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余余
谈萧江,必谈工业,工业是这座城镇的产业符号。2015年,席卷整个行业的转型与创新,给传统企业带来告别“低小散”的良好契机,使萧江工业突出重围,走上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重塑之路。
机器换人,转变生产方式;腾笼换鸟,腾空间育产品;两化融合,瞄准智能制造;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2015年,萧江以一招招实在有力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打出了工业发展的新天地。全年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突破预定目标。固定投资在2014年超10亿元基础上,去年达到13亿元,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
倒逼转型
彻底告别“低小散”
2015年,萧江镇一手抓项目推进、一手抓企业管理,对全镇工业经济的运行把控持续增强,倒逼企业吹响转型升级的集结号。
关停淘汰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合理转移一批,是萧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和“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工作的主要方针。2015年,该镇通过淘汰关停印染、造纸、化工企业、原地整治提升企业、搬迁入园企业、整治关停各类低端落后小企业(作坊) 等,让企业彻底告别“低小散”。这一年,该镇累计完成旧厂区改造27.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8.16万平方米,低效企业的逐步关停淘汰,为全镇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龙头企业一般实力比较强,能够有力支撑小微园投资建设。由龙头企业带头,很多小微企业都很愿意入驻。”为此,萧江镇注重规模企业高效培育,通过高效对接服务,增添企业动力;通过政策引导,营造集体氛围;通过银企合作,构筑融资桥梁;通过园区培育,发挥产业和品牌带动作用……2015年,该镇19家小微企业被列为平阳县“小升规”重点培育对象,4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被列为整合重组提升对象。
与此同时,政府的手也在更好地发挥作用。平阳县政府还从全县各机关抽调9名中层干部作为特派专员脱岗入驻萧江,帮助传统产业提升转型发展。
“转型的目的,不仅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更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培养更多优秀企业家。”萧江镇经济办相关负责人说。
引领升级
大步迈向“高精尖”
转型,促进结构调整;而升级,则可以推动资源优化,使萧江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向着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面对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新兴产业占比偏少、企业管理相对粗放的现状,萧江镇坚持“内外兼修”,从内部提升、从外部引入,依靠机器换人、科技创新、技术合作、招才引智等措施共同推动,引领企业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2015年,萧江镇共完成技改类投资10.85亿元,占工业生产性投入的83.4%,总量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设备购置投资占比70.4%,实施技改项目的企业数35家。不仅如此,该镇致力于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塑编产业转型发展驱动力。在创新工作方式上,该镇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资,避免人才与资源的流失。
启明新材料有限公司斥资数亿元,从德国引进的第一条BOPP薄膜生产线已经投产,下步计划从法国引进的两条新生产线也已成功签约。2015年6月份,公司与中科院宁材所合作,在萧江联合设立BOPP功能性薄膜技术工程中心,并引进国外高级人才,被列入省级“千人计划”……一系列动作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同时给其他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带动整个塑包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成为萧江实现工业强镇目标的必由之路。新的一年,该镇将继续加强塑包、花边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升服务企业质量,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在融资、要素上给予更好的支持,夯实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该镇将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总部经济建设、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创新驱动等“多重驱动”,努力挖掘经济增长新贡献点。
突出重围
稳控化解多风险
此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担保链风险的扩散等诸多因素影响,萧江部分企业出现金融风险,主要问题集中在塑包企业之间的互保联保。对此,该镇把重点放在企业之间互保联保关系严重的区域,并尽力为自身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化解金融风险;同时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将企业优质存量资产重新整合盘活。
“我刚拿到4000万元的续贷资金,这次银行给了我利率优惠,省了不少成本。”萧江镇一家大型塑包纺织企业董事长表示,被列入了A级企业后,明显感觉到银行的支持力度大了,合作的5家银行不抽贷押贷,还主动上门帮忙转贷。
一企一策,分类帮扶,萧江稳控化解企业金融风险,为企业突出重围打好坚实的基础。“C级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引入外部资金等手段,可以恢复生产,向B级企业转化。这样,企业的信心有了,银行的信心有了,政府的信心也有了。”萧江镇相关负责人说。
后记>>>
2016年,萧江将力求创新驱动,助推工业强镇的建设。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全力配合重大项目继续推进;加强科技创新驱动,通过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的引进,将传统产业化为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平台建设,以“产品升级、链式发展”为导向,逐步实现原材料本土化和产品高附加值、高科技化;加快现代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三转一市”,积极推进贸易回归总部经济工程,扶持新兴优质小微企业,优化资本市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