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更多苍南“好声音”春风化雨聚民心

2020年12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9-01-11 00:00:00

“亮出一张名片,我的名字叫苍南!居玉苍山之南,蕴横阳支江之钟灵毓秀……”一首《我的名字叫苍南》,如同春风化雨汇聚民心:亮点纷呈的群众文化,方兴未艾的文创产业,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秀外慧中的“五美”乡村……

记者日前从苍南县委宣传部获悉,过去一年苍南县委宣传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以"1+5"为目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讲好苍南故事,守好文化阵地,优化公共服务,传扬“最美”风尚……苍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美丽浙江南大门添加新动力。

弘扬时代主旋律

宣讲苍南好故事

“苍南又火了,再次上央视啦!” 2018年10月,美丽苍南亮相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吸引全国观众一起“探秘海上长城”。而这一次华丽出镜,展现的仅仅是美丽苍南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这样的苍南的“好故事”一次次精彩上演,惊艳全国:年初3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讲述苍南大地正悄然发生的变化;7月,苍南人海共融、可续持发展的做法又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年尾11月,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苍南篇》摄制组来到苍南县,通过镜头聚焦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彰显苍南兼容并蓄、多元并进的人文魅力和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质,为苍南制作一份珍贵、鲜活的“影像名片”。

11月17日至11月1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约40家各级媒体代表齐聚苍南,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 全国媒体苍南行”活动,通过新闻发布会和媒体采风等形式,深度解析苍南的改革故事和改革经验。活动后,各级媒体上发布的苍南相关报道近百条,开辟的新浪微博话题页点击量达3345万。

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加心贴心,苍南县委宣传部还将“玉苍大讲坛”等理论讲座送到了百姓家门口,邀请林可夫、魏杰、杨世文等著名学者、专家作专题报告。通过“社科专家基层行”“法律微宣讲”等载体开展日常宣讲1500多场,将苍南县“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换脑取经”,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怎样让民间自媒体更好地为改革发展主旋律发声?苍南县率先建立苍南新媒体清朗指数、清朗网络空间,累计发布清朗指数50多期,并成功举办苍南县第二届网络文化节,开展新媒体走进双百亿工程、走进苍南改革、“改革在身边”微创作传播大赛等主题网宣活动。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苍南新闻网不仅跻身2017年浙江省网站关注排行榜前十,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苍南点赞发展,传播正能量的民生助力。

守护文化主阵地

提升文化影响力

在苍南广阔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民学习、健身、娱乐的好场所,彰显了乡风文明。一件件旧物、一条条村史,勾起沧桑往事,接通了村庄文脉;一台台综艺演出,一场场培训讲座,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门口,温暖了老百姓心头。

白天,看书、健身、下棋、听讲座;晚上,跳舞、看电影、看演出……放眼当下,农村的新生活令城里人艳羡不已。而这样的美好生活,得益于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苍南县累计建成农村礼堂234家,开展各类活动15000多场次,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发挥效果最好的基层阵地。

随着礼堂建设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苍南又科学规划布局,将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并纳入苍南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体系。通过文化礼堂持续开展的“我们的节日”“四千结对”“新青年下乡”等各项活动已经多达2200多场,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色”。

农村文化礼堂红红火火,苍南县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中也处处突出文化担当。对照苍南“1+5”的发展目标,苍南县委宣传部守护文化主阵地,有效促进了文化融入民生、文化优化环境、文化提升品质、文化维护稳定、文化推动发展。

2018年7月25日晚, 第三届“松庭杯”全国竹笛演奏邀请赛在浙江苍南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800余名选手参加。 去年9月,由故宫博物院和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瓷艺生辉——杨学棒作品展”在故宫武英殿开幕。成为浙江第一、全国第四在故宫办展的当代艺术家。

各类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苍南文化形象,丰富着市民精神生活,提升着广大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自从2016年苍南县以众筹模式举办了新春交响乐音乐会,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后,苍南县文化馆因势利导,引入了民族管弦乐、话剧、舞蹈专场等高雅艺术进入当地“周末剧场”等。当地文化爱好者通过关注官方微信号,线上抢票,线下兑票,借助互联网工具快捷、便利地享受到了文化大餐。

