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除落后的设施、违章建筑,改善交通环境和居住环境,契合大多数百姓的诉求,为此,各地各级政府作出大量努力。但拆是手段,建是过程,美才是结果。平阳这些乡镇努力把卡口十年的道路打通,把地质灾害点的老人公寓拆除,把违章建筑变身生态公园,最终回应了上海世博会那句有名的宣传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萧江
拆掉10间房 打通一条路
长宁路预计年底全线通车
本报讯 (平阳分社记者 黄伟鸿) 日前,位于萧江镇长宁路通往104国道“Y”字口位置上的最后10间房屋被拆除,涉及拆除面积2300平方米。接下来,萧江镇将组织人员对这段500米长的路面进行施工建设,计划年底竣工。届时,历时十多年之久的长宁路打通后,萧江城市框架将大大拉开,真正实现市内路网“无缝链接”。
据悉,长宁路始建于2002年,从建城区内长宁桥开始,连接沧海路、桑田南路、庄里南路,往北接104国道,往西接世纪大道,呈“丫”字形,是萧江镇最重要的城市干道。
然而长宁路在建设过程却遭受了重重阻碍,从长宁桥到104国道全长2公里的道路,因为矗立路中央的10间房屋,成为断头路。这10间房屋位于参茸市场前,由于拆迁户对安置方案要求很高,此前虽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是无功而返。导致这条规划36米宽的路,一进入参茸市场路段,就缩减为6米,一到高峰期就造成交通堵塞。
今年,萧江镇党委政府提出拉大拉开城市市政道路大框架、打造以长宁路、104国道、世纪大道和塘河围成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与现代都市休闲区,打造四大景观工程,使萧江变得更宜居、更美丽。打通长宁路成为首当其冲的要事。
“城市商业综合体与现代都市休闲区是一项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工程,长宁路贯通工程也是造福民生的工程,这是我们这次能够顺利签约的关键所在。”萧江镇建设办主任梅山段说,在党委政府政策指引下,镇建设办、大同社区、庄里社区成立拆迁工作领导小组,进村入户,夜以继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耐心细致描述了这个为群众谋福利的工程蓝图,还做到最大程度利民,终于顺利签下拆迁协议。由此,历经十多年的道路终于贯通。下一步,萧江镇将按规划设计建设好这条路,届时,百姓出行来往会更加方便。
平阳水头拆除制革基地,建设宠物小镇。一个月前开工的宠物小镇城市客厅已搭起了半根狗咬胶的造型。
杨冰杰 航拍
昆阳
地质灾害点将变生态公园
相关安置房计划于2017年底竣工
本报讯 (平阳分社记者 黄伟鸿) “这块拆后地我们准备用来建设休闲生态公园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让城东村融入古盘山公园大建设。”站在昆阳镇城东村古盘山下,昆阳镇副镇长苏志永介绍,为了让群众早日住上安置房,昆阳镇坚持拆建同步,在拆除城东村地质灾害点老人公寓的同时,开工建设童桥B66-1安置房。目前,房子拆除接近尾声,安置房也已完成桩机预开工,计划于2017年底竣工。
据悉,城东老人公寓位于城东村古盘山下,村民集资建于1998年,主要安置本村老人和住房困难户,占地30多亩,五幢房子,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原来居住215户人家500多人。 2007年古盘山公路建设时拆除了临近山脚的一幢,目前还剩150多户,其中80%为老人。近年来,由于植被频遭破坏,加上山体由于流水侵蚀,稳定性越来越差,稍有下雨,就有泥石沙子冲下,台风天更是令人胆战心惊。2011年,该地被确定为地质灾害点,当地政府在争取避让搬迁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做拦坝、巩固公路路基等。但大家最大的心愿,还是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每年台风季,转移安置就是一个大工程,八九十岁的老人要一个个背出去,村干部的自驾车是一趟趟地搬运。近年来遇上了几次光打雷不下雨的台风,村民们都不愿意转移了。有一次,一个安置到体育馆的村民见没什么事偷偷跑回去,半夜下雨又害怕打电话叫我们解救。”昆阳镇城东村王主任告诉记者。
为此,昆阳镇将城东村地质灾害危险点村民搬迁避让工程列入民生计划。2015年底,城东村地质避让搬迁安置地块项目落实在城东社区童桥村。该工程一期占地面积61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将建设12幢小高楼,部分用于安置原城东老人公寓内的住户及周边拆迁户。目前该地块已经打桩建设,预计2017年底可以完工交付。
据苏志永介绍,目前原地质灾害点上的四幢老人公寓房子已拆除3幢,另一幢距离山体较远的房子作为临时过渡房,安置年龄大、生病暂时搬不出去的老人,等童桥安置房建好后再拆。拆迁全部完成后,将按照地形进行规划设计,在这块地上打造一个以森林、山水等自然资源为主体,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型城市小公园。
“这里空气好,每天吸引不少人来散步,以后休闲公园建好了,可能还会有很多人来游玩,我们可以开个小店或者农家乐什么的。”站在一边的村民笑呵呵接过话。
麻步
自发拆违给治水“让道”
四十五村将建河岸景观走廊
本报讯 (平阳分社记者 黄伟鸿) 不动用执法人员,不组织强拆行动,近日,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拆违行动在麻步镇四十五村进行。
昨天,记者走进四十五村,感觉村道特别宽敞整洁。村支部书记徐民锦得意地说:“村里违章搭建的棚架全部拆除了,是村民们主动拆的,连村道也整理了,所以看上去整齐干净。你看,还换上150个新的垃圾桶。”只见路边崭新的垃圾桶上,“爱护环境”的字样和四十五村的村名特别醒目。
四十五村位于麻步镇树贤社区,五七省道贯穿而过,早年曾是平阳县的红糖基地和络麻基地。村民走南闯北头脑活络,上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花边和编织加工为主的产业链。但也由此带来一个问题,江边的空闲地段和村庄房前屋后,到处是加工花边的违建棚,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近年来,村里建设了500多米休闲绿化景观带,安装了主要道路路灯,浇筑了水泥路面,装上了整村全方位高清摄像头,想方设法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民们也切切实实感受到环境整治的好处。今年8月份,在麻步镇环境大整治背景下,村两委顺势而为,引导大家进一步美化村居环境。
四十五村是麻步镇树贤社区红色细胞工程的试点村,全村149户分四片设8个党小组,26名组内党员每人联系20户左右的群众。在这次自发拆违行动中,这26名党员就成为了有战斗力、有服务力的“红色细胞群”。8月份,村里分别召开了两委会议、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动员大家拆除违章搭建的棚架和房子。8月13日开始,党员徐民阳等主动拆除了位于江边的违建棚;8月15日,杨奕余等村民也自愿拆除了自家的违章建筑。据统计,四十五村共有50多户村民自愿拆除违建,拆除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整治地块3000平方米。
四十五村临鳌江而居,为建设河岸生态景观走廊,村民自发拆违给治水“让道”,沿河两岸分别退进10多米。“这个地方一共拆除整理出了2000平方米,我们准备建设一个滨水小公园,旁边再建一个篮球场,让村民有休闲活动的场所。”徐民锦介绍。目前滨水小公园图纸已在设计中,预计两个月后即可开工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