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杨,艺术的载体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8-15 00:00:00

黄杨是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也是过去乡村里最为规整的篱笆。现在,它也常常被当作绿篱在公园、街道、庭院、厂区大量栽培。只有在深山古寺里,它才被栽植为孤独的风景树,与劲松为伴,对流云长歌,在星月下独舞,春华秋实,生生灭灭,寂寞成世外仙姝。

黄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姿优美,生长极其缓慢,平常我们所见的黄杨篱笆大多只有1米来高,而据植物志书记载,自然生长的百岁黄杨树高不会超过6米,胸径也只有10多公分。黄杨叶片小小的,看上去有的如豆瓣,有的像瓜子,有的还似匙子,故其品种有豆瓣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之分。又因黄杨叶子质厚而有光泽,色彩多样,有的叶子绿中嵌着黄心,有的叶缘镶了银边,从而又有珍珠黄杨、银边黄杨和金心黄杨等品种。黄杨树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纵横交织,错落有致。每年3月,黄杨嫩叶初发,满树碧翠,令人赏心悦目。到4月,黄杨会开出黄绿色的小花,花簇生在叶腋或枝条顶端,有浓郁的香味,给人以芬芳、清爽的感受。5-6月份,花消果出,小小的蒴果,看起来像似枝头上挂满了乳黄色的鸽子蛋。

黄杨树枝和叶子都长得密密麻麻,生命力极强,随便怎么修剪都能葳蕤生长,终年皆可欣赏。小时候,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经常躺在修剪整齐后的黄杨树上,沉湎在绿荫丛中。不过,作为鲜活植物的篱笆,由于经常修剪的原因,我们很少看到黄杨开花结果。

说来惭愧,有很多年里,我一直把黄杨当作绿篱看待,在心里也一直觉得它只是小灌木而没有“树”的概念,我更不知道黄杨木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既可以做盆景,又可以雕刻成工艺美术品。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才知道乐清市是黄杨木雕的故乡,素有“中国工艺美术之乡”之称,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典范,其黄杨木雕的历史已近200多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乐清黄杨木雕已冠绝天下,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东三雕”。木雕艺术家们利用黄杨树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通过圆雕、镂雕、劈雕的手法,制作成各种各样栩栩如生、蕴涵丰富的艺术作品。尤其是乐清出生的七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名闻遐迩,享誉全球。

因黄杨生长缓慢,鲜有大料,所以不像别的树木用来做成大件家具,而它的树身由于材质紧密而看不到棕眼(毛孔),要比别的树木细腻、柔润得多。于是,它就成了木雕的上好素材,可雕刻成艺术品供人欣赏。黄杨木雕初时呈乳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黄中泛红,具有红木的质感,给人以端庄淳厚、古朴典雅的美感。

黄杨树干坚韧,枝叶茂盛,色彩丰富,还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经园艺家的几番匠心,由黄杨树制作而成的盆景,有的形状如“云片”或“馒头”,有的则顺其自然之势,制成斜干式或卧俯式。若黄杨盆景里点缀秀石,则雅美如画,颇具意蕴。黄杨树桩中不乏精品,尤其是珍珠黄杨。珍珠黄杨尽管仅是黄杨的一个变种,但它世代安家于高山山脊或石缝之中,经过风霜冰雪严酷的磨砺,使它天然地长成虬枝曲干、奇特多姿的树形,成为树桩盆景的珍贵素材,也成为艺术的典范。

黄杨木的香气虽然很轻、很淡,但气味雅致而不俗艳,是那种完全可以用清香来形容的味道,人们也正是利用这种性状,将黄杨栽成绿篱以驱蚊蝇。此外,黄杨木还有杀菌和消炎止血的功效,在黄杨木生长地的山民,就有采黄杨叶用做止血药和放置黄杨树枝来驱蚊蝇的习惯。因此,现在的城市公园、街道、庭院等都大量地栽植黄杨。据医书记载,黄杨可以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即用。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用于风湿关节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胀牙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关于黄杨木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李渔称其有君子之风,喻为“木中君子”,他在《闲情偶寄》中更是记“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其实,这种说法在其他一些书中也有提及,比如宋代陆佃在《埤雅·释木》就说:“黄杨性木坚致难长,岁长一寸,闰年倒长一寸。”苏轼也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不过古籍《博物要论》中提到曾有人做过测试,称闰年黄杨并非缩减,只是不长。而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却对黄杨木的采伐还有如下的记载:“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寻隐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民间对黄杨木推崇备至,有谚语称:“鸟中之王称凤凰,木中之王为黄杨。”这些说法多少给黄杨木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更为黄杨木作品成为人们心爱的把玩之物增添了很多情趣。

也许古人没有见过黄杨木雕,也很少见过黄杨木盆景,因而,鲜有写黄杨的诗歌流传。但我觉得,元代诗人画家华幼武的这首《咏黄杨》诗:“咫尺黄杨树,婆娑枝干重。叶深圃翡翠,根古距虬龙。岁历风霜久,时沾雨露浓。未应逢闰厄,坚质比寒松。”完全可以代表诗人们的共同心声,更可以让我们反复吟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