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铭记烽火岁月 不忘家难国耻

2020年1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5-08-14 00:00: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铭记这段烽火岁月,大量抗战题材图书陆续出版。7月底开始,温州书城推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书专架,精选100多种相关图书以飨读者。

这些图书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真实厚重的历史记录,又有色彩鲜明的小说创作;既有汇集难得一见的抗战照片的资料性图书,又有原创手绘连环画、漫画作品;书作(编)者中,既有国内作家、画家、学者、战争亲历者,也有国外相关研究者以及国外记者。

据温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健介绍,温州书城这个图书专架将开设到9月底。记者另外了解到,乐清、平阳的新华书店也已经为读者开设相关专架。

纪实类抗战图书 多角度反映民族生命力

在众多抗战题材图书中,纪实类著作占了多数。这些书以真实为原则,从多个角度还原了当年的战争,解析了我们不屈的民族之所以能战胜世界强国日本的原因。

今年6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是一本花费了巨大心血编写的军事史著作。该书编者之一郭汝瑰,抗战时期曾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全书将参战部队的番号和指挥官的姓名全部列出,把每一次战斗的作战地图全部绘出,让读者了解战斗的背景、交战的地形、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战斗结果。读来一目了然。

6月,团结出版社再版了纪实巨著《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全十部),真实纪录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海、陆、空军悲壮之战,以及抗战生命线的交通线战场,国家尊严与存亡的外交战场,对日谍战的隐蔽战场,乃至战后对日伪战犯审判的巨幅历史场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据团结出版社介绍,《国殇》首次于2005年出版,出版后读者好评不断,几度名列全国社科畅销书榜,再版已达15次,发行十余万册。

近来,港台作者以及国外记者、学者的纪实类抗战书籍也纷纷面世。

8月5日,香港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编写的《克尔日记》,在香港举办了首发式,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桩往事:美国航空飞虎队一级中尉唐纳德·W·克尔,在1944年2月11日执行任务时被日机击落,之后获得港九大队队员拯救。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根据克尔本人的亲笔日记,在历时六年多的翻译确认后,最终正式发布此书。书中记录的大量珍贵历史,以美国军人的角度讲述香港抗日队伍救助营救的过程及游击队的工作,填补了很多研究港九大队历史和日军活动的空白。

抗日战争开始后,大量的外国记者云集中国,他们的行迹遍及各大战场以及抗日革命根据地,报道中国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情况,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些记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出版了一系列图书。今年3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从中选出部分图书,编辑出版《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这些书籍中除了文字,还有大量珍贵照片,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方方面面。

此外,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中国现代史学者拉纳·米特的新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也颇为耐读,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曲折历程和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贡献。

抗战类小说 以细节还原历史面貌

剑桥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授方德万认为,1939年之前的抗战史各界研究得比较充分,1939年之后的抗战史尚留有诸多空白,盖因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政府已无力很好地保存资料。

值得期待的是,何顿的三部抗日小说,包括《黄埔四期》《来生再见》《湖南骡子》,所写的大都是1939年之后的战事。刚面市的《黄埔四期》,巧妙地采用时空交错手法,描写了八年抗战中,以谢乃常、周恩来、聂荣臻等为代表的一批黄埔军校人的传奇故事,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他们是如何拼死抵抗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

著名作家王树增在小说《抗日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中,则以细节还原历史面貌,向世人展现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王树增格外看重中国人抵御外辱的心灵史。上至将军、下至士兵,乃至社会各阶层、普通百姓的命运和生存状态,还有他们在战争中的感受,都是作家尤为关注的。其中,特别值得一读的是,王树增以特写方式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心灵世界,让读者深入了解国共双方的高级将领、中下级军官以及普通士兵。例如作者详细叙述张自忠将军牺牲的过程,其中穿插张自忠将军的遗书、长信、作战电报,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著名作家范稳日前也为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吾血吾土》举行了新书发布会。作家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查阅史籍,深入滇西地区,采访抗战老兵,并远赴台湾等地采风,最终完成了这部反映西南联大时期,一代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御敌救亡,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落沉浮的英雄史诗。

区别于常见的抗战文学作品,《吾血吾土》在梳理、研究既有文学成果,挖掘、占有一手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将中国远征军老兵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相融合,以抽丝剥茧的结构手法,展现了一代中国脊梁在抗战前后七十年历史变迁中的痛苦与彷徨、苦难与辉煌。

各种画册 纪录片般展示战争

有人说现在是读图时代。对于年轻人而言,漫画、连环画、图片确实更有吸引力。而今年新出版的抗战类书籍中,不乏各种画册,它们以一种类似于纪录片的节奏、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了战争的方方面面。

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漫画《淞沪会战》面世。整部漫画为全黑白、全手绘,以真实、冷静、纪录片式的视角与口吻,全景描述了这场大战役的来龙去脉。其中没有主角和配角,没有虚构和煽情,有的只是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武器乃至作战地图的再现。

漫画的作者吕玻自幼喜爱连环画,此次创作《淞沪会战》也是以连环画为重要参考。他在书的后记中这样写道:“这本漫画可以视为南京大屠杀的前传,因为它讲述的是,在1937年12月之前的三个月里,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两国军队怎样度过残忍的三个月,中国士兵如何对阵实力十倍于己的对手,又是什么让攻入南京的日本士兵如此狂暴……我尽量以一种纪录片的形式,讲述这三个月的故事。”

好书不厌百回读。最新的创作之外,多种经典抗战题材连环画也重印再版。记者在温州书城的抗战书籍专架上翻看到不少相关读物:《铁道游击队》《鸡毛信》《苦菜花》《小兵张嘎》等等,这些小人书曾经陪伴几代人充实了童年,这个暑假,相信还会继续带给更多孩子们心灵震撼。

不同于直接展示战争的手绘连环画、漫画,今年4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中国军队坦克装甲车辆图鉴》,则通过大量中国军队使用过的坦克、装甲车、火炮等武器图片,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另外还特别收录抗战爆发之前及抗战期间武器引进内幕。作者甄锐,专注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的研究和模型场景的制作已近十年,制作了大量坦克、装甲车辆、军用汽车、火炮等场景模型。本书既为研究者提供了考证抗战武器历史的珍贵资料,同时也适合军事爱好者和模型制作爱好者收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