用心搭建公众服务平台

城市文化客厅大获赞扬

去年,浙江日报第一版用 “筑梦,共享美好生活”点赞苍南公共文化服务成就。2018年11月,包括半书房·城市文化客厅、龙港城市文化客厅、龙港箫逸美术馆、金乡卫城文化客厅、金乡余家书院、金乡溪头书院、钱库项桥文化客厅、雁过藻溪工作室、矾山黄传会书屋、矴步头乡村文化客厅、苍南半书房、苍南县人民医院杏林空间、苍南与同小书房在内的13家城市文化客厅“组团加盟”成立城市文化客厅服务中心。

城市文化客厅服务中心成立后,坚持以公益性、公共性和更敞亮的空间、更丰富的沙龙活动、更优质的文化活动,零门槛面向大众,接纳更多的爱智爱美之人。

如今,苍南市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24小时不关灯,从“心”点亮城市阅读不灭之灯;不间断举办摄影、书法、美术、工艺等微展,提升城市艺术格调;定期组织影评会、主题音乐欣赏、民谣演唱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活跃文化氛围。

而苍南呈现给市民的“文化盛宴”远不止如此,去年一大批惠民文化项目的建成,让她成为一座有温度,有情怀的城市。

2018年元旦,苍南籍当代著名书法家谢云先生旧居落成开放。旧居严格按照江南水乡传统木结构青砖灰瓦的古建筑风格打造,自对外开放以来众多书法、美术等各类社会团体纷至沓来,谢云旧居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2018年8月,总投资近2亿元的浙南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登上苍南文化舞台;

就在不久之前,位于大渔镇的乡贤文化园(大岙村文化礼堂)建成,通过开展乡贤咨询会吸引更多在外乡贤反哺家乡,变“乡愁”为“乡恋”。

……

这种政府主导+民间助力的方式,创新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获得各方点赞,更为苍南思想文化注入了社会的活力。

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

“最美”培育文明新风尚

去年9月11日下午,苍南召开移风易俗综合改革行动千人动员大会,吹响移风易俗综合改革攻坚行动的集结号,共同打造文明苍南新形象。会上,苍南县委书记黄荣定表示,开展移风易俗综合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发展所需,是苍南净化社会“空气”、推进文明创建的关键举措。

喜事新办“十个不准”, 丧事简办“十个一律”,苍南县委县政府把移风易俗综合改革工作列为年度十大改革攻坚任务之一。研究通过《苍南县移风易俗综合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文件《关于喜事新办实施细则》《关于丧事简办实施细则》,对婚丧嫁娶礼俗“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给予明确规定。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随着苍南移风易俗改革不断深入,全域乡风文明明显提升,在婚嫁喜事方面,集体婚礼、旅游婚礼、草坪婚礼日益增多,“喜庆慈善”备受部分地区推崇;在丧事操办方面,生态节地葬法逐渐被更多人接受,为高质量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狠抓移风易俗的同时,苍南县不断宣传和打造承载“正能量”的载体,弘扬传统美德,传播文明风尚。一位位“最美人物”、一件件普通人物的“凡人善举”,正是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

在苍南县矾山镇鸡笼山福德湾老街口,一桌两凳一茶桶成为山边一道靓丽风景。这个伏茶点的主人叫郑秋燕。从祖辈开始,郑秋燕一家三代党员爱心接力,坚持72年自掏腰包为路人烧爱心茶,这种凡人善举也让郑秋燕当选“中国好人”,成为苍南崇德向善的榜样。

据统计,去年以来,苍南县共有15人次入选市级以上好人。此外苍南还深入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公开征集家风家训100篇;全面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全县41余万人参与礼让斑马线网上承诺书签订;全面打造灵溪镇东阳村等14个温州市“五美”乡村,有效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基础。

“最美”现象已从盆景逐渐汇聚成风景,成为苍南文明新风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