以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为申报主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成功列入世界“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6月,东源村建成首座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老馆)。去年11月28日,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新馆在平阳坑镇东源村正式开馆。

走近新馆,入口“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几个老宋体夺人眼球,地上铺满方块字体,都运用了木活字印刷中的活体字模元素。一楼馆展示的是中国印刷史,分早期文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三块。二楼馆主要介绍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分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的传承历史、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工艺特征、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影响和保护三个内容。

瑞安这几年在传承“千年古县”文化基因上所付出的努力,也唤起了这座古城里人们的内心渴望。71岁的陈思义便是其中一分子,从机关退休后,他一直为挖掘传承瑞安文化而奔走。

飞云江、圣井山、玉海楼、八卦桥、铜盘洞、卧龙峡……这些瑞安特有的城市印记,让他痴迷不已。在他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老家地名,它会悄无声息地来,牵动你的乡愁。”多年心血,他记录下了瑞安一个个特有地名,并出版了《白乌兆瑞》一书。他说,他能做的就是为瑞安的街巷、村庄留住一份白纸黑字的温润,注重对历史的记忆和文脉的保存,守住文化之根,这座城里的人,才能找到最柔软的心灵归宿。

改善民生

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爱”减负推简约婚 为“学区房热”降降温

今年8月份,瑞安市发布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若干规定,倡导移风易俗。根据规定,婚事宴请单方不超过20桌、200人,餐次为一餐,餐标原则上不超过3000元/桌,提倡不上高档酒水,杜绝豪华婚庆礼仪。同时严格控制礼金,非亲人员礼金原则上不超过300元,提倡不收礼金。

“新政出台后得到了酒店的大力配合,如葡萄园大酒店作为瑞安市区老牌的高端酒店,过去其婚宴价格至少6000元一桌起步,国庆期间还主动宣传推广2999元婚宴套餐。”瑞安市文明办基层指导科科长王锃介绍,目前瑞安葡萄园大酒店、国际大酒店、辰茂阳光、花园大酒店等20家酒店相继加入家宴中心建设,并按照要求推出各自的简约宴席套餐。

“仅国庆假期,瑞安公职人员家庭举办婚礼70多场,基本上严格按照移风易俗规定执行。”王锃说,平均一场婚礼下来能为新人节约20多万元,70多场就是上千万元,既减轻了新人及亲友的负担,也减少铺张浪费,为带动婚俗新风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今年9月,瑞安安阳新区周家桥小区的林女士带着7岁的女儿到家附近的阳光小学报到入学,“要是一年前,我是肯定不愿意的,会想办法把女儿送去马鞍山实验小学念书。”

马鞍山实验小学和阳光小学都位于瑞安安阳新区,两所学校相距不足千米。很多年来,位于阳光小学边上的住宅区每平方米均价总是比马鞍山小学附近要低四五千元。这一状况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变化。

“阳光小学前身是一所多次合并后的原城郊民工子弟学校,而马鞍山小学则是瑞安名列前茅的名校。学区不同,让一街之隔的房价出现了巨大的落差。”瑞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瑞安市开展“现代学校联盟”试点以来,马鞍山小学、阳光小学等4所学校组成一个联盟,这一片区房价的鸿沟随着义务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化的进程,正在被逐渐填平。

“学区房热”背后的根源正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受英国教学型联盟模式启发,瑞安市于去年在全国独创“现代学校联盟”,以扭转该局面。“瑞安市的‘现代学校联盟’成功把教师从‘单位人’变为‘系统人’,实现了师资力量的正向流动,也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温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万小峰表示,这一改革试点工作经过短短一年多实践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对促进温州义务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具有积极意义。

开户存爱心,让时间流动

用“黄金地块”换城市书房

瑞安市时间银行公益发展中心于去年进驻江桥村文化礼堂,设立了全省首个文化礼堂时间银行。时间银行通过搭建时间银行管理平台设置志愿者时间账户,完善服务奖励机制等措施。志愿者参与了公益服务,都能够以小时为单位计时存入“时间银行”,还可根据累计时间兑换互助服务或实物,让爱心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流动。

从2013年开始,瑞安市委、市政府充分汇集民智民慧,大力扶植文化礼堂建设,创造了文化礼堂建设的“瑞安样本”。“短短6年多时间,瑞安市从首建溪坦文化礼堂发展到如今的265家,文化礼堂建设由点到面、从小到大、盆景变风景,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效益不断显现。”瑞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艳表示,如今文化礼堂已经日益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公共“会客厅”、休闲的“好去处”和精神的“文化园”,文化礼堂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瑞安特色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路径。

仁和嘉园是瑞安城区一处大型经济适用房小区,位于小区内的祥和城市书房是瑞安市今年新建的10家城市书房之一,即将在年底对外开放。

“仁和嘉园人口密度大,55岁以上老年人近千人,整个小区却一直没有一处公共活动场所。”小区业委会主任舒先生介绍。去年,瑞安市相继开出首批10家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后,很快就成了所在社区最受居民欢迎的去处之一。“小区业主们纷纷提出,我们这里也应该有一家书房。”舒先生介绍,今年3月份他们通过社区提出申请后,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瑞安市文广新局将祥和城市书房纳入了今年的书房新建计划,“我们只需要提供场地,文广新局承担书房从设计、施工到提供设施、图书入驻的所有工作。”不仅如此,体育局提供健身器材,组织部推出党建服务中心,文明办设置家风家训长廊等。

2017年以来,瑞安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20家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截至今年10月份,瑞安已建成开放的城市书房共接待读者105万人次,外借图书13万册,办理借书证1万余个,图书外借率达241%。